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说“符合实际的假话”

2010-12-26邓伟志

世纪 2010年3期
关键词:共事假话回忆录

邓伟志

(作者为民进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写亲历的回忆录是文化的传承,是正史的补充,有的还是对正史的校正,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可是,在一些回忆录当中,夹杂有凭空捏造,当然这是罕有的。说“符合实际的假话”的回忆录,就不是一篇、两篇了。既然“符合实际”为什么又称其为“假话”呢?这是因为有些人利用事物的复杂性来忽悠读者。

任何事物都是过程,有长又有消。认识嘛!也是有先又有后。比方说,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可能是先赞成后反对,也可能是先反对后赞成。如果这个事件是错的,有些人在写史料时,只说自己反对过,不说自已赞成过。他说他“反对”过,你不能说不是事实,可是只字不提自己赞成过,那就是弄虚作假了。有些人反对的声音可能很低,而赞成错误事件的调门可能很高,影响可能很恶劣,那么,如果避而不谈赞成过错误事件,那就是更假了。

人啊!水平有高低,觉悟有深浅。可是,如果大家是脚碰脚共事多年的,就免不了有“彼此彼此”的地方。如果早有分歧,早有争斗,那就不可能长期共事。可现在有些人写回忆录,如果那同事后来出毛病了,就只说那人一直在“批”他、“顶”他;反之,如果那同事后来升上去了,成了正确代表了,就只说那人一直在“表扬”他、“支持”他。也不想想,既然共事,就一定受过同事的称赞,也一定受过同事的责难。没有“称赞”和“责难”,还能算同事吗?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那就是不真实。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狗熊。中国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折腾来折腾去,上了年纪的人,谁没挨过整,谁没整过人。今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如果只讲挨整的历史,不讲整人的过去,那被你整过的人会心服吗?有位外国教授,在北京教了一年书以后,见了我,说:“在一年里见到的都是挨整的,怎么见不到整人的?”是的,这是值得思考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往事如烟的现象,并不奇怪,在正儿八经的、经过反复推敲的回忆录里,如果也是只有挨整的,没有整人的,似乎就是怪事了。

还有些老同志的子女,在其父母挨整时,吃过苦头,受过委屈,过来人历历在目,谁也不会忘记他们那段悲惨的历史。可是,有些子女在父母被打成“敌人”时,也站出来气势汹汹地划清界限,上台揭发过爹娘,其中有不得已的,也有自觉自愿的。恕我说得重一点,“文革”中有的老同志之所以自杀,除了是因为受不了万恶的造反派头头的残酷斗争以外,个别人还同那“一恶”的子女容不了他们有关。如今爹娘平反了,正确了,怎么只会骂人家有罪,不想想自己也该忏悔呢?

历史不是泥人,可以任你随意捏来捏去。即使档案毁了,知情人也不会都患健忘症。人心是肉长的,也是铁打的。人心是杆枰。历史是曲折的,不像北京的长安街那样笔直;历史是复杂的,不是绝然分明。黑白是分明的,黑与白之间有中间色。非此即彼是有的,亦此亦彼也是有的。今人在讲历史时,要力求客观、全面,还历史本来面目。由于任何人也只能占有历史的一个侧面,即使是总揽全局的人也只能看到全局,看不清局部,只能看到上面,看不清下面。力求全面修史,事实上也很难全面;力求准确,也很难做到十分准确。行文中有倾向性是难免的,有感情因素作祟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倾斜度不可超过临界点。那怕是过了一点点,历史便会走样,变形。讲“符合实际的假话”,是形而上学。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不利于后人学习和参考。

猜你喜欢

共事假话回忆录
大灭绝回忆录
蜜獾回忆录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一念优雅
毒虫回忆录
假话种种
“求‘材’若渴”等8则
关注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