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0-12-26春,

关键词:格兰杰生产总值总额

杨 春, 李 箐

(1.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沈阳 110034; 2. 辽宁大学 亚澳商学院, 沈阳 11003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增长,外贸总量从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42 15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18.73倍,雄踞世界对外贸易总量排名前3位。与其相伴随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45.2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65 46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7.96倍。为了验证我国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对1978—2007年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进口贸易总额和实际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希望能够发现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样本数据选择与描述分析

本文在进行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时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978—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数据,用零售商品价格指数(设1978年该指数为100)对国内生产总值、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变动因素对三者的影响。由于数据原始的协整关系不但不会随着对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而改变,而且可以线性化数据的趋势,使异方差现象从时间序列数据中被清除[1],因此,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出口总额和实际进口总额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用lnRGDP、lnREX、lnRIM表示变换后的相应数据。文中所有数据采用Eviews 6.1软件计算得出。

本文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定性描述分析,以便得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样本数据间关系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图1、2分别为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变化趋势图及它们的一阶差分图。表1为1978—2007年我国实际和用自然对数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图1 我国1978—2007年用自然对数表示的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变化趋势图

图2 我国1978—2007年用自然对数表示的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一阶差分图

表1 1978—2007年我国实际和用自然对数表示的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亿元

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图1、2和表1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各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的步调和方向较为一致。这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但对三者的自然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后,三个序列向上的趋势消失。通过直观判断,我国原始的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但在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这说明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可能存在于各个变量之间。

二、样本数据单位根的平稳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的最新理论要求,进行协整检验应当首先对方程中将要出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2]。如果发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说明这些数据存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数据单位根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差分算子用D代表;在1%的显著性下平稳以*代表,在5%的显著性下平稳用**代表;为了使残差项为白噪声加入了滞后项。

由表2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数据自然对数值的ADF统计量分别是-1.236 943,-2.650 292和-2.007 935,均大于各自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3.225 334,表明序列是非平稳的。但三者的自然对数值一阶差分后,变量的ADF统计量分别是-3.520 637,-5.776 903和-3.677 682,均小于各自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981 038,-2.976 263和-2.976 263,所以至少在95%的置信度下序列没有单位根。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自然对数值的一阶差分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序列,协整关系可能存在于用三者自然对数值所表示的变量之间。

三、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用EG两步法所采用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多变量系统中具有较强相关性的数据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时导致的伪回归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协整检验时可以采用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3]。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对有较强相关关系的多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是科学可信的。这种协整关系检验方法属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方法,只能在确定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构后,才能对具有较强相关关系的多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因此,先通过施瓦茨准则和赤池信息准则来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期[4]。按步骤从第五阶到第一阶仔细检验,发现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准则的值达到最小时滞后期显示为3,这说明向量自回归(3)模型是最理想的计量模型。经检验差分修正后的平稳序列lnREX、lnRIM和lnR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第三种协整方程形式比较合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样本数据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迹检验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上有1个协整关系,最大特征根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协整关系,故可认为唯一的协整关系存在于变量lnREX、lnRIM和lnRGDP之间,协整方程为

ECM=lnRGDP+ 1.176lnRIM- 1.773lnREX-4.929

(0.2528) (0.2379)

括号内的数值是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对数似然值是118.842 5。对协整数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协整数列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4可见,在5%显著性水平上,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到的ADF检验统计量临界值ADF(N,N,l)=-2.979 014,小于5%临界值-2.967 767,说明协整序列ECM已经是平稳序列[5]。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关系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存在于三者之间。在这种关系中,出口的弹性是1.773,进口的弹性是1.176。从长期来看,它表示中国出口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773%;而进口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17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而进口则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反向影响。

四、样本数据的因果关系检验

虽然协整检验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三者之间就一定存在着因果关系,因而,还要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6]7-11。20世纪70年代,格兰杰提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采用该方法对数据进行因果检验。协整方程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进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进口贸易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短期内对外贸易的增长确实促进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后者的快速增长还没有实现对出口增长的规模经济效应;进口增长是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大量国外的科学管理方法、生产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提高了各部门尤其是与出口相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促进了出口的增长[7]。

表5 协整方程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五、样本数据的方差分解

用方差分解进行预测,就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为系统中各变量所作的贡献,其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分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8]。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了因果关系存在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进口总额3个变量之间,但并未明确三者从长期来看相互之间可能发生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方差分解,以进一步考察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1. GDP方程的方差分解

GDP方程的方差分解结果见表6和图3。

表6 GDP方程方差分解结果

图3 GDP方程方差分解结果示意图

表6和图3表明,出口从第三期开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显著增加到5.29%,到第十期已经增加到14.86%,说明从长期来看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非常重要[9];进口从第三期开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开始增加到2.03%,到第六期增加到6.23%后,又逐渐减少到第十期的5.20%,说明从长期来看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有影响但不是非常重要,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进口的影响有下降的趋势。

2. 出口贸易方程的方差分解

出口贸易方程的方差分解结果见表7和图4。

表7 出口贸易方程方差分解结果

图4 出口贸易方程方差分解结果示意图

表7和图4表明,进口对出口的影响从第二期开始突然增加到7.23%,到第三期增加到最高点8.51%后,开始逐渐减少到第十期的4.89%,这说明进口对出口虽然有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不是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的影响比较大,从第一期的51.32%开始增加到第十期的65.99%,这说明从长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的影响逐渐加强[10]224。

3. 进口贸易方程的方差分解

进口贸易方程的方差分解结果见表8和图5。

表8 进口贸易方程方差分解结果

图5 进口贸易方程方差分解结果示意图

表8和图5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进口的影响从第二期开始突然增加到50.83%,并一直保持较大的影响直到第十期的65.77%,这说明从长期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对进口的影响非常重要。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从第一期的16.72%逐渐增加到第十期的17.86%,这说明从长期来看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不大。

六、结 论

通过上述计量分析可见,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非平稳的,但三者之间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并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出口的弹性是1.773,进口的弹性是1.176。从长期来看,它表示中国出口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773%;而进口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17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而进口则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反向影响[11]。虽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进口不会直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间接促进作用却不容忽视。资本品进口可以把国外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机器设备直接带到国内,这不但可以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这些机械设备中所蕴含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造而获得技术溢出带来的“后起者优势”,即把资本品引进与我国廉价劳动力相结合,形成新的出口产业。我国劳动力价格普遍较低,资本品引进使得技术水平相应提高,与廉价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后更具后发成本优势,因而有利于完成跨越式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Blomstrom M,Sjoholm F.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s matter?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4):915-923.

[2]Eaton J,Kortum S.Technology,geography and trade [J].Econometric,2002,70(5):1741-1780.

[3]Cohen W,Levinthal D.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 [J].Economic Journal,1989,99(397):569-596.

[4]Feder 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3,12(1):59-73.

[5]Lucas 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782-792.

[6]Grossman G M,Elhanan H.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1.

[7]白雪梅,赵松山.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1):73-75.

[8]刘金全,李玉蓉.中国经济增长出口驱动假说的实证检验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11-14.

[9]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J].南开经济研究,2001(5):53-56.

[10]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董晓云,辛洪琦.东北三省GDP关系实证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7-151.

猜你喜欢

格兰杰生产总值总额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劳动报酬总额统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本地生产总值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В январе- апреле объем привлеченных зарубежн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Китае вырос на 11,1 проц .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