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

2010-12-26孙莉莉

关键词:关联度辽宁指标体系

翟 璐, 孙莉莉

(1.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沈阳 110034; 2. 东北师范大学 a.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b. 经济学院, 长春 130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它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把资源和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来加以认识;把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的有序发展,并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能为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作为目标。可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辽宁是工业大省,其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辽宁省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必须协调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关系。

以往对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对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并从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这些研究往往忽视定量分析,缺乏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难以找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统一适用的评价指标。本文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统计工作实际,综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在突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起适用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体系找出影响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财政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制定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一、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从未间断。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推动其形成新的高潮,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从不同层次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概括起来,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形成生态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政治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四大主流方向,这四大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展开深入研究:① 生态学方向以Ree和Wackernagel等1992年以来提出并加以发展完善的生态足迹概念及其模型为代表,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确定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生态足迹分析提供了一种核算人类社会消费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简单而综合的账户体系,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地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② 经济学方向以世界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代表,该体系试图通过测量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来衡量国家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并由此提出一个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真实储蓄。③ 社会政治学方向指标体系的建立,立足于以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来代表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主要代表性指标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标(HDI)、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以及真实发展指数(GPI)。④ 系统学方向主要是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相应的指数。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框架,并据此构建了国家尺度主体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依据《21世纪议程》分为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4类,共包含25个子系统、142个指标。它表明了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目前较有影响力且得到广泛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工具。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适于评价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效果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有:以牛文元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究原理,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5个等级组成,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匡耀求等探讨了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分别考虑,选择包括人口、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工资总额、居民消费等在内的12个评价参数,来反映各子系统资源的产出能力与消费特点。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建立了一套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教六大子系统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每个子系统再依据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扩展为相应的分子系统。分子系统由100个描述性指标和100个评价性指标组成,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张彤军构建了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陈文成、苏建云[2],毛汉英[3]等学者也提出了面向某一具体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是拟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根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现实性、独立性与协调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数据源条件(辽宁统计年鉴、辽宁城市年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等),考虑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突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5个方面:① 目标层A为辽宁经济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它综合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协调程度的体现。② 准则层B为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分类,分为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5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贫困和经济停滞都无法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人口子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标主要反映人口的规模、结构、素质。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各类资源及环境状况对发展的承载力,加强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子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安全,其中的关键是要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福利保障等。③ 指标层C从众多指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4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2,4]。

对于表1中的众多指标,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经过分析和筛选,确定最能综合反映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基于系统各因素函数间相似程度来衡量关联度大小的量化方法,通过对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来计算各比较因素与分析因素的关联度,并根据关联度大小来确定主次要比较因素。若选取参考序列为x0,比较序列为xi(i=1,2,…,n),且x0=[x0(1),x0(2),…,x0(n)],xi=[xi(1),xi(2),…,xi(n)],则x0与xi在函数中第k点的关联系数为

表1 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式中:Δi(k)——函数上第k点x0对xi的绝对差,Δi(k)=|x0(k)-xi(k)|;

ρ——分辨系数,介于0~1之间,通常取0.5。

关联度是由关联系数演变而来的,由于每个比较函数中关联系数点多、信息分散而不便比较,一般将每个比较函数上各点关联系数求和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关联度,记作

本文选取辽宁省历年人均GDP作为参考序列,将其他指标作为比较序列,并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具体计算过程,直接给出各评价指标的关联度数值[5-6]。

三、影响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当某个指标的关联度大于0.6时,则所选指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关联关系;当关联度大于0.8时,则认为该指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7]。根据关联度计算结果可知,所选取的指标关联度小于0.6的占2%,大于0.6小于0.7的占2%,大于0.7小于0.8的占43%,大于0.8的占53%(见表2)。

表2 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联度大于0.8的评价指标

续表

在政府财政支出有限、效率优先的前提下,财政投入的重点应放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层关联度大的指标上面(即关联度大于0.8的指标),规范、引导并调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使之朝着有利于整个社会效益改善和提高的方向发展。

四、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

1.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目前看来,高能耗产业仍是辽宁省工业的主体,但在发展较好的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属于能耗较低的行业。财政应改变传统的产业支持模式,运用减免税、财政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重组,加大对能耗较低行业的扶植力度,提高低耗能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精密机械、电子通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财政应加大对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以及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要鼓励私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改变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和以大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组织结构,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吸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当前就业的突出矛盾[8-9]。

2. 提高财政本身的可持续性

根据关联度测算可知,财政收入对于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本身具有可持续性。应从制度创新入手,充分化解财政收支弹性系数过高和可持续性较低带来的财政风险,建立财政稳定基金;同时,应从财政本身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考察辽宁财政可持续性的表现,并加以改进。

3. 促进人口发展计划制定与人口素质提高

人口发展计划的制定应遵循“总量适度、结构均衡、素质优化”的原则。当前,辽宁经济增长正在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人口素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辽宁人口资源的“含金量”不高,要变人口资源数量上的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就不能不重视人口质量投资战略和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财政应加大控制人口规模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投入,通过人口质量投资工程,使人口资源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工程,使一般人力资源向优质人才资源转化[10]。应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减少贫困人口,为辽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加大对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根据关联度测算可知,资源与环境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财政投入应给予重点支持。从辽宁目前严峻的资源生态环境形势来看,发展以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财政应在减免税收、增加财政专项补助和贴息贷款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以促进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继续开展以辽河流域为重点的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全省水资源危机,在适当时候开征环境保护税,对超标准排污、污染物产品项目征收环境保护税,在引导产业升级的同时把这部分税收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中。

5. 加大科技教育支出和提高社会福利

依据关联度测算,应加大财政对于科教文卫的投入力度,其中科技与教育又是支出的重点。应依法安排科教文卫经费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吸引社会资金,拓宽投入渠道。应增加再就业投入力度,形成固定支出比例,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增加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障支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增加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的资金,确保每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预算总量比重不低于上年水平,并加强对社保资金的监管[11]。

参考文献:

[1]张彤军.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31-35.

[2]陈文成,苏建云.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4):81-85.

[3]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J].地理研究,1996,15(4):16-23.

[4]吴二娇.珠三角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39-243.

[5]洪登明.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因素 [J].工程勘察,1996(1):42-45.

[6]樊保东.关联分析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J].地下水,1997(1):23-30.

[7]王博.衡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D].吉林:吉林大学,2007:80.

[8]秦岭,陈德君.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社会发展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9]吴艳.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 [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

[10]李桂芝.辽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探析 [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123.

[1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促进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对策 [J].经济研究参考,2006(6):21-30.

猜你喜欢

关联度辽宁指标体系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广义区间灰数关联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