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调查研究

2010-12-29郭芙蓉韩文杰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关键词:成才校区分区

郭芙蓉 韩文杰 刘 爽 陈 颖(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调查研究

郭芙蓉 韩文杰 刘 爽 陈 颖(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高校分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师生“分”的影响、学生“分”的影响、校园母体文化与人“分”的影响、学生与资源“分”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从一个更加微观的角度探讨其改进措施尤其重要。

分区办学;成长成才;影响调查

一、高校分区办学的兴起与问题的提出

分区办学也称多校区办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地位却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办学模式。多校区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亦是非常普遍。据有关调查和统计,1990年以前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就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就读于多校区大学。这些学生分布在由120个多校区大学系统所拥有的近1000个校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但是,由于我国的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大学,大多数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大学原有校园面积有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高校纷纷开辟新校区,分区大学现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高等学府发展的一个趋势。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大学规模的扩大和校园的扩张仍然难以避免。关于高校分区办学利弊的探讨已有很多,但是从一个更加微观的层面即高校分区办学将会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什么影响呢?从现有资料看,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为使人们系统而具体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兴趣组于2007年5月至7月进行了一项有关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的抽样调查,希望了解当前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的现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应对这一新现象的方法和措施。

二、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的现状分析

调查以随机抽取的合肥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问卷法、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4个问题构成,主要涉及分区办学对师生关系、学生关系、文化传输等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问题。被调查学生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合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级5名本科生组成的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实施和完成(其中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另一部分为网络发放问卷,隔天回收)。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99.6%。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分析程序进行统计分析。

(一)师生“分”的影响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由于分区办学,地域的阻隔给师生的交流带来不便,据表1显示,调查中认为交流时间少占50%,即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师生关系疏远,不贴近的占32%。师生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和情感上的交流,那么两者之间的熟悉度也就随之降低了。这样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使得学生有“惑”却苦于无处“解惑”。

表1 分区办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二)学生“分”的影响

高校分区办学使得学生“分居”在不同校区,朋辈之间的榜样直接交流受到限制,而这种交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低年级学的生活和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如学习、工作方法与经验的交流指导。但高低年级学生文化的传承,心理压力的疏导,健全人格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由于分区办学都受到一定的弱化。如图1、图2所示,被调查学生因为远离师兄师姐而妨碍交流的占一定比例。分区办学对高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氛围、升学及就业指导、学习工作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影响分别占14%、23%、44%。

(三)学生与资源“分”的影响

图1 无法向分校区师兄师姐取经而产生烦恼的情况

图2 分区办学对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中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高校有形办学资源应包括以教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土地、教学及辅助用房、文体活动场所、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藏书等实物资源,货币资源,校办企业、实习基地等企业资源,校际资源和政府资源等。分区办学后,高校各项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就要在不同校区进行重复配置,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等,大大增加了高校育人成本。高校如果力所不及就会不均衡地分配有限的资源,这就给师生带来诸多不便。以安徽省大部分高校为例,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实验设备,学生需要往返于不同的校区;为了授课,教师也不得不往返于不同的校区。如果做到全面兼顾每个校区又势必会大幅增加高校的办学成本进而影响资源的质量并可能通过转嫁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民办大学),这都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同学认为分区办学对其利用图书馆及实验楼等资源有非常大的影响;认为分区办学的空间距离限制而无法自由选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55%(见表2)。

表2 分区办学对软硬件资源使用的影响

(四)校园母体文化与人“分”的影响

高校无形办学资源理应包括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历史的积淀,这种几十年来或者上百年来形成的历史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制造”出来的。学校的这种历史传承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精神层面的魅力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样沁人心脾。然而在分区办学模式下,大学母体文化与分校区校园文化之间的传承就可能出现一些断层和阻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分区办学对其感受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影响的学生占77%(见图3)。

三、减少高校分区办学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消极影响的建议

高校分区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纵然有些许弊端,但这一趋势已不可避免、势不可挡,想要回归“一区办学”、“一元主体”已经不可能。结合研究调查结果分析,针对师生“分”、学生“分”、学生与资源“分”、校园母体文化与人“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给出以下建议。

图3 分区办学对学生感受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影响

第一,开放免费校车,加强各个校区之间的交流。在所调查的分区办学高校中,校车几乎都是“免费”的但却不是“开放”的,一般只允许教职工自由乘坐,学生却不允许,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建议开放免费校车,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学生这个教育主体更好地利用各个校区的软硬件资源,节省时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到,他们也比较赞同向学生开放校车,即使是“学生专车”,因为这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为不同校区之间的学生交流提供了方面,这也使得新生在多方协助下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这方面中国科技大学是做得比较出色的。

第二,高校应按学院和专业来分区办学。有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年级分校区的,比较常见的是大一大二在一个校区,大三、大四、研究生在一个校区,这种分区方式比较简单且方便管理,但是学生却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如由于缺乏学长的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慢,从低年级校区升到高年级校区时,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心理跨度;低年级校区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师生之间交流不方便;同一专业知识不方便资源共享,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由助教等青年教师授课,高年级学生则主要是教授等资深教师授课等等。如果按学院和专业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它按照专业院系分为四个校区,这样虽然在广度上,学生交流受到限制,但是在专业学术深度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大大巩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避免了按年级分区办学的多数问题,如大二升大三时的心理跨度问题,教师及学生的时间成本问题,师生学术和生活交流问题,从而为师生生活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第三,为师生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即使是虚拟的平台。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可以了解到,他们有着与老师交流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种愿望的实现有诸多不便。因此,怎样去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访谈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关于交流平台设置的问题,即学校可以在课程安排之外,单独开辟一定的时间给教师,让教师可以没有任何顾虑(不用着急赶校车或者在课堂上跟学生交流又担心自己的教学计划完不成),因为经学生反映,一些老师挺喜欢跟学生多多交流一些学习之外的东西,同时学生应该增强与老师或者学长交流的主动性,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与老师交流多了,在课堂上无形之中就有了认真听课的动力。这个平台也可以是虚拟的,因为如果用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交谈可能会引起尴尬,师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家长在信息平台上集中给老师发短信,定期解决出现的问题。建设虚拟的信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四,加强分校区母体校园文化的开发和建设。高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格局,各个校区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于各个校区的发展水平。各个校区的最优发展必然会促进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加强分校区建设,尤其要注重新校区母体校园文化开发和建设。中山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山大学大致四个分校区,由于合并之后的中山医科大学和原中山大学同位于广州市内,所以校园文化以及师生、朋辈、资源分割的现象不明显。而珠海校区以及东校区与主校区离得很远,但其整体的外部规划建设以及反映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设计与主校区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它们和主校区历史积淀下来的浓厚文化底蕴还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至少能给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点启示,即要尽量保持高校的整体性。这个整体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校园母体文化的凝聚作用。这是很多高校难以做到的。此外,很多大中城市都有专门的大学城,高校集中,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可以互相往来,分享诸如讲座之类的学习资源。因此,内部各校区之间、各高校之间都应做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样才能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最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图解决分区办学所带来的所有弊端,一方面不现实,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成本,给学校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应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平时要多传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国外,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去拉赞助、去政府请愿、去募资捐款、主动联系老师学长等等,有一些值得借鉴。此外,自教自律也是符合当前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要求的,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人只有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学习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高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也是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1] 李均.建设中国巨型大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9(5).

[2] 柯森.大学走向多校园和巨型化探析[J].高教探索,2000(4).

[3] 陈运超,沈红.浅论多校区大学管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4] 严新平,张安富.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f Partitioned Teaching upon the Growth and Tal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UO Fu-rong,HAN Wen-jie,LIU Shuang,CHEN Ying

The partitioned teaching of university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effects of partitioned teaching upon thegrowth and talentofuniversitystudents are mainly embodied in“separation”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eparation”among students,“separation”between campus principal cultures and students,and“separation”betweenresources and students.Aiming atthese effects,it's importanttoinvestigates itsmeasures of improvementwith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partitioned teaching;universities;effects;university students

G640

A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2008cxsy092)

郭芙蓉(198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

猜你喜欢

成才校区分区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浪莎 分区而治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基于多种群遗传改进FCM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