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0-12-27金建新
李 成 王 跃 金建新 周 迎
1999—200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间,西部 12省区经济竞相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八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明确指出:“新疆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这一指示不仅为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新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但在部分经济领域与西部先进省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
新疆地处西部内陆地区,远离全国中心市场,产品的市场半径较小,主要优势工农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远高于产品本身价格,平均运距远高于全国及西部其他省区,在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优势不足。以工业经济为例,2008年,在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就占 80%左右。非国有经济发展慢、规模小、实力弱,抑制了新疆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影响了新疆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缺乏活力,竞争力下降,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农业经济比重偏高
一是种植业比重偏高。2008年,新疆第一产业比重 1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1个百分点,与贵州并列名位西部省区第 4位,表明经济层次尚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农业内部结构为农业占 66.6%,林业占 2.0%,牧业占 27.0%,渔业占 0.8%。种植业比重比西部平均水平高 16.0个百分点,作为全国第二大牧区,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7.0%,比西部平均水平低 11.4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收入来源单一,过分依赖种植业和养殖业,增收渠道狭窄。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 27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9.4%,居西部第 l位,比西部平均水平高 743元。但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 423元,占 12.1%,居第 12位,比西部平均水平低 630元。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是造成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失衡
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偏重化工业。工业内部结构一直呈现典型的重工业过“重”,石油石化“超重”;轻工业过“轻”,日用品制造“超轻”的倚重结构。2008年,新疆重工业占增加值比重的 91%,比1999年上升 5.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工业占 50%以上。轻工业增加值比重不足 10%,且比重逐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特色农产品通过就地加工转换升级,扩大市场半径,延升产品价值链,影响特色农产品资势源优势的正常发挥。
二是在产业链位置上,偏上游。2008年,在新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采掘业占 43.3%,原料工业占 46.8%,工业主导产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制造业水平偏低,超过 90%的最终消费品需通过内地调入,满足市场最终需求的能力较弱。
三是在价值链上偏低端。2008年,新疆重工产品加工率不足 10%,工业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原字号为主的石油、煤炭、水泥等低端产品上,产品价格弹性较小,企业获利空间有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是在发展方式上偏传统。工业支柱产业中仍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主,生物医药、电子通信、装备制造产业新兴产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凤毛麟角。
五是在企业规模上偏小型。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仅有 29家,仅占 1.6%。中小型企业 1830家,占 98.4%。2008年,29家大型工业企业创造了全区 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创造利税总额更是高达 80%以上。占 98。4%的 1830家中小型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不足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40%,实现利税不足 20%。
(四)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
一是旅游资源粗放经营。2007年,新疆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 205.24亿元,居西部十二省区第 8位,与新疆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很不相称。
二是现代物流流通不畅。尽管现代物流已趋于多样化发展,但由于受地域辽阔、区域分散、运距长以及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传统商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商业尚未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08年,新疆金融业、房地产业仅占第三产业的 2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9个百分点。
二、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培育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人才意识和忧患意识,形成鼓励创业、鼓励创新、扶扰扶强的社会形态和政策氛围。加快推进新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重点培育并拓展信息、金融、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
(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吸收内地省区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公司 +农户”为主的订单农业和设施农业进程,引导公司与农户建立牢固的纽带关系,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规范。促使公司和农户形成“在市场好时,提高农民的履约意识,在市场差时,增强公司的扶农意识”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结构升层的先头军。
二是加快发展为农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农村二、三产业,为部分农民创造跳出土地,就地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
三是通过农村劳动力区内就近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新疆在棉花、工业番茄、工业辣椒、林果产品采摘忙季,都有大量的用工缺口,仅棉花一项,每年就需引进百万内地“拾花大军”,带走几十亿元的现金收益。仅此一项,如果通过区内农业劳动人口内部流动、地区间相互流动解决,就有望使全区农民全年工资性收入增长 1倍左右。
(三)提升工业经济层次
一是加快发展轻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工资性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渠道。
二是加快发展重工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新疆优势自然资源的就地加工转换率,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使资源优势尽早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提高上述产业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提高工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以大企业、大项目为牵引,带动中小企业参与专业化分工、配套与合作,把中小企业培育成大企业、大产品的加工车间,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以上,小企业加快发展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引导第三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指导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口岸优势、人文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巧借区内外媒体的传媒优势,增加对新疆旅游产业的公益性宣传推广,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保鲜、仓储、运输、流通等行业的整合步伐,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建立与外贸需求和农村消费品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流通组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形成为一、二产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业,扩大现代服务业由城市向农村全面发展的覆盖面。加快通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产业,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