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 加强联合推动“西三角”成为内陆发展的增长极
2010-12-25成海杨
文/本刊记者 成海杨
扩大开放 加强联合推动“西三角”成为内陆发展的增长极
文/本刊记者 成海杨
Promote the "West Triangle" to Become the Grow th Pole of Inland Development
“西三角”地区是西部地区人口和城镇数量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具有以城市群、产业群为支撑的巨大发展潜力。现在构建“西三角”已成为渝、川、陕三省市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使命。
4月27日,2010年度重庆开放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此次论坛主题为“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旨在通过举办论坛,理论上深入探讨、思想上形成共识、舆论上扩大影响,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推动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欢迎与会人员并讲话,他说,川陕渝渊源深厚。现在经济界提出“西三角”的概念,重庆愿与兄弟的四川、陕西,特别是成都、西安两市紧密合作,发扬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共同做大“西部重要增长极”,推动西部共同发展。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加强联合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会上表示,要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的三个措施来推动“西三角”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增长极。
他认为,不管是陕西、四川还是重庆“大三角”,还是西安、成都、重庆“小三角”,这三地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如果现在要加强联合形成“西三角”,产生内陆真正的一个新的增长极,主要是加强“西三角”之间的交通、流通和融通。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相信10年之后,“西三角”的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 “成都”,都会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 “重庆”,都会成为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 “西安”,这三个城市吉祥的名字,预示着“西三角”一定会繁荣昌盛。
国家发改委强力助推西部三大经济区
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副司长李应明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全国层面上继续强力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发展,着力培育新的增长极。
李应明说,回顾总结1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和经验,有一条就是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实行重点开发。鼓励城市圈的集聚发展,引导资源富集地区的集约发展,加快建立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点经济区,对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全局十分重要,有望带动诞生西部最具潜力和实力的城市群。
李应明呼吁,重庆、成都、西安三个中心城市,要充分利用改善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整合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龙头。
打造“西三角”呼声渐高
新的10年,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在哪里?在此次论坛上,打造“西三角”的呼声越来越高。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正在重新洗牌,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将更快地创造出新亮点,人们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是打造“西三角”的战略条件已经成熟的表现。
“应该加快内陆开放格局,把对外开放作为‘西三角’的发展动力,打通对外贸易大通道,促进东中西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国务院西部开发办顾问、西部办原常务副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李子彬说。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西三角”还应构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遵循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尊重巴蜀文化与秦晋文化的差异,与时俱进地协调三省市的利益问题,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西三角”应以大开放对接世界产业转移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预测,未来十年,在产业发展方面,西部多数地区将会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常规路径。但对于川陕渝“西三角”地区来讲,应以大开放直接对接世界产业转移,走低碳发展道路。
“西三角”的产业水平在某些领域可以和东部地区一争高下,“以‘西三角’现有的产业基础,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富地。未来应该通过大开放、大协同和先进的物流体系,成为中国新的产业制高点。”
新的产业制高点,包括成为中国先进的航天航空设计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的军工基地、新能源新产业等制造基地。范剑平认为,“西三角”还是西部旅游的黄金区域和交通集散枢纽,同时,还被定位为未来金融产业新高地。要实现这些目标,三个城市圈必须通过大协同来解决个别城市圈产业辐射过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