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视野

2010-12-29吕俞辉

中国教师 2010年23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项国策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许多国际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走进孔子学院,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的课堂。他们从中国文化的环境走进了异国文化中,被异域文化所包围。即使在中国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小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依然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来教学,势必会引起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如果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不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而影响到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国际汉语教材中随处可见文化的身影。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国际汉语教材都是中国人或外籍华人编写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等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在他们所编写的教材中。这就不可避免外国学生在理解了所有的字面意思之后,还会出现不解或误解的现象。比如说“这个姑娘像荷花一样”,外国学生理解的一定是她很漂亮,很有可能不会理解到她“出污泥而不染”这层含义。读完《草原英雄小姐妹》①这篇课文,外国学生往往会提出:这两个小姑娘不是英雄,她们太傻了,她们为了几只羊险些丢了性命。某课文写高中生过生日时喝啤酒庆贺,外国学生会说“这些学生违法”。“荷花”涉及到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不同的文化对植物的隐喻是不同的,这样也就使这些词有了不同的文化隐含意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涉及到中外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我们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群体取向的中国社会,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看来,集体的羊是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为了国家、为了集体而牺牲自己利益的人都是英雄。然而,大部分外国学生生活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他们的文化更注重个人生命、个人利益。所以,在这些外国学生看来,这对小姐妹做的事难以理解。在美国,21岁是喝酒的法定年龄,21岁以前喝酒是违法的。可是,中国却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这涉及到两个国家规范系统的不同。
  反过来,有些外国人编写的国际汉语教材,也会体现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比如,他们常抱怨中国人不分Yes和No,看不出中国人是同意还是拒绝,什么事情都是研究研究再告诉你,可是实际却是永无消息。显然,他们是按照一般的西方人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交际方式来评论中国人的拒绝。而事实上,这种方式正符合中国人讲面子,迂回、委婉的交际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从国际汉语教学的第一课“问候”就会出现,并将一直伴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有出现在国际汉语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教师都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充分的讲解,特别是那些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熟视无睹、习焉不察,而在外国人看来又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如果国际汉语教师没有一个跨文化的视野,他就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雷区。正如Nelson Brooks所说的: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不教文化,那么我们就在教没有意义的符号,或者说被学生误读的符号。[1]如果国际汉语教师具有跨文化的视野,他就会给学生讲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消除不了学生的误会和不解。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视野可以起到双向沟通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能够使自己和外国学生沟通,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说,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视野在教材的讲解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
  在给中国学生上课时,我们很多教师在授课前虽然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授课大纲,但实际操作时,他们常常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决定讲授的深浅和快慢。而在给国外学生上课时,教师设计的教学大纲应该更具体,包括所讲内容、进度、和评分的标准等,交作业的时间也可能准确到几点几分。这是由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的:我们中国人偏向于具象思维,以经验为基础,是整体的、直觉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思维模式;而西方人则偏向于抽象思维,从具体到整体,这是一种解析式的思维方式。
  对于教师这一角色,中外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的地位是崇高的;而在西方国家,一直就有“老师也是服务员”“学生是上帝”的说法,教师的地位没有那么崇高。所以,在西方,教师的讲授和做法可以被质疑,甚至被否定。教师在讲课、提问时要格外小心,不要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隐私问题大部分在中国都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国际汉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情、着装都会形成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比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又叫了这个学生的名字,然后用右手食指在自己头的右上角画圈,这即是让学生再想一想的意思。可是,这种动作足以激怒很多国家的留学生,因为在这些国家,这个手势代表着“你是神经病”的意思。这些问题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个跨文化的视野,意识到我们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从事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一个跨文化的视野,只以中国的教学作为参照系,就会产生课堂上跨文化的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冲突,这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
  三
  在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中国人的文化观搬到国外,他们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会引起跨文化交际的冲突。比如,你到别人家做客,早点到了别人家是要热心地帮助别人做些事,可是人家不但不感谢你,反而会让你等会儿再来。你的心里一定会觉得很别扭,可是这个国家却有做客晚来一会儿的习惯。另外,在银行,银行职员手中的前一业务还没办完,你就向她发问,通常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公园,你拿着啤酒瓶喝酒,很可能会被罚款……这样的事情多了,你就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这让你不愿和当地人接触,甚至产生了要回国的念头。这种文化冲击对教师的影响一定不会只局限于生活方面。
  国际汉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与外国人的言语交际时,也可能因为语用的问题构成交际障碍。英国学者Jenny Thomas在她的《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指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最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表现不好”,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2]美国学者Nessa Wolfson也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本族人对于外族人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3]
  所以,国际汉语教师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只有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视野,我们才会注意所在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做到理解、尊重、欣赏、学习所在国的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国际汉语教学的任务。
  
  注释:
  ①1964年2月9日,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姐妹俩赶着生产队集体的羊群在草原上放牧。草原上的天气变化剧烈,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聚然来临,气温降至零下37度。羊群开始顺风狂奔。她俩完全有机会、有时间丢下羊群逃命,可她们牢记“羊是集体的财产,一只也不能丢”的教导,跟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她们被人发现,由于冻伤严重,姐妹俩都造成了终身残疾。她们用生命保护了集体的羊群,她们的事迹不仅在报纸上被宣传,而且被搬上舞台,搬上银幕,画成连环画,编入课本。她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参考文献:
  [1]Nelson Brooks. Culture in the classroom[C]. Culture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