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科技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0-12-27

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智力院士

夏 梅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通过有关专家对美国硅谷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所进行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结果可以发现,那些有科技创新能力、有核心技术、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有企业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较小,或者说这些企业根本不怕冲击。可见,“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因此,充分发挥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作用,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使科技在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方面发挥切实的作用,成为成都市科技顾问团和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顾问团和院士中心)这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当务之急。

一、顾问团、院士中心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现状

2005年以来,顾问团和院士中心每年均开展多次“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行动——院士企业行”,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下简称两院)院士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赴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技术咨询和专题报告、座谈研讨、项目对接等。

(一)顾问团、院士中心已开展的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活动的情况

一是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与优势企业发展,以“院士、顾问(专家)企业行”活动的形式组织院士、专家点对点“把脉”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2005年以来,邀请到两院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包括汽车)、冶金、食品等领域的院士和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赴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技术咨询和项目对接等,帮助企业破解技术和管理等发展难题。迄今,已组织院士、专家约 300人次深入生产一线,针对部分工业园区几十家企业开展了调研咨询。

二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组织院士、专家深入各区县,以多种形式服务企业发展。2005年以来,邀请到两院生物医药、冶金、化工、新材料、食品等领域的院士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赴高新、温江、青白江、龙泉驿、彭州、崇州、邛崃、双流、新津等区县的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了考察调研、专题报告、技术及管理咨询等多种活动。

(二)顾问团、院士中心开展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活动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顾问团和院士中心对每次活动都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每次开展“院士企业行”前,都要同成都市经委、市科技局联合向全市的企业发《关于征集“院士专家成都市企业行”活动需求的建议》,而且,为使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工作人员一一走访有强烈需求的企业,细化企业的技术需求,并迅速把企业的需求与两院院士、专家对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活动结束后,都会主动回访企业,积极跟踪合作情况,以形成官、产、学、研之间有效互动的新模式。

这些活动,进一步深化了院士及其研发团队与成都市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以及两院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成都市域内的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对促进更多科技人员莅蓉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进行成果转化,推动成都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意义。但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服务模式较单一,范围不够广泛、服务对象积极性不高、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因此,如何打破常规,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主动对接,与企业建立有效合作模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和破解的难题。

二、企业发展的科技(智力资源)需求分析

根据 2005—2009年征集的企业需求情况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企业对技术需求迫切。从走访企业并与两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后的情况看,存在着双方信息不对称、合作层次偏低、合作方式不多等问题。成都是一个科技大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学、通讯、核技术、激光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均具有较强的科技综合优势和研究开发能力,但正因为科技资源较多地游离于企业之外等问题,导致科技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满足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第二,企业除技术需求外,对行业和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等方面的需求较迫切。第三,企业对行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咨询、项目的前景分析、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咨询、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企业高端科技及管理人才引进等的需求也占了相当比重。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对每一个方面的需求都没有。

总体而言,通过调研发现,从国内发达地区的情况来看,企业对于院地、校地合作的需求极为旺盛,成都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度远没有这些地区高。例如深圳、东莞这些城市的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发出需求函和回收需求函的比例可达 60%~80%,而我们每次发出需求函和回收需求函的比例仅仅能达 20%~30%。对此可理解为:一是企业确实因规模、发展和实现目标等各方面的原因暂无需求;二是西部企业发展总体不如东部,对科技创新的渴求较低;三是由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成果等与之衔接不上;四是科研机构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还比较缺乏;五是因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宣传不到位、影响有限,无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六是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导和协调能力还不够。总之,目前科技智力资源、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各要素主体之间完善的科技创新链尚未形成,合作总体效率不高。

三、探索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模式,有效搭建科技智力资源与企业交流、合作的桥梁

通过对现有科技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模式进行研究,我们在此总结、创新出了一些服务模式。

(一)专业化、针对性的结对服务——“点对点”把脉模式

该模式是在过去的“院士、顾问(专家)企业行”活动中常用的模式。前提是要在了解企业需求的情况下,细化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具体需求。特点是可针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难题提供切实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实现从“面”到 “点”的突破。并且一次解决不了问题,可通过“结对”进行长期、持续的服务,直至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和解决管理难题。当然,在“点对点”模式下,科技智力资源服务难以深入到更多中小企业,对大多数企业的影响和覆盖面不足。

(二)团队式、高效用的结对服务——“专家团队进园区”模式

该模式是在过去的“院士、顾问(专家)企业行”活动中通过探索后建立的一种服务模式。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单独组织“点对点”服务较困难,根据成都“一区一主业”的工业发展特点,与相关部门和区县密切配合,在对各园区内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广泛征集、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进园区,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规划)咨询、品牌策划、工艺指导、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提高企业整体科技、管理和生产水平。服务机构的作用是“牵线搭桥”,一旦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成功,就可开展长期的合作,此时,服务机构应做的就是注意随时跟踪进展情况和提供必要服务。

(三)“专家团队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模式

目前科技服务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企业的一般服务层面,因此,努力探索新合作模式,使服务的作用不仅限于解决企业某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而是通过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达到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地区产业整体进步的效果。当然,该模式必须建立在深入实地调研、准确把握专家(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企业迫切需求的基础上,甚至是在“点对点”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接和不断磨合而生发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可使企业在联合研发、攻关的过程中,解决困扰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研发人才,开发和申请产品专利,创造和培育自主品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赢得市场先机。

(四)“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项目合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直接对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或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其衔接点在于项目。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研究和前期技术开发,产业化则由企业完成。企业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特点在于要针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意识)的企业;优势在于容易形成合力,一方需要,全体联动,可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帮助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缺点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与企业需求不一定能很快准确对位,需要服务机构在事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并在双方的磨合时间里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

(五)“院士、顾问(专家)与企业项目合作”模式

该模式的运用正可弥补中小企业的人才不足。通常是在组织院士、专家参加考察调研企业和进行项目对接后,或通过走访、了解和跟踪院士、专家的研究情况后,与相关企业有效对接后促成的成果转化、合作开发等类型的项目合作方式。该模式下,合作信任关系将对合作绩效产生较大影响,双方在建立合作关系最初相互信任关系越强、在价值观和心理认同上存在着的先期基础越多,合作关系就越能够持久地维持。服务机构在牵线搭桥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合作双方的相关情况,并对合作前景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尽量把会影响合作的因素分析清楚,同双方深入交流和沟通。

(六)“院士、顾问(专家 )工作站”模式

该模式是在调研考察工业园区和企业后,根据园区和企业需求设立“院士工作站”或“顾问(专家)工作站”,负责企业与专家双方的沟通、互动,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咨询、培训、指导服务。园区和企业给予工作站工作场地和必要工作条件,并配备联络人,随时与顾问团、院士中心或工作站的院士、专家联系,特点在于院士、专家会定期或不定期到工作站,并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配急需的科技人员,形成后续的团队支撑,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该模式首先要求园区和企业不仅要有需求,更要有建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络人既要掌握园区和企业需求,又要了解工作站专家的情况,主动出击。这样,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地推进。

当然,科技智力资源有效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模式远不止这些。基本原则是,合作是双方的事,只有科技智力资源和企业双方都有积极性,合作才能成功。所以,为使合作能持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从小范围向大规模发展,进而实现做强、做大的目标,服务机构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加深对两院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了解,提高信任度,看到合作的前景,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形成互动。

四、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更有效地为企业服务

企业要真正摆脱危机,走上科学、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创造新的产业与市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而科技服务机构要组织广大科技智力资源服务经济建设一线,服务企业,更是一个服务机构面向未来经济发展如何转型的战略课题。因此,顾问团和院士中心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科技智力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院士、专家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更多、更广泛地开展现场调研和咨询活动,为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更为个性化的科技服务。要积极主动对接两院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企业,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有效搭建科技智力资源与企业交流、合作的桥梁,促成科技智力资源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服务方式。要创新机制,围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服务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并在服务方式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加强实地调研考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广泛搜集企业、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技术和发展难题,充分发挥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在组织方式上,让若干个具有综合功能的专家团队各自对口服务一个企业或多个同类型企业,更扎实、更有效地为企业、产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智力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智力闯关
院士速递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欢乐智力谷
2010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