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

2010-12-27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 本刊特约记者 李 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

● 本刊特约记者 李 理

“大党建”,主要是指有关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决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及策略等方面的根本性举措

记者:李院长,您好!近年来,您对党建理论、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国际战略问题等领域给予了很大关注和研究,相继出版了《战争、和平与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等著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观点,在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最近,我们又欣喜地看到您关于党建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出版了,相信这部专著会给我国党建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深刻的启发。关于这部专著,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这个书名,从中可见您广阔的理论视野和独特的研究视角,能否请您具体谈谈其中蕴涵的深刻意义吗?

李慎明:我也是在探讨之中。拙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所说的“全球化”,指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后的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明确指出,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主导”的。因此,在这样国际大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既充满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里所说的“中国党建”,特指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执政至今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特别是指苏东剧变后的党建。1964年中苏论战时毛泽东同志曾说:“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 ‘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中国党建”借用了毛泽东文中的“中国党”这个中国共产党特定简略的提法。这里的“中国党”并不指也不包括在中国参与执政的各民主党派。这里所说的“大党建”,主要是指有关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即决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及策略等方面的根本性举措。相对于“大党建”的“小党建”,则主要是指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等具体的党务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党建”更为根本,决定着“小党建”的性质与方向。如果能在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大党建”和“小党建”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党的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整体部署就有可能进一步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

这些年来,我对国际政治和党的建设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有较为浓重的兴趣。如果说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是我自1998年至2007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自己对国际政治方面学习、思考的结果,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这本书则是我自199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自己对党的建设方面学习、思考的结果,书中共收入32篇文章,划分为三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相关问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但直接或间接都属于“大党建”的范围。

必须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

记者: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将其作为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更加重视推动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放在了第一条。为什么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李慎明:牵牛要牵牛鼻子,治国治党要抓关键。我认为,《决定》阐述的治国的关键在党、治党的关键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论断,这就完全契合和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至理名言,完全抓住了我们治国治党的根本。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引领、指导这“五位一体”建设之外的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这 “五位一体建设”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党的建设更具决定性和根本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就必然逐步引发政策失误,思想混乱,全党涣散,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动荡甚至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打‘内仗’”。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错误的理论,就必然产生错误的行动。

只要我们切实把我们党内部建设好,我们党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社会主义中国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记者:《决定》还明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论断。记得邓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意味深长地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个重要论断。今天所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与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断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为什么说“中国要出问题会出在共产党内部”呢?

李慎明: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是邓小平深谋远虑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深刻总结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冷静反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沉痛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十分重要的结论。这个科学论断揭示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联系风云迭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到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伟大的睿智的政治家、思想家。苏东剧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新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审时度势地提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搞不搞和平演变在西方,到底变不变却在社会主义国家自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内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内外敌对势力随时随地都在干扰和破坏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只要我们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共产党内部不出问题,敌对势力的阴谋就不会得逞,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坚不可摧,长盛不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十分关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一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两个务必”,强调要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新世纪新阶段,历史把新的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新的厚望。只要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把我们党内部建设好,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社会主义中国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偏废,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无数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得出的根本经验甚至是血的教训

记者:从您对“中国大党建”的界定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大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您对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都有哪些主要认识和见解?

李慎明: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如果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就必然走到种种邪路上去,这不仅对我们党是重大灾难,而且对我们国家和各族人民也必然是重大灾难。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极为重大的惨痛损失。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有着内在的辩证有机的高度统一。坚持与创新,都不可偏废,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无数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得出的根本经验甚至是血的教训。

其次,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我们党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照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主要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理论等部分组成。我认为,毛泽东思想这六个组成部分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带纲领性的总题目;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相关具体内涵的组成与铺陈。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而不断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记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大成果关系的认识上,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始于毛成于邓”,也就是认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究竟该如何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李慎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两大理论成果从本质内涵上讲又可以表现这样两种具体形态,即表现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我们党在新中国执政后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以简要概括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党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可以简要概括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十分丰富,但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确保党始终不变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党关于在执政后始终不变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理论发端,至少可以追溯到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的那段谈话。黄炎培看到生机勃勃的延安,深信中国共产党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执政,但他有着更深层次的忧虑。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同志关于人人起来负责的思想,实质上是党在执政后永远保持党的根本性质、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从而跳出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在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说:“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这一结论,不仅是对当时历史的精辟总结,而且被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所证明。从一定意义上讲﹐全人类的解放与正义事业﹐就是要正确处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这里所讲的﹐不仅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战争与和平各自独立形态时内部的相互关系。巴黎公社革命揭开了全人类解放事业的新篇章,但由于无产阶级的仁慈和天真﹐没有处理好战争问题﹐结果惨烈地失败。无产阶级深刻地汲取了这一教训﹐此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中国和朝鲜、越南又先后取得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胜利。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无产阶级在处理战争问题时﹐由于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人民群众强大的力量﹐往往比较得心应手。但在处理和平问题时﹐即在对付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问题时﹐却往往缺乏经验。结果导致苏共变质、苏联解体这样重大悲剧的出现。

无论是在夺取政权前还是在执政后,党的全部生机与活力都根源于人民群众。党执政后,如果自身腐败了,变质了,无数先烈前辈浴血奋斗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就会付之东流,我们党也必然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候,党都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记者:回首历史,遥望北疆邻国,20世纪90年代之初那个执政74年的大党竟然自行宣布解散,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强国竟然轰然坍塌。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鉴戒和启示呢?

李慎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候,党都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执政地位的核心问题与根本基础。而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先进性不仅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性质与方向,而且决定其能力之大小。

我们决不能搞大国沙文主义,也决不搞意识形态的输出。但是,思想理论无国界。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正在或即将走向世界。随着以西方强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广大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在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极有可能学习、借鉴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即给工人、农民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议会选举直至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真正实现本民族的本质上的独立和解放。待到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掌握了政权之后,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就可能会学习和借鉴我们党的保持本色、永不变质、长期执政的经验。

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成功。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已经取得十分辉煌的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在全国夺取和建立政权,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目前我们是处在万里长征的第几步呢?我们是个大党、大国,理应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和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也理应为党的建设理论多作出一点贡献。

目前正在深化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百年不遇的绝佳机遇,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

记者: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党建”面临着什么样的前景?

李慎明: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当前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这看似走出低谷中酝酿与集聚。这主要因为,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急遽降息、恶性增发货币,试图增加新的产能;而世界范围内的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的局面非但没有缩小,相反仍呈日趋加大之势;穷国穷人的绝对需求仍在急剧下降。因此,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仍在加剧。从根本上说,这正是在为下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积蓄能量。可以断言,各种国际力量围绕金融、能源、粮食、主权等根本性问题,既有合作,更有争斗。世界的经济格局正处在波诡云谲的剧烈变动之中。从历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更大的时空观上看,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变动,必然会带来世界文化格局的深刻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必将逐步被打破,世界文化文明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的趋势同样不可逆转。从本质上说,目前正在深化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百年不遇的绝佳机遇,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都在我们的党。我们党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及时抓住当前这一大好机遇,正确应对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这个大党、大国就一定能够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 责任编辑:袁志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