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古士族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兴衰
2010-12-26黄森
黄 森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试论中古士族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兴衰
黄 森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作为中国中古社会一度活跃和有影响的士族家族之一,濮阳宇文氏家族兴起于西魏北周时期,鼎盛于隋及唐初期,唐中期逐渐沉寂于政治社会。依靠政治投机取得高官,是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家族个性特点。濮阳宇文氏家族的衰落与时代因素以及家族成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关。
中古;宇文氏;兴衰;家族
《全唐文补遗》收录了四篇濮阳宇文氏家族墓志铭,分别为《宇文士及碑》[1](P466)、《赵王故妃宇文修多罗墓志》[2](P166)(以下简称《宇文修多罗墓志》)、《唐故司农丞独孤府君夫人宇文氏墓志铭》[3](P120)(以下简称《独孤府君夫人墓志》)和《大唐故永王第二男新妇河东郡夫人宇文氏墓志铭》[4](P60)(以下简称《河东郡夫人墓志》)。本文将首先利用上述墓志并结合相关史籍,对濮阳宇文氏家族的世系人物进行考证,力图理清这个家族的发展脉络;其次通过相关史料的记载这四篇墓志的内容,对濮阳宇文氏家族在北周至唐的兴衰变化进行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一、濮阳宇文氏家族世系人物考
宇文氏是中古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唐代谱牒学家柳芳将其划归为“代北虏姓士族”。《元和姓纂》(以下简称《姓纂》)以籍贯将宇文氏分为三支:河南洛阳、河南濮阳及河北中山。关于濮阳宇文氏家族的世系人物,《新唐书》卷 71《宰相世系表》濮阳宇文氏部分 (以下简称《新表》)以及《周书》卷 29《宇文盛传》、《隋书》卷 61《宇文述传 》、《北史 》卷 79《宇文述传 》、两唐书《宇文士及传》及《姓纂》中均有相关记载,但这些记载都存在一些缺漏。因此,我们还需要利用墓志的记载,才能补充濮阳宇文氏家族的世系流变情况。
据《周书》卷 29《宇文盛附弟丘传》记载,濮阳宇文氏原姓费也头氏,臣属鲜卑后改姓宇文氏。该家族的最初的三代人物是宇文伊与敦、宇文长寿、宇文文孤,均为北魏时期的沃野镇军主。以上三代人物,均无事迹可考,这表明该家族的先世人物对当时政治社会的影响并不显著。
史籍记载宇文文孤有二子:长子宇文盛,次子宇文丘。《周书》卷 29《宇文盛附弟丘传》中记载了兄弟二人的事迹。据记载,宇文盛“志力骁雄”,北魏末年随宇文泰参加了贺拔岳的西征军,并在西魏建立之初的弘农之战及沙苑之战中立有战功,被授予刺史。周孝闵帝时通过举报八柱国之一的赵贵谋反,被授予大将军、进爵为忠城郡公,并被任命为泾州都督,后官至延州总管,宣帝时拜为上柱国。宇文丘起家襄城将军、奉朝请、帅都督。与其兄举报赵贵谋乱后,进爵为侯,并历任咸阳郡守、汾州刺史、延州刺史及凉州刺史。有一子宇文陇。
宇文盛之子,《新表》及《姓纂》中载有宇文归、宇文述及宇文静三人。宇文述兄弟三人中除宇文述一支在正史中有传记外,其他二人及后裔均无事迹可考。关于宇文述的事迹,据《隋书》、《北史》记载,宇文述起家拜为开府,先后任左宫伯、英果中大夫,封爵濮阳郡公。大象末年,参与了平定尉迟炯叛乱,超拜为上柱国,进爵褒国公。隋朝建立后,任右卫大将军。开皇九年为安州总管,后转寿州总管。当时晋王杨广意图夺太子之位,宇文述遂代表杨广结交当朝权臣杨素。此后杨广与宇文述关系更为亲密,女儿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述的三子宇文士及。隋炀帝即位后,宇文述升左卫大将军,进爵许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大业三年,炀帝命宇文述与苏威参与朝政。大业八年,宇文述率领的是左第九道扶余军征高丽,因中了诱敌之计而兵败平壤。回朝后被除名,大业九年恢复官爵。大业十一年,随隋炀帝到达江都后,宇文述因疾病身亡。死后追赠司徒、尚书令、十郡太守。据《宇文士及碑》及《宇文修多罗墓志》记载,唐代时追赠司空、上柱国、许国公。
宇文盛除三子外,据《隋书》卷 37及《北史》卷 59《李浑传》记载,他还有一女,嫁给了李穆的第十子李浑。李浑之后因与宇文述产生矛盾,而被宇文述利用“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语诬陷致死。
宇文述之子,《隋书》、《北史》及《新表》记载有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三人。而两唐书的《宇文士及传》均记载宇文士及抚育幼弟。由此知宇文述至少有四子。但考之于史传和碑志资料,宇文述第四子无从考之。《新表》将宇文智及列为列在宇文化及之前,说明《新表》长幼顺序有误。关于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的经历,《隋书》和《北史》记载,晋王杨广为太子时,宇文化及担任太子千牛,后为太子仆,因收受贿赂而被免官。炀帝即位以后,升为太仆少卿。大业三年,随炀帝至榆林时,与其弟智及违禁同突厥进行交易而被废为奴婢。宇文述死后,炀帝复起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隋末爆发农民起义后,宇文化及兄弟三人随炀帝至江都,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利用护驾骁果的不满情绪发动政变,弑炀帝。政变后,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在北归途中,被李密击败。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立国半年,被窦建德击败。与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和其弟宇文智及被擒杀。据《新唐书》卷 106《杨弘礼附杨昉传》记载,宇文化及另有一子在唐代时曾因资荫问题打官司败诉。据《新唐书》卷 100《权万纪传》记载,宇文智及有一子在唐代任太子千牛。权万纪进谏,认为弑君之后不宜为官。唐太宗旋即将其罢免。
关于宇文士及的事迹,两唐书《宇文士及传》及《宇文士及碑》记载,开皇末年因其父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尚南阳公主。起家为尚辇奉御,大业十三年为鸿胪少卿。在江都之变后被任命为内史令。北归途中宇文士及即前往长安降唐。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唐高祖的昭仪并得到了高祖的宠爱,宇文士及因此被授予上仪同。后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后,因功复封为新城县公,任秦王府骠骑将军,并娶寿光县主为妻。之后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因功被封为郢国公,任中书侍郎。武德九年,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被任命中书令。贞观年间历任凉州都督、殿中监、蒲州刺史、右卫大将军。死后赠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郢国公。宇文述除四子外,还有至少两个女儿。据《隋书》及《北史》的《宇文化及传》记载,江都之变参与者之一的杨士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由此可知宇文述有一女儿嫁给杨士览之父。另据两唐书《韩王李元嘉传》记载,另一个女儿被唐高祖纳为昭仪。
关于宇文士及后代,据《新表》记载,仅有一子,别封为新城县公。据《隋书》卷 80及《北史》卷 91的《南阳公主传》记载,南阳公主与宇文士及育有一子,南阳公主随宇文化及被窦建德俘虏后,其子即因受宇文化及弑君之罪的牵连而被处死。据《河东郡夫人墓志》记载,宇文士及有一孙宇文崇嗣,袭承郢国公,历任尚辇奉御、殿中丞 。宇文崇嗣子宇文微测任益州参军。宇文微测子宇文鼎任益州大都督府仓曹参军。据《独孤府君夫人墓志》记载,宇文鼎有二子:宇文杨及宇文综,其中宇文杨的官职位府户曹绛。据《宇文修多罗墓志》记载,墓主为宇文士及的女儿,嫁给唐太宗的第十一子赵王李福。综上所考,宇文士及至少有三子一女。另外《河东郡夫人墓志》和《独孤府君夫人墓志》记载,宇文鼎还有三个女儿,分别为唐代宗妃子 、永王李璘第二子之妻及司农丞独孤桢妻子。
综上所考,足以看出墓志对于考证宇文氏家族的世系人物确有补缺的重要作用,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现据上文所考结果,制成“濮阳宇文氏家族世系表”如下:
?
二、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兴衰
以上文对濮阳宇文氏家族成员的考察为基础,通过对家族成员的仕宦情况进行列表统计进而阐明该家族从北魏至唐前期一百多年间的兴衰变化情况。
?
从上表可以看出,濮阳宇文氏家支第一、二、三代入仕者都没有到达五品;第四代、第五代及第六代,共有七人任官在五品以上。第七代至第十一代,出现与前代不同的情况,入仕率仍较高,但是只有三人在五品以上。学界通常认为,五品官爵是衡量中古世家大族门第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上表所显示的仕宦状况就充分说明,濮阳宇文氏在隋末唐初可谓仕宦通达,门第兴盛,但唐高宗时期以后则开始出现衰落的趋势,至唐代宗时期就已经完全衰落,此后濮阳宇文氏家族再无人见于史载。
濮阳宇文氏家族之所以在仕宦方面出现上述的兴衰变化,首先当与北朝至唐前期选官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北魏沿袭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和门阀士族制度,世家大族子弟可凭借其家世门第,通过中正官举荐入仕。但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后,北方边镇的地位逐渐下降,边镇军人的入仕越发困难。居住在沃野镇的宇文氏家族因仕途升迁受阻“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第四代宇文盛、宇文丘在北魏末年的乱世投身宇文泰帐下。西魏北周在乱世中建国,没有完整的官员选拔体制,提拔官员多以军功为标准。宇文盛、宇文丘凭借军功获取了高官显爵,宇文盛甚至兼任担握有选举大权的西安州大中正,这为该家族成员的仕宦通达创造了有利条件。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但因制度草创,科举选官的作用尚不明显,世家大族子弟仍多凭借父祖的高官显爵,通过旧有的门荫的制度步入仕途,只不过门荫的起家官品较低,职官升迁较为缓慢,要达到五品以上官位并非易事。但在杨坚篡周到平定陈朝这段时间内战事较多,以军功起家的新贵家族仍然可以通过建立武功取得高官显爵。该家族第五代的宇文述即通过建立军功而获得了从一品的显爵。隋炀帝时期,藉由门荫制度,宇文述三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均获得了五品以上的官职。唐初科举制度完全确立起来,至唐高宗时其制度日臻完善,科举制度入仕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世家大族子弟不得不放弃旧有的门第资本,凭借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进而获取高官显爵,以此来振兴和维持其门户。但是,濮阳宇文氏家族却未能适应科举制度的要求以拓宽仕途,仍然依靠门荫入仕,并且早在贞观七年发布的《禁锢隋朝弑逆子孙诏》中明确禁止了该家族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后代的入仕,这道诏书更导致该家族一部分成员连门荫的资格都已失去。结果在第七代至第十一代中只有九人得以入仕,超过半数的家族成员被挡在仕途之外。而且由于门荫制度的局限,位至五品以上官者只有三人,第十代和第十一代已无人人能达到五品以上官。至此该家支连门荫入仕的资格也已丧失,其门户亦随之完全衰落下去。其次,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兴衰也与该家族的家风和成员政治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上所考,宇文盛身处北魏末年的乱世,凭借军功入仕,颇能把握当时的政治形势,并在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的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的重要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死后,宇文盛积极配合宇文护压制勋贵的政策,通过举报赵贵谋反一事获得了位至正九命的官爵。宇文盛之子宇文述更进一步,凭借为晋王杨广夺宗出谋划策,在隋炀帝时期更是被称为“五贵”之一。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也具有相当敏锐的政治眼光,早在大业年间,宇文士及就曾结好时任殿内少监的李渊,与其谈论天下事。入唐后,宇文士及成为李世民的部下,在武德九年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后因功升为三省长官之一的中书令。因此,宇文盛、宇文述和宇文士及祖孙三代是该家支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这三代人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该家族的家风,即通过政治投机获得高官。众所周知参与政治投机是需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同时唐代皇太子地位的不稳定给政治投机分子很多机会。但自宇文士及之后,在历次重大政变中均看不到该家族的成员参与。这说明该家族第七代至第十一代成员的政治素质明显下降,再也没有诞生像宇文述、宇文士及那样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的人物,因而其仕宦状况自然是每况愈下,以致最终不得不推出政治舞台。
最后,我们再对濮阳宇文氏家族的婚姻关系试作分析。据前文所考,该家族通婚关系共十例,列表如下:
?
[注释 ]
①《河东郡夫人墓志》中记载其“曾祖崇嗣,皇尚辇奉御、殿中监、郢国公。”并没有宇文士及的名字,但从其曾祖的爵位可知为宇文士及嫡系。宇文士及在武德三年后娶宗室之女寿光县主,而《新唐书》卷 109《宗楚客传》记载,宗楚客神龙初被封为郢国公。故宇文崇嗣死亡时间应不会晚于神龙年间,神龙元年距武德三年有八十五年。所以宇文士及与宇文崇嗣之间应还有一代较为合理。
②《独孤府君夫人墓志》记载“……女弟之适,皆在禁垣。”女弟指墓主的妹妹,禁垣指皇宫。由此可知该家族有一女儿嫁入皇宫为妃。另外墓主死于建中三年,故其生前应在代宗时期,所以其妹也应为代宗妃。
[1]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一辑)[M].三秦出版社,1994.
[2]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二辑)[M].三秦出版社,1995.
[3]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三辑)[M].三秦出版社,1996.
[4]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七辑)[M].三秦出版社,2000.
The changes of yuwen fam ily in puyang atmediaeval t imes
HUANG Sen
(College of history,Tianjin Normal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s an influential family in mediaeval times,Yuwen family grew up in dynasty ofNorthern zhou,and reached highest in dynasty of Sui or Tang.It declined in middle of Tang dynasty.There are one feature in the family:speculation in politics.Yuwen family fell down because of environment of times and the members’political caliber.
Mediaeval times;Yuwen family;Changes
K207
A
1673-9477(2010)03-0094-03
2010-07-02
黄森 (1985-),男,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隋唐史。
[责任编辑:王云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