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改革之必然

2010-12-29

中外企业家 2010年10期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要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倡导人本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一、正确理解“人本管理”理论蕴涵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以人为本中“本”是“根本”,以人为本,也就是人是根本。人本管理服务的本质是人的全面解放,它包括人的物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解放。我们高校后勤日常工作中所要体现的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对员工要以人为本。二是对学生的管理服务上体现以人为本。只有这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性化,满足员工和学生的需求。同时,员工心情愉悦和心态的稳定更加专注地投入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
  
  二、“人本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是管理的核心因素,“人本管理”是从人出发,依靠人,把人作为最根本的因素,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既把人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开发人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为企业目标服务,同时,更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促进人的自身价值体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本管理”体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秩序与注重价值标准、价值引导的价值管理之间的和谐,体现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体现了道义与功利的统一,体现了合作与竞争的交汇,体现了守成与创新的融合,体现了效率与价值的共存。“人本管理”是相对于“物本管理”、“资本管理”的进化,在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有效地激发、维护、控制和调整员工的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共赢的局面。
  
  三、“人本管理”是高校后勤的必然选择
  
  高校后勤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企业性质。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型认识制度,造成了机构重叠和冗肿包袱,使运转效率低下,劳动报酬结构失衡、薪酬激励失效。在高校后勤扯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中,传统僵化的体制弊端逐步被铲除,高校后勤服务向社会化、企业性转型,后勤员工从“行政人员”转换成“企业人”;从“事业保障型”转向了“市场竞争型”。但是高校后勤企业的服务本质没有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焦点在“人”,动力在“人”,关键在“人”,希望在“人”,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在“人”。因此在高校后勤企业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本管理”的地位,始终围绕“人”做文章,正是高校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所在,也是高校后勤企业的必然选择。
  
  四、“人本管理”必须善于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
  
  善于激励职工就要做到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一般而言,与工作本身相联系的因素为激励因素,属于内激励;与个人生活和环境相关的因素为保健因素,属于外激励。管理者应当使用激励因素,多采用内激励。在满足职工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要善于把握激励的各个环节。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人文关怀”、“赏识”、“参与”等有效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由衷赞美职工的优良品质;真诚地激励职工,及时表扬职工的进步,激励职工向着目标努力奋斗。管理者应以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人格魅力来影响员工,树立以身作则的典范作用。要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与员工交流与沟通,从满足员工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角度出发,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情况,经常性、耐心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师益友。
  
  五、“人本管理”必须坚持广大后勤职工的主体性
  
  后勤管理者应当具备光明磊落、宽容大度、积极乐观等优良品质,同时要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贪恋金钱,不为名、利所惑。管理者要善于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潜力、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证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治性的前提下,让每个职工都参与管理工作,给予职工施展才能的机会。管理者应当为职工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取得绩效的条件,让职工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六、“人本管理”必须要充分相信广大职工的能力素质
  
  一要相信广大后勤员工所具有的巨大潜能。管理者要承认后勤员工所具有的潜能,并把其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起点,把潜能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管理过程中,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盛气凌人,而应扮演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等角色,以人性化的管理,调动员工的潜能,就会对员工的成长寄予厚望,就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相信员工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管理者应当承认他们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并把这种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通过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等方式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创造公平、平等、挑战性的环境,使后勤员工成为有同情心、有道德感、有创造性,乐于助人,有自信力,善于独立思考等品质的自我实现的人。
  
  七、“人本管理”必须提高后勤队伍素质,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后勤工作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具有服务属性。要让广大后勤员工发自内心地主动为师生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服务。高校后勤只有提高管理者素质,才能实现服务至上的管理目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后勤员工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学习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人事、分配制度、资产管理及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员工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和有关精神,以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在学校中积极吸纳热爱后勤工作的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充实后勤干部队伍,同时应多选拔有技术、懂管理、做事认真、责任心强、视后勤为家的后勤优秀员工出去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努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用人环境。高校后勤服务种类很多,诸如餐饮、水电、医疗卫生、资产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教学楼管理、教师公寓管理等等,因此“服务至上”是所有员工应当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
  总之,以人为本的高校后勤管理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后勤职工成长的培训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大力推进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水平,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高校后勤工作推向健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