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2010-12-26王秋文

俄罗斯问题研究 2010年0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俄两国

王秋文

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王秋文

世界历史进入201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寒潮中,中俄文化交流犹如一股热流温暖着两国人民的心。随着中俄文化交流的不断进展,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谱写了中俄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俄“国家年”包括: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中俄“语言年”包括:2009年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是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型系统工程,实现了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大跨越。这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也是中俄国家关系史上的创举。

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双重体现

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活动是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开展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国家社会活动,有助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中俄“国家年”成果丰硕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展示了俄罗斯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2006年3月21日,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俄两国国家元首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了开幕式,为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拉开了序幕。

整个活动期间,共举办了200多项活动,涉及中俄两国多个部门和地区以及双边交往与合作的各个领域,展示了俄罗斯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

首先,中俄两国各层级交往密切,高层交往密集程度更是创中俄关系史新纪录。仅在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期间,中俄两国元首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就举行了四次会晤,其他高层领导也多次举行会晤。

其次,举办各种文化节、“友谊之旅”、高等教育展、科技合作高层论坛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和宣传活动。以“手挽手共同繁荣”论坛为例,在“扩大交往、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主题下进行政策策略研讨,有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全面合作。

两国还进行了一系列高水平大规模的务实合作,涉及贸易、投资、能源、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如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中国俄罗斯国家展、中俄投资促进周等。

对于中国“俄罗斯年”的重要意义,两国总理在中国“俄罗斯年”闭幕式上给予了充分肯定。温总理表示,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中俄全面推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生动体现,反映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共同愿望。“国家年”活动是短暂的,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长久的。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表示,“俄罗斯年”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增进了中俄两国的友谊,合作成果显著,为俄中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2007年3月26日,俄中两国元首普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卫生、体育、新闻、教育、文化传播、博物馆、文物展等各个方面。既有《教文卫体合作协议》,又有《新华通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新闻交换与合作协议》,还有国际经济论坛,中国国家展,共建“孔子学院”,举办“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中俄妇女文化周”,“中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西藏文化周”,中学生俄罗斯科技文化之旅等等,尤其注意加强中俄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双方共同签署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纪要》,并就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档案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达成了共识。人文领域重要活动机制化,进一步推动了双方人文领域的全面合作。

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使俄罗斯人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此前俄罗斯还不曾同任何国家举办过如此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俄罗斯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俄方中俄“国家年”组委会主席、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充分肯定了俄罗斯“中国年”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俄中交流源远流长,但两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家级友好活动尚属首次,这种活动的举办对于推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期间,两国不仅开展了积极的文化交流,而且在经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俄“国家年”活动历时两年,内容丰富,效果显著:⑴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⑵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⑶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在“国家年”框架内,两国贸易额迅速攀升,并创历史新高。⑷和平友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梅德韦杰夫提出要“把为期两年的活动,变成几十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

2.中俄“语言年”继续深度推动中俄文化交流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继“国家年”之后,中俄两国领导人再次倡议中俄互办“语言年”:2009年中国“俄语年”和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继续推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9年中国“俄语年”期间,中俄双方在中国的26个城市举办了26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俄语竞赛、俄语文艺演出。中俄教师展开多项合作,编写教材,互派留学生和进修教师,联合举办夏令营,且举办了各种展览,互派大型文艺团体巡回演出。

2009年10月13日,中俄两国总理温家宝和普京共同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俄语年”闭幕式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如此高级别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双重体现,也是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整个活动的最大特色。

2009年中俄“语言年”借助于文化载体——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传播,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中俄友好交流的文化基础。

2010年中俄双方将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俄罗斯人民将有机会更深入地领略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学习将在俄罗斯进一步升温。目前俄罗斯各地已建起了多所孔子学院,教习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可以相信,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也必将会取得丰硕成果。

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活动,增进了中俄两国人民彼此之间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及传统友谊,对于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相互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交流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

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是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倡议举办的,既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国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回顾历史,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曾因政治因素的影响而经历曲折。从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苏联老大哥便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先驱者在黑暗中探索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榜样。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以俄为师”,成为新中国先进文化的模版。那时,“以俄为师”是一种国家行为。苏联文化对新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苏联文学、电影、歌曲家喻户晓。列宁装曾一度影响了几代中国人,50年代中国人把穿列宁装视为一种荣耀,那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50年代中国女劳模的宣传照片,几乎都是穿着列宁装出境的。对新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苏联。后来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中俄文化交流陷入低谷。但是,50年代的许多苏联歌曲一直传唱至今,这是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

90年代以后,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深化。1997年《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的发表,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都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更是有力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外交合作,推动了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5年《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绘制了新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蓝图。同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这是两国国家关系发展的必然。2009—2010年中俄互办“语言年”,使中俄文化交流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中俄文化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正是因为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中俄文化交流对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两国政府领导人不仅越来越高度重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且两国元首还亲自参与或主持了其中的一些具体活动,这在国际文化交流史上是空前的。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

文化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聚合剂和动力,文化交流是两个民族心灵之间的对话。全球化趋势使国家关系的相互依存增强,多元文化的矛盾冲突凸现。因此,尊重和维护世界文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使多元文化相互充实而不是相互冲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的差异,文明对话,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成为新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加强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国家关系和增进民族感情胜过其他任何途径。文化交流是国家关系中的桥梁和纽带,它可以让不同肤色、不同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彼此理解相互欣赏,这是其他任何途径都无可替代的,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流。

中俄两国共同选择了敞开心扉,以友好合作的交流方式彰显各自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两国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彼此的机会。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活动无疑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延伸,通过文化交流将国家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扩展到民间。在两国之间搭起沟通了解的桥梁,提供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之间保持和平与合作的关系模式,这是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中俄文化交流既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树立了典范,也为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和睦相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树立了典范。

目前中俄关系稳定友好,中俄文化交流也将不断升温。

资料来源:

①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② http://commerce.dbw.cn/system/2009/05/15/000133164.shtml.

③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

④ http://www.chinaculture.org.

⑤ http://news.chinaiiss.com/content/2009-5-27/ 27171045.sh.

⑥ http://www.2006rus.com.

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中俄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