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拜债务危机说开去
2010-12-27本刊专栏作家陆新之
文·本刊专栏作家 陆新之
投资界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就是当“厨房里出现蟑螂时,那么肯定不会只是一只。”说白了,就是投资市场的坏消息,每每不会单独出现,而是有因果关系。这次会不会也是这样?中东的迪拜世界公司停止还款消息传出后,夏天开始已没按期还款的沙特阿拉伯两集团,被批评厚待本地银行而薄待外国银行。迪拜股市过去1个月下挫25.5%,阿布扎比股市跌4.8%,沙特股市挫3.2%。而最近有机会在北京接触来自迪拜和阿布扎比的朋友,据他们说,当地的酒店客房价格较半年前滑落了五成,不过社会民生还算正常,并没有出现恐慌情绪。
迪拜的前途将如何?将心比心,在世界经济去年的一场大海啸震荡之后,大家都不希望看到迪拜长期出现太多的烂尾项目,形成新的连锁坏账。迪拜的经济奇迹,不是建在高楼大厦之上,而且建在有超过30年历史的Jebel Ali港之上,港口内的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中心之一,共有67个超级泊位。
迪拜城市一度的成功,源于拥有极具竞争力的物流设施,有很坚实的基础。迪拜的挑战不在于如何继续展示其有能力建立一个美轮美奂的城市,而在于在经济周期的起跌间,如何实现现金流稳定。无论如何,中东面对的挑战,给环球投资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
卡塔尔及科威特等国主权基金正在把去年买入的西方金融机构资产沽出。虽然不能忽视他们套利的可能性,但另一个可能则是,中东国家需要美元应急,亦可能是避免一场可能出现的美元挟仓潮。
大部分中东国家政府制订今年的预算时,均以油价每桶50至55美元为指标,其财政状况还较健康。而且,中东过去一年所赚的美元外汇,历史上位居第二。所以,像上世纪90年代末缺乏美元的窘迫情况应不会出现。
迪拜所属的阿联酋是富国,也是一个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是石油。这是一个销售从来不成问题的产品。所以,500多亿美元的外债,对该国的偿付能力而言,绝不是大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同时,迪拜并不是一个国家,它只是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对于迪拜遭遇的困境,另一个酋长国——中东大富豪阿布扎比虽不排除幸灾乐祸之意,但到最后,总得伸手拉“兄弟”一把。
迪拜也好,阿联酋也好,虽看上去大兴土木,但其实际的进口量也有限。这也是先天使然。此弹丸之地的债务危机不会导致地区以及世界贸易环境受到冲击,这是与美国金融危机相比最大的区别。当然,对于全世界来说,迪拜债务虽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则很难衡量,尤其是心理上的。大引资大基建大赌大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彻底证实行不通。全球很多国家和城市,要为以往这种大手大脚寅吃卯粮的行为付出长期的代价!
对于中国来说,此事其实影响更小,因为中国从来都不是海湾国家的债权人,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所以,迪拜危机几乎不会对国内货币体系构成任何直接的影响。
换一个角度说,迪拜债务危机爆发,客观上,反而增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地区投资的信心。
其一,中国市场的内需潜力是当下全球唯一的亮点。海外资金进入中国,能憧憬未来丰厚的回报。在很大程度上,迪拜世界债务危机是由于巨大的投资缺乏足够的国内需求支持。当地人口只有十几万,算上外来的也就160多万,就算他们个个挥金如土,对于经济的拉动始终有限。内需不足是增加投资的大敌。经过长期的储蓄积累,中国的内需增长潜力是相当惊人的,即使再快速增长数年也是能够支持的。另外,国内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4万亿元其实投““铁公基”项目也只是弥补过去基础建设设施的欠账,对于总人口数量是美国4.43倍的中国,从长计议,所需要的投资无疑要大大高于美国。
其二,中国的外债风险是全球最低的。中国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和税务数字都是高速增长。相比之下,对于债务的依赖程度和偿还能力,也几乎是各国之中最强的。
不过,迪拜债务危机同样也提醒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获得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