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2010-12-27张红霞迟风辉
张红霞,迟风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张红霞,迟风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对于西安城市发展和中华文化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缺乏活力、不适应新形势等问题。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市民文化建设的热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城市活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城市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古都西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安城市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把西安打造成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时代活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指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是促进其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西安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现阶段,西安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西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每一个关心西安建设和发展的人士必须考虑的问题。城市文化建设是西安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其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其建设状况和水平还直接关系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高水平的城市文化建设将大大推动西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相反,落后的城市文化建设将阻碍其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大力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西安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西安市民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情,可以为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西安良好的城市道德风尚。在当前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西安市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市民是文化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没有高素质的市民,城市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1]因此,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已成为西安这座城市展现其敦厚奋进城市品格、凸显其文明高尚市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多种方式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西安的城市软实力。城市软实力,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当今时代,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且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才能使一个城市具备强大的发展后劲,才能使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西安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为其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文化优势,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软实力,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四,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不断淡化,民族文化特征不断消褪。在此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就具有了特殊意义。西安作为一个中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博物馆”,而且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载体、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有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而且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汉唐时代,就有“西有罗马,东有长安”之称;今天,西安仍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文明古都之一。虽然“西安这座城市,不做帝都已久,但一砖一瓦,都是皇城记忆,一坊一塔,尽皆帝都气象”。[2]一个散发着浓厚中华文化气息的西安,可以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因此,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无论是对于西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还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打造中华文化的国际文化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缺乏开拓创新氛围。西安曾为13朝帝王之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博物馆。但过于浓重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开拓创新的羁绊,使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深陷常态发展轨道之内,缺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西安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日益凸显,文化失衡心态也逐渐显露,这严重束缚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活力,阻碍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革故鼎新和全方位突破。因此,如何挖掘西安文化资源,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打造西安城市文化品牌,使古都西安彰显其独特文化魅力,重现往日辉煌,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
第二,适应新形势能力脆弱。改革开放以来,西安这个连接中西各地、贯穿南北各方的中西部经济文化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带动了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改革开放在推动西安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也给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带来了各种西方文化思潮。这些包含西方多种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的社会思潮,以其强大的攻势侵蚀着西安优秀、内敛的文化品格,使具有悠久历史、蕴涵浓郁传统风格且处于发展关键期的西安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应,从而使其城市文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第三,文化内涵未能充分挖掘。西安长达1100多年的帝都历史使其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独特的历史风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西安宝贵而又独特的文化资源。西安城市文化建设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发挥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但是,目前在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中却存在着盲目追求空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对特有文化资源挖掘的现象,使其城市文化建设正逐渐丧失独特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安在城市文化内涵挖掘方面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成为其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顽疾。
第四,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这不仅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心态上,还体现在政府对于文化建设的态度和政策上。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其城市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应有重视,资金投入较少,城市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西安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西安作为我国的文明古城,其城市文化建设的状况,不仅关系到西安的城市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的精神指南,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统帅。因此,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引领多元社会思潮,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当今时代,社会意识的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对此,我们必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元社会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维护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生动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原本正统、单一的西安城市文化日趋多元化。在此情况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帮助广大市民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保证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二是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积极践行者、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坚定守护者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力倡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需要我们从思想、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做出努力:在思想上,要明确目标,坚定立场,采取一切措施,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广大市民对它的认同感;在理论上,要用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合理性和合法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上,要通过不断把现有成果制度化,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引领。
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西安市民文化建设的热情,这是现阶段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共同理想,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毛泽东认为,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3]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4]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必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强宣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西安市民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推动西安城市文化的发展。二要加强引导,努力把市民思想引导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指导城市文化建设上来,把思想上的认识转化为政策上的任务明确,行动上的真抓实干。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全体市民共建西安城市文化的新局面。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城市活力,这是现阶段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城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不断吸收时代精神中的积极因素,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文化,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源泉。西安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渊源之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骨髓。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逐渐减弱。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将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动员起来,以满腔的热情、创新的精神、积极的行动,使中华民族精神绵绵不断地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西安这座城市的标记,但是对于今天的西安来说,更重要的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之成为一座古朴与活力并存、传统与现代并进的城市,成为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给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活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重要的是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契约文化理念。契约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它必然渗透于城市文化之中,并构成其核心内容。[1]西安的城市文化中存在着重人伦轻契约的特点,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上,西安应主动吸收市场经济带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培育契约精神,使契约文化渗入到市民个体的意识深层,实现其对整个城市文化的引领,这是我国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在实际行动中,我们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创造,在借鉴中提高,在改革中发展,使西安城市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第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西安文明、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这是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工程。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建设和谐的城市文化,必须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为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支撑。
西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善之地和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加强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努力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道德支撑。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并将良好道德风尚的培育工作纳入其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研究和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广大市民的道德素质。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制度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广大西安市民的整体素质,为形成良好的城市道德风尚创造条件。三是树立模范典型,激发市民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热情。模范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光荣事迹,增强其对广大市民的影响力,全面兴起学先进、赶模范的热潮,激励人们向模范学习、向先进靠拢。
总之,加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建设有西安特色的城市文化,为西安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西安的跨越式发展。
[1]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点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2]丁孝真.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定位[J].城乡建设,2008,(1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111.
[4]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9-28.
G127.41
A
1002-7408(2010)12-0084-03
2009年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研究”(09Z45)的成果之一。
张红霞(1971-),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迟风辉(1987-),女,山东聊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
[责任编辑: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