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2010-12-29卫灵,王雯
卫 灵,王 雯
(1.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2.强生(中国) 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及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卫 灵1,王 雯2
(1.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2.强生(中国) 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迅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其成为发展中大国的重要资本。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然而双边贸易发展并不平衡,我国一直呈现贸易逆差。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对贸易结合度指数、商品集中度指数以及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巴两国进出口商品特点不同,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大于竞争。这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我国应在对巴贸易中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充分挖掘两国贸易合作的潜力。
巴西;中巴贸易;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
一、中巴贸易的快速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中国和巴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从20世纪90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年4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巴于1993年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两国经贸关系保持稳定增长。1993年,双边贸易额仅10.55亿美元,到2000年,双方贸易总额翻番,上升到28.45亿美元;之后又以加速的态势猛增至2008年的48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①中巴间的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平稳增长,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巴西也在逐步摆脱经济危机困扰的情况下,步入经济增长周期。在此背景下,中巴经贸关系不仅持续增长,而且呈现直线上升的增长态势。
但有一点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中国与巴西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逆差。2001年以来,中对巴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其原因一是和巴西货币大幅贬值有关,贬值后其出口竞争力增强,进口相应下降;二是反映了中国对巴西产品的需求加大,巴西出口也更加有赖于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三是同巴西的贸易保护较为严重有直接关系,巴西对中国产品频繁采取反倾销措施已成为双边贸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中巴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中巴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讲,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能够反映双方产品供求,尤其是产品需求的状况,而把握这一点对于调整国家对外贸易产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至关重要。我们将用结合度指数分析中国和巴西进出口贸易的结合紧密程度,用集中度指数分析两国各自出口的重点产品类别,最后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中巴两国不同类商品,并得出结论。
1.双边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指数主要用于分析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双边贸易的结合度分析是通过计算一国对另一国的出口额占本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以及另一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了解两国贸易关系是密切还是松散。
表1 1998-2007中国和巴西贸易结合度指数表
表1测算了1998-2007年十年间中国和巴西的贸易结合度。指数表明,中巴两国相互贸易结合度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对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况相吻合。1998-2007年,中国对巴西的贸易结合度平均小于100,这表明巴西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而言关系较弱;2001年以后,中国对巴西的出口结合度不断增长,至2006年贸易结合度指数突破100,说明中国企业对巴西市场的开拓卓有成效。多年来,巴西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远远超过100,说明巴西出口贸易与中国市场结合紧密;2004年后结合度指数一度出现下滑,主要是2003年巴西已基本度过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增强效应减弱所致。
总之,上述结合度指数说明,第一,巴西出口贸易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巴出口的依赖度,这从数据上说明了为什么中国是巴西在全球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而巴西尚未进入我国贸易伙伴前十名的原因;第二,中国对巴西市场的开拓较为欠缺,对巴贸易仍有较大空间;第三,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与巴西的双边贸易得到较快发展,双边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相互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
2.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集中度分析
进出口商品集中度是指一国进出口商品集中于某类商品的程度。这里采用经济学的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来表示,这一指数主要用于判断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和垄断程度,同样能够用来分析商品贸易结构的问题。该指数在0-1之间,越接近1说明商品的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表明商品集中程度越低。这里将进出口商品按照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计算,得出中国与巴西进出口商品的集中度指标。
从表2来看,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出口商品的集中度低于进口商品,这说明中国从巴西进口商品的多样化程度相对较低,进口种类比较单调,偏向于集中在某几类行业;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也可以说巴西某几类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比较而言,中国出口巴西的产品较为多样化,近年来主要对巴西出口计算机、通讯技术、电视机、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焦炭及半焦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附件、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钢铁板材、DVD机、针织服装、摩托车及自行车零件等商品。同时数据也表明,中国在出口商品的种类选择上,仍有改善和调整的较大空间,可进一步开拓巴西市场。中国和巴西贸易产品的集中度分析有利于在中巴贸易过程中做出更加准确的市场判断,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进出口策略。
表2 2006-2008中国—巴西贸易集中度指数表
3.双边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国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了一国某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由于它能够较好地反映该产品的相对优势,因而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具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
表3 2001-2007年中国和巴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
表3分别测算了中国和巴西2001年到2007年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0类(食品和食用活动物):巴西RCA远远大于中国。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7年巴西的RCA大都在3.4以上,属于具有极强竞争力;而中国都在1.0以下,差距十分明显。1类(饮料和烟草):巴西的比较优势也较中国明显,巴西的RCA始终徘徊在1.7左右,具有次强比较优势;而中国为比较劣势。2类(非食用原材料,燃料除外):巴西的RCA每年均远远领先于中国,一直在5.0上下,有非常显著的比较优势;而同期中国却属于比较劣势。3类(矿物燃料、润滑剂等):双方RCA均不具优势,但巴西较高于中国。4类(动植物油、脂和蜡):巴西的比较优势超过了2.5,且2001年到2005年都在3.3以上,比较优势极强;而中国一直处于劣势。5类(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双方情况大体相当,中巴均处于比较劣势,RCA偏低。6类(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两国比较优势相似,属于较有竞争力的商品,巴西相比中国有较微弱的优势。7类(机器和交通设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逐年递增,成长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而巴西这类产品的竞争力明显较弱,且长期维持在同一水平。8类(包括房屋装饰用品、家具寝具、箱包容器、服装、鞋帽、各种仪器和自动化设备等各种制成品):中国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巴西处于明显弱势地位。9类是STIC未分类的贸易产品,这里不再比较。
综上可见,巴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食品、烟草、饮料、原材料(非矿物燃料)、动植物油、脂和蜡;而中国的优势产品是机器交通设备、房屋装饰用品、家具寝具、箱包容器、服装、鞋帽、各种仪器和自动化设备等各种制成品。两国除了5类和6类产品类比大体相当,其他类产品两国的相对优劣势较为明显。由此证明,中巴两国贸易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是十分有利的。
三、加强中巴双边贸易的途径选择
1.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
从对中巴贸易结合度的测算明显看出,尽管中巴贸易往来的密切程度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市场开拓方面,巴西比中国做得要充分得多,中国对巴西市场的贸易结合度较弱。对于巴西这样一个拥有实力基础的拉美发展中大国,我国应当在市场开拓上多下些功夫,从而使长期对巴西贸易逆差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中巴进出口贸易趋向合理。而两国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恰恰说明,在出口商品种类上,中巴双方的互补性是大于竞争性的。这一点在客观上为我国发挥自身产品优势,有计划、有选择地加大对巴贸易出口提供了可能。这与中国和另一“金砖四国”之一——印度之间的经济情况不同,中印经济互补性较弱,商品竞争性明显,因此相对而言,中巴两国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合作空间。[2]
比如,巴西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我国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因此与巴西开展贸易及投资合作,进口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能源矿产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此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3]此外,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中巴之间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巴西是全球的酒精生产和出口大国,而这种生物燃料是汽车燃料的很好替代品,其应用将使汽油的紧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中国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轻工产品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扩大此类产品的出口是我国的强项,并有助于拉动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
2.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从中巴进出口商品的集中度来看,巴西出口品种相对较为集中,某些种类的产品,如铁矿石、大豆等原材料,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富有成效,占巴西对中国贸易的76.5%。中国出口巴西的产品相对多样化,品种较为丰富,其中工业制成品占97.7%。鉴于2008年我国对巴西贸易逆差已经达到100亿美元的现实,中国需要大力优化商品结构,不断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加大出口力度。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轻工业、家电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双边贸易磨擦时有发生,同时也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影响。巴西近年来对我国的反倾销产品大多为工业制成品,我国可以根据巴西市场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增加互补性产品的输出,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对非互补型的低端产品的输出加以限制,对中巴双方具有相似性的轻工产品降低出口量,以削弱对方反倾销的意愿或动机,减少双边贸易摩擦和我国的损失。
发展中巴贸易不仅符合中巴两国目前的经济利益,而且还符合中国在拉美发展的长远利益。我国可以在发展与巴西贸易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中国与拉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的渠道。巴西不但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其定位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常以发展中国家利益、立场的代言人形象出现,是发展中国家G20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在世界贸易谈判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强中巴贸易关系对我国与拉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的拓展可以起到纽带作用,甚至可成为中国进入拉美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的重要门户,这有利于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市场的多元化。
中巴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有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问题上有着许多共识,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事实上,两国都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协调与合作,减少摩擦,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在现有国际秩序下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机制当中,获取应有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需要进一步打造“金砖四国”机制,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展现有所作为的一面。因此,研究并推动中国和巴西的经贸关系,深化两国多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
[1]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Revision 4[M].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06.
[2]蔡春林.中俄、中印、中巴经贸合作——基于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3):49-53.
[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Brazil and China in “BRICs”:An Analysis of Sino-Brazil Bilateral Trade
WEI Ling,WANG We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100088,;Johnson&Johnson(China)Medical Equipment Co.,Ltd.,Beijing 100025,China)
Brazil and China are both the members of the“BRICs”,the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rapidly growing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important capital for Brazil to become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The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have been developing steadily,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is not balanced,for China has been on the deficit side.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de index,commodity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product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are different,in the typ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both countries are more complementary than competitive.For this reason,China can give full play to its own product advantages and possibly plan to increase exports to Brazil.China should make more accurate market estimates in the trade,develop the import and export strategies to meet market demand,an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Brazil;Sino-Brazil trade;degree of trade integration;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责任编校:一 诺
F740
A
1005-0892(2010)10-0098-05
2010-03-2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DDA080150)
卫 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研究;王 雯,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技术专员,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