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意识

2010-12-26孟令军人民权利报社山东250011

新闻前哨 2010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闻报道关怀

◎孟令军(人民权利报社 山东 250011)

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在新闻学领域提出了 “三贴近”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接近群众、身临其境,而且要身到心到,感悟群众心声,感悟生活真谛,进而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和受众心理,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于是,近年来报纸上也纷纷推出了以关心民生、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新闻。从正面来说,报纸新闻的“人文主义关怀”是深度报道撞击读者心灵的一记“重锤”。巨大的“人文关怀”犹如一缕清风,可以唤起人们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的道德意识,抚平在灾难中受难的弱势群体心灵的创伤。在报纸新闻报道中推行人文关怀,显示的是一个一个媒体的文明与成熟。

但是,为了追求受众市场、经济利益和发行量,一些报纸在报道新闻事件中往往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为社会新闻中使用歧视性语言与句式,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生存境遇的漠视;娱乐新闻以星事、性事为卖点,缺乏对明星们的个人隐私、公众人物的人格应有的尊重;对灾难性新闻的不当采访与报道,要么剥夺受众的知情权,要么报道内容干涩生硬,缺乏“人性”。

文字叙述是报纸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运用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在一些报道中,由于记者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在交待和表达新闻事实的内容、角度、用语等方面,都严重伤害新闻当事人和受众的感情。例如,有些报纸热衷于披露新闻当事人个人情感、生理、家庭或生活经历等各方面的隐私,以此来吸引受众的视点。

报纸新闻常见的形式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无论是批评稿件也好,评论文章也罢,在撰写时都应充分考虑所针对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基调。若是针对人民内部的矛盾,要么循循善诱、娓娓而谈,要么明白顺畅,褒贬适度。虽然是批评议论,但字里行间也应充满着“治病救人”般的人文关怀。可现实中,有些文章板起面孔的说教,居高临下的训导,言辞过激的发号施令,着实令读者心寒,难以接受,甚至是遭受着精神上的摧残。

人文精神是记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新闻作品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思想的冷漠往往导致新闻作品的苍白。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一定要体现记者的思想,要表明记者的立场。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开始就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行为的终极皆指向“人”,在报道中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这样的新闻作品才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避免偏差。

那么,新闻如何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呢?

采写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俗话说,新闻要“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一篇新闻要出彩,就一定要有打动受众的“资本”,即要用真挚的情感来触动受众心中的某个情节,引起受众的共鸣。在记者采访中,既要抓住事件本身所蕴涵的意义,也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既要主动出击,采写受众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事实,又要尊重采访对象,平等地与受访者交流,不应有盛气凌人之势或鄙视他人之感。记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博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受访者才愿意把事实真相揭露出来,记者才能写出有震撼力、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记者在采访中切忌急功近利。某些记者为了迎合受众的观赏心理或是追逐某个现实的物质利益,热衷选择边缘题材。边缘题材故事性强,内容富有感染力,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同情,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许多新闻在报道边缘题材时迷失于“不幸”的故事之中,没有去揭示人在面对不幸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抗争,因而边缘题材所蕴涵的深层社会意义就不能充分表露出来,这就丧失了新闻的本质,新闻所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也就仅成一具僵尸的空壳,毫无意义可言。

内容要实施人文关怀,这是人文精神在新闻报道中得以体现的关键。新闻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锤炼报道内容,要斟一字酌一句。“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已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共识。因此,在报道内容中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实施人文精神的关键。新闻作品是一件精神产品,是记者理性的外化,如果在内容中忽视“人”的因素,缺乏人文关怀精神,那么,在新闻报道这种理性形式中,很可能就会存在一些缺少非理性的东西。

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它所传播的内容去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而缺乏品位的新闻报道,势必导致人们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的偏移。

编辑对新闻稿件的 “后期制作”,是保证人文精神得以体现的重要环节。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在见诸报刊之前,离不开编辑的删繁就简、再度锤炼的 “后期制作”。优秀的新闻作品,是记者和编辑共同合作劳动的成果。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作品要体现人文关怀,编辑在“后期制作”中,从新闻报道的标题、版面的配置、图文匹配甚至段落的组合,都会在无形中体现出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且这种表现形式效果更强烈,由受众自己得出结论往往影响力、震撼力更大,也更持久。

总之,在报纸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不仅应体现在题材选择、文字编撰和文章噱头上,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职业精神,这更应是记者、编辑在采编报道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原则,并应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中。尊重、关心被报道对象及受众,公平、公正地反映报道对象的工作和生活,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反映受众的心声,才能真正打动读者,使被报道者和广大受众切实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1]刘建明:《新闻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师本贤:《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爱好者》2008 年第 8 期

[3]肖枭:《新闻报道如何彰显人文关怀》[J]《采编经纬》2008年第 3期

[4]刘玉琴:《报纸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意识》[J]《新闻世界》201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新闻报道关怀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