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
2010-12-29
中国市场 2010年7期
王庆:2010年中国经济或不温不火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撰文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不温不火的情景。具体来讲,中国经济很可能在2010年接近10%的增长,通货膨胀约为2.5%。中国经济在2010年面临着两个类型的不确定性。一个不确定性是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我们外部环境,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复苏,是有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这个是有不确定性的。摩根士丹利判断复苏是比较稳定,是比较乏力的复苏。我们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他们的复苏非常的强劲。这是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中国的政策环境。从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环境趋于中性。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中国在某个时点,会出现比较强烈的紧缩。所以我们现在是有两种不确定性。两种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就有四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我们说的不温不火的。这个时候中国可能就会出现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不是问题。从目前来看,短期内最大的风险,是另外一种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中国政策力度会加大,会紧缩。可能会出现我们叫做冬天的情况。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我们强调这种不温不火的情况,很可能是2010年的机会,并不是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长久性的不温不火的状态。(摘自:中国证券网2009年12月4日)
谢国忠:通胀或将引发第二次金融危机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称,2010年全球将开始出现通胀,届时,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会开始加息,但是加息的速度将不及通胀的速度,各国央行更倾向于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来帮助本国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通胀的进一步恶化,预计到2012年通胀的恶化程度将会引发公众恐慌,届时,各国央行将被迫在短时间内加息,而第二次金融危机将随之而来。谢国忠认为,通胀将最终导致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他指出,由于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导致严重依赖密集劳动力以及原材料的企业利润下降,房地产的迅速上涨将吸引更多的资本从生产转向房产,而这将是压倒房产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假如在2012年美联储提升利率至4%以对付通胀,中国也必然会随之调高利率以防止资金大量流出,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不可避免。(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月4日)
余永定:2010年将是贸易冲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在经济发展前景趋势不明朗的前提下,2010年将是贸易冲突年,美国政府将加大贸易保护力度。所以,中国不要寄希望于外部经济的回暖,而应进一步抓紧对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要把希望寄托于内需的改善。短期内(一两年内),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国内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现在对于美国来说,实现平衡增长(既实现经济增长,又不增加经常项目逆差,同时不过度增加财政赤字)的唯一出路,在于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方法遏制进口、增加出口。贸易冲突必将是未来美中经济关系的焦点。(摘自:中国证券网2009年11月28日)
鲁政委:2010年物价回升将保持温和态势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发表文章指出,2010年物价将继续回升,但仍会处在较为温和的水平上。鲁政委表示,中国通胀是全球通胀的一部分。正如2008年之前我们所深刻体验到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国内物价水平具有强大的渗透和传染能力。从全球范围来讲,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仍然低于潜在增长水平,则全球物价压力也将有限。而根据目前各方的预期,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仍将是相当疲弱的。由此,全球增长对全球物价水平所形成的支撑力就会极为有限。而与此同时,美元已提前出现了我们此前预言的“否极泰来后的中期反弹”前奏,这样其势必形成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制。这种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今年CPI水平将保持温和的判断。(摘自:《中国证券报》2010年1月4日)
王东京:2010年财政政策重点是减税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王东京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并不单指财政扩张(赤字预算),同时也包括减税。积极财政政策的确应包含发债与减税两方面,发债扩大政府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支持民间投资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王东京表示,2010年的国债规模会小于2009年。依据是,按国务院年前的部署,2009、2010年两年扩需总共投资4万亿,而其中安排国债(新增投资)是1万亿。而2009年已发国债7500亿,这样2010年国债最多是2500亿至3000亿。国债规模大幅缩减,表明扩张财政政策开始淡出,可中央却说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由此看,所谓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绝不是指财政的发债规模不变,而是政府刺激投资的取向不变,说得更明白些,是减税推动投资的政策不变。财政发债是增加政府投资;减税是增加企业投资。若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是减税,那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定是利好的消息。财政部估计,2009年实施结构性减税(加上停征部分行政收费),政府能为企业让利5000亿,到底有没有5000亿尚未可知,但3000亿肯定有。若2010年继续执行结构性减税,政府让利的额度会更大。(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12月24日)
巴曙松:2010年年中是加息敏感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表示,2010年我国可能呈现经济增长平稳、物价也不太高的局面。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空间有限,2010年年中将是调整利率的一个敏感时刻。巴曙松认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流动性支持的。2010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叠加上国际流动性的支持,这至少会支持宽货币的格局。对监管当局来说,信贷可以管,货币环境宽松很难管,这需要重启对冲流动性。未来货币政策的微调最有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其次是存款准备金率,价格型工具将稍微靠后一些。利率调整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是CPI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差额。我国历史上的利率调整既要考虑宏观经济周期,还要考虑居民存款利率的正利率水平。如果2010年利率调整,最有可能出现在二季度末。基于同比因素原因,2010年物价的翘尾因素在二季度末达到峰值。届时翘尾因素可能会达到2%,推动物价达到一个高点,但届时物价上涨应该是短期的。国家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这是一个新命题,本质上就是应对潜在的通胀压力。(摘自:《中国证券报》2009年12月26日)
华生:政策转变不可避免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中国是受金融海啸直接冲击最小的国家之一,而且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复苏当中的一大亮点。但是,我国采取的经济刺激力度甚至超过了受金融海啸冲击最严重的美国,信贷扩张的速度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因此,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或者调整,应该先于美欧主要国家。华生表示,如果说过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特点是,刺激政策的推出带来经济快速复苏,那么,标志着2010年最大的经济进程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退出和转向只是时间问题。国内将面临投资冲动,再加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胀将不可避免。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资产泡沫和通胀是我们在新一年面临的最大威胁,政府必然会坚决采取应对措施。2009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在不动声色地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整,财政政策也开始发生变化。分析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宏观经济政策转向后更有利于抑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而且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宏观经济转向会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摘自:《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12月28日)
王建:2010年政策明松暗紧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2010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应该不会有大问题,有问题应该在2010年之后。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最大的变化,恐怕会在某种程度上嘴上说松实际是紧。因为决策层已经开始关注通胀问题了,现在只是还看不清楚而已。如果经济仍然有偏冷的趋势的话,防通胀就会被放在一边,因为我们已经有这样的教训了一2008年上半年那么强烈的紧缩,本来不应该是那么紧的;如果经济形势还可以,但通胀比较显著,经济政策就会做一些适当收紧的安排。在政策调整方面,最主要的恐怕还是货币政策的适当收紧。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调整空间已不是很大。中国内地与最近因出现通胀而加息的印度及越南不一样,虽然中国内地2009年的货币投放量比较大,但总体经济增长形势不错,印度和越南的货币却一直呈现贬值的趋势。如果为了刺激经济而发行大量货币,经济状况最终却没有好转,这是非常可怕的。而中国内地并不存在这样的状况。(摘自:《华夏时报》2009年12月31日)
(编辑: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