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发展观的马太效应分析

2010-12-26姜孝宇

关键词:马太效应经济发展

姜孝宇, 李 媛

(沈阳工业大学 a.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b.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基本建设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的经济发展观能引导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观则会导致经济畸形发展,导致环境的污染破坏。更为严重的是,马太效应的放大效应会使得不合理经济发展观的危害扩大化。为了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经济发展观回归理性,以可持续的眼光展望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前景。

一、经济发展观简析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行为过程中,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来支配其行动。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如此,经济发展观就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在一定经济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的经济发展观会成就巨大的发展成果,相反,不合理的发展观则会使经济发展步入畸形的轨道。经济发展观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方式等经济决策行为,它指导着经济运行工作,其正确与否、科学与否对于一国的经济决策尤为重要。就我国来说,经济发展观过分重视经济指标,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评判经济发展态势时,总是以一些经济指标作为标准,而这些冰冷的数字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很多隐性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些经济数据方面的目标,一切行为都只关注经济数字的增长,导致了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漠视。

经济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向,这可以从经济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出来。从我国各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中可以看出对于经济数字的重视,而对于环境因素却只是近年来才有所关注。“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二五”计划的目标是在5年内国民收入增长约50%,积累率稍高于第一个5年已达到的水平;“三五”计划的目标是到1970年,生产粮食4 300亿~4 600亿斤、棉花3 850万~4 200万担、钢1 600 万~1 800万吨、煤28 500万~29 500万吨;“四五”计划的目标是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达到12.5%;“五五”计划由于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如“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10年内搞“十来个大庆、十来个鞍钢”,兴建120个大型项目等;“六五”计划的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1.7%;“七五”计划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5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八五”计划的目标是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九五”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十五”计划的目标是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3%、51%和36%[1];“十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时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了。

暂不论这些目标科学与否,一国发展经济必然要以一些数字作为标准,否则便无法评判经济发展是否成功。但在实现这些数字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实现过程中的代价,并把它们纳入经济成本中,这样才是科学的、全面的经济发展观。否则,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观只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渐渐偏离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目标。

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观的利弊分析

1. 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正面影响

经济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多种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服务业继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2]58。

一组实际数字能够很好地说明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正面影响: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 645亿元,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了8.1%。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高达9.8%。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当年1天创造的财富价值就超过了1952年全年的经济总量。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也不过只有1.8%,而2008年达到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三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 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3]。

国家和人们的经济收入增长了,社会福利增加了,国际经济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这些都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成果。这些数据说明,数字上的增长确实显现出国家更加富强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几十年来,我国无论是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速都得到了迅速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实际好处,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经济发展的成果是我国得以生存、发展的支撑力量。

2.传统经济发展观的负面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是重速度、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重开发、轻保护的经济发展观,形成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重机制彼此脱离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污染。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想是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老牌工业化国家二三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这种“压缩型”的经济发展迅速带来了产业化和社会消费增长,使各种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给“压缩型”工业化国家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导致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出现冲突和失调[4]。

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使得中国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生态污染、破坏事件。例如,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吕梁、晋中等地区。当地卫生部门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与环境污染有关,特别是在煤矿矿区附近居住的育龄产妇,其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009年,陕西省凤翔县两个村部分儿童出现血铅严重超标的现象,而在发病村落附近就有一家大型锌冶炼企业,每天不断排放出大量废水、废气[6];不久以后,湖南武冈市又发生一起因工厂污染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80多名抽检者中高铅血症38人、轻度中毒28人、中度中毒17人[7]。

人们痛心地看到,地方经济以众多儿童的健康为代价畸形地发展着,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又将这种恶果报复到了人类身上。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的污染和破坏,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都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观对于经济数字的增长极度重视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不良后果。

三、马太效应对不合理经济发展观的放大效应

马太效应原指在科学界的荣誉报酬、资源分配中,存在着对“功成名就”者继续赋予,对“无名小卒”者继续剥夺,并将前者的成就趋势加以极大强化,使之达到一个极端的失常现象[8]。换句话说,马太效应就是从很小的差距开始,使距离越拉越大,最终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9]。它会导致两极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全面发展越来越不利。

马太效应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提出来的,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默顿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当论文是在科学家明显不公正的声誉排名的情况下联合发表时,所发表的论文影响大不一样。一位有名的物理学专家说:‘越有名的科学工作者就能获得越多的研究经费。’一位化学界的专家则说:‘如果我的名字在一篇论文中出现,人们将只会记得我的名字,而不记得有谁曾参与这项工作。’生物科学家R·C·万廷和还未成名的J·L·哈比合作写了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观念、方法、写作上显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真正协作努力的结果,并在同一期刊物上发表。论文作者的次序是轮换的,哈比作为第一作者出现在论述方法的论文里,而万廷作为第一作者出现在应用方法的论文中。然而,第二篇论文的引用次数比第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多出50%以上,第一篇论文从来没有单独被引用过。”

以上是默顿对于马太效应的实证研究之一,他把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借用,反映经济学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10]。

马太效应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产业、企业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得资源,而一些潜力暂时还未发挥出来的产业、企业则往往更难得到所需资源和应有重视,尽管它们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在现实经济系统运行中,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观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都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而马太效应会使这种危害进一步扩大化。

以我国为例,建国初期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放在重工业上,在发展初期基本上是在无生态意识的经济发展观指导下完成的。这样的发展观极度危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太效应则将这种危害进一步扩大化了。在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上,我国仍把重点放在第二产业上,而第二产业中包含了大量的污染行业、企业。进入“十五”之后,随着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第一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不大,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则持续上升,见表1。

表1 2001—2008年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情况 %

数据来源:2001—200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

由表1可见,我国对污染工业的投资始终是重点,导致环境污染有愈发严重的趋势。痴迷追求经济指标的经济发展观仍然深入人心,各种纯经济意义的数据成为评判经济发展态势的标准,然而经济的健康运行并不是凭借国民生产总值“翻几番”、出口增长、收入增加等就能保证的。原本单纯追求数字的经济发展观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资源也得不到最合理的利用,而马太效应使这种危害更加扩大化了。马太效应使得不合理经济发展观的危害如滚雪球般迅速膨胀,膨胀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爆炸,使得经济与资源、生态环境都难以承受其后果。

四、我国经济发展观的理性回归

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且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避免马太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观,使之回归理性。

1. 摒弃经济指标至上的经济发展观

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在各种经济行为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在这些经济行为中出现了各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象,即负面效应[11]。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休止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减少生态资源的绝对量;二是向自然界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等,降低生态环境的质量。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涉及到负面效应,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也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在评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时,也多以经济指标为考察标准,这样便造成了对数据的盲目追求。经济指标至上的政绩观扭曲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异化。经济指标竞赛导致各地区以引进项目为要务,相关部门各显神通、四处出击,不管这些项目有没有污染,先引进来再说[12]。

可见,我国必须改变单纯崇尚经济指标的经济发展观,以避免由此带来的经济片面发展的恶果。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改变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传统观念,采用更为科学的评判标准。

2. 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观

要保持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观,以宽广的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及其发展环境,科学地指导经济运行。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在多种发展可能性中的一种选择,是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系统要素,改变系统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系统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道路发展,最终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系统整体的发展和谐、有序、高效,达到持续发展[13-14]。

过去,人们往往采用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破坏作用的技术和模式等进行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对自然界的垃圾排放无异于饮鸩止渴。必须意识到,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资源都不可再生。必须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观,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不能以为拥有了技术就能够统治世界,应该认识到利用高科技是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征服自然。

五、结 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在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观指导下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只有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单纯追求经济指标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应该反思,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已经取得的成果,认识到经济发展固然重要,固然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人类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人类既然生存在自然界中,就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受到自然界的约束。只有摒弃经济指标至上的经济发展观,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观,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腾讯新闻网.我国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EB/OL].[2009-11-15].http://news.qq.com/zt/2006/16jlzqh.

[2]李京文.中国经济:成就、问题、约束与前景 [C]//中国生产力学会.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Michael E P,Claas V D L.Green and competitive:ending the stalemate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9):7-21.

[4]成金华,吴巧生.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与“环境成本内化”发展模式 [J].管理世界,2007(1):147-148.

[5]蒋高明.不能让孩子成为环境污染的牺牲品 [N].第一财经日报,2009-08-02(3).

[6]陈昌奇,李一博,蔺娟.陕西凤翔:血铅之痛 [EB/OL].[2009-08-22].http://www.jx.xinhuanet.com.

[7]丁文杰,李佳鹏.湖南武冈千余儿童血铅疑超标 涉案嫌疑人潜逃 [N].经济参考报,2009-08-20(4).

[8]徐天发.“马太效应”的利与弊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6(1):21.

[9]俞花.不讲公平的马太效应 [J].大科技,2007(2):38-39.

[10]苏翠华.马太效应的系统基模分析:基于彼得·圣吉“富者愈富”的系统基模 [J].网络财富,2009(6):233-234.

[11]王淑云.用绿色GDP补充现行GDP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EB/OL].[2009-11-15].http://www.hzsin.gov.cn/hz09ReadNews.asp?NewsID=1813.

[12]中国环境报评论员.应该从污染事件中警醒了 [N].中国环境报,2009-09-09(1).

[13]牛国元.论生态哲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持 [EB/OL].[2009-11-15].http://www.studa.net/Profession/060213/11170585.html.

[14]邱爱莲,袁峰,王洪钧.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59-363.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经济发展
马太效应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