APP下载

把握好你的“初恋”

2010-12-29张江丽张娟娟

中国教师 2010年23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第一堂课顺利与否对今后一个学期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第一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第一堂课就像恋人之间的首次约会,如果师生双方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就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后期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目前,国际汉语短期进修班的必修课课型基本上都包括读写课(又称综合课)、会话课和口语课。而其中的读写课以讲解和练习基本语法、词汇为主,常常是其他课型开展讲练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种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中,零起点的学习者由于对汉语语言知识了解的缺乏,常常面临较长的语言学习适应期。因此,针对零起点水平的学习者而开展的读写课教学具有其特殊性。
  如何上好第一堂面向零起点学生的读写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一、精心准备第一次“约会”
  要想上好第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课前准备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越精彩。从准备的内容来看,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备
  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课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准备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教材全貌,把握教材特点
  在目前的备课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第二天要讲什么课文,教师前一天就只准备要讲到的那一课。实际上,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前,教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要讲课程的全貌,梳理本学期或本学年要学习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对本学期或本学年要讲的重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才能做到有层次、轻重缓急地把要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
  以北京师范大学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为例,在读写课教材中“离合词”作为语法点在第13课才正式出现,而在第8课的词汇表中就出现了“跑步”“洗澡”“睡觉”等生词。因此,在教第8课的生词时,我们就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跑步”“洗澡”“睡觉”等词,在中间可以插入一些成分,如“跑了一次步”“洗了一个澡”等。在学习第13课的语法点“离合词”时,教师就可以把“离合词”的有关知识告诉学生,学生觉得似曾相识,当教Z3Mn2nc0nsB1LMzwmSQK23+/cQx4OsLabP80PfT294s=师举到“跑步”“洗澡”“睡觉”等例子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样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可懂性
  在编排教材时,由于受到编写体例的限制,同一类型的教学内容可能会被放到不同的位置。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却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完全原封不动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教材是静态的,但教师却是动态的。教学准备和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和组织教材中的内容。
  例如,针对零起点学生的读写教材中,某一课生词表的不同位置出现了“早上”“下午”“上午”“午饭”这些生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打乱生词表的编排顺序,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来讲,同时还可以补充“中午”这一词语。此外,由于生词中出现了“午饭”,教师还可以把“早饭”“晚饭”这两个词告诉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语义网络,有规律地来记忆属于同一义类的词语。
  3.准备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满堂灌”和“一言堂”是较为常见的。由于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我们又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机械的练习。因此,安排有意义的课堂练习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在中国大学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常常是面向成人的,他们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活动一定不同于面向儿童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到活动的对象的年龄和接受特点,避免幼稚化,引起学生反感。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注意把握课堂练习活动出现的时机。最理想的时机是学生的疲倦期即将到来的时候。此时,活动的出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奋情绪,调整课堂节奏。
  (二)教学对象的了解——备学生
  除了教学内容上的准备以外,我们还应该对教学对象——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由于在不同类型的班级中,各国学生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有的班级欧美学生占多数,有的班级则日韩学生较多。由于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在性格、学习方式上有较大差异,因此,提前熟悉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意义。比如,一般情况下,欧美学生比较外向,情感过滤较低,与日韩学生相比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在说话环节表现比较积极。但是,在汉字书写方面,由于英语的语言系统与汉语差别较大,欧美学生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障碍;而日韩学生属于汉字文化圈,在公共场合虽然不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在汉字书写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外表形象的准备
  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人与人进行交往的活动。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初次交往中,留给交往对象的第一印象往往对以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称之为“首因效应”。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见面第一眼——半分钟,尤其是前3秒钟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方对你的判断。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这不仅包括外在形象,还包括个人精神气质和面貌。对外在形象的要求是:清洁整齐、朴实庄重、干练利索;而内在形象则要求我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和蔼大方的。
  同时,“首因效应”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应该时刻给自己角色提醒,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二、“约会”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注意事项
  (一)零起点班教师语言呈示的特点
  1.语速的把握
  由于零起点学生的汉语知识非常有限,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不宜过快或过慢,快和慢的标准以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反应情况为准。如果语速过快,学生可能会不知所云;如果语速过慢,课堂语言的真实性就会大大较低,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语速。
  2.举例要有代表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语法点的操练是较常见的教学活动。在对语法点进行操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少地出现多余信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讲解的语法点上。比如在讲解“从……到……”这一语法点时,句子A“我从12点到1点吃午饭”,就比句子B“我从12点到1点在留学生餐厅吃午饭”更适合做例句。因为句子A的冗余信息较少,更有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从……到……”这一个语法点上;而句子B则容易混淆重点,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会该语法点。
  3.讲述要有逻辑性,衔接要自然
  当我们在讲解不同的语法点时,一定要注意讲解的逻辑性,在两个语法点的讲解之间要注意衔接自然。比如在讲解“以后”“从……到……”这两个语法点时,教师可以举例。
  
  师:下课以后你干什么?
  生:吃饭。
  师:吃饭以后干什么?
  生:睡觉。
  师:几点吃饭?几点睡觉?
  生:12点、1点……
  
  
  这时可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新的句子“我们从12点到1点吃午饭”,从而自然过渡到“从……到……”这个语法点。
  (二)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为学生呈现课堂讲解内容的重要方式,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学习内容,形成学习的网络。
  对于一名国际汉语教师而言,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板书意识,在板书之前有自己的规划和布局,根据教师个人的习惯形成合理的分区。在书写板书的时候,书写要工整。不可草书,最好是标准的楷书。每一个汉字的书写都要慎重,因为教师的每一次书写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对于一些常用汉字的笔顺要做到规范、标准,教师可以总结出笔顺容易写错的常用字,比如“再”“走”“热”“哥”“常”“小”“比”等。
  (三)提问的艺术
  一次完整的提问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
  1.发问
  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能确定,应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迅速调整;第二,问题的表述要清晰,不能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第三,发问次数要适量,如果发问次数过多,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来了,结果所有的发问就会变成无效的问题。
  2.候答
  候答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和过程。候答的时间要有控制,候答时间如果过长,会让课堂节奏显得不紧凑,但是也不能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会增加学生的情感焦虑。在候答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也可以检验所提问题的难易度,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根据学生反应调整问题的好时机。
  3.叫答
  在叫答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叫答的公平性,教师一定要避免只选择某些学生的做法,不要让学生产生教师不喜欢自己的感觉,一旦形成这种印象,对今后的教学极其不利。
  4.理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定要有所反应,对于回答很理想的学生,要做出积极的反应,要有具体的表扬,如“这个句子真好,他用上了刚学的词语”,而不是泛泛地说“很好”“非常好”。如果对一些学生回答不满意,我们则可以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这样说可能更好”,等等。
  在甲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乙同学在说话,我们可以在甲同学回答完毕以后,灵活地进行转问。这样既起到提醒的作用,又可以避免直接批评学生而造成的课堂中断以及师生关系僵持的尴尬局面。
  三、余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当我们对零起点水平的学生授课时,如果能够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精神面貌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差错的机会就会减少。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零起点水平学生的特点,从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等关键环节根据学生特点随时调整课堂节奏,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顺利。
  此外,在第一堂课上,我们也应该注意建立良好的课堂制度和习惯。正如在恋爱期间,只有双方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情和习惯,双方的感情才会更加巩固。而建立良好的课堂制度正是巩固“恋爱成果”的重要途径。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明确有关教学的各项要求,如作业、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评定办法等。良好的课堂制度和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要求和特点,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制定的原则有序地开展教学。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2.北京华文学院)
  
  (责任编辑:刘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