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的路径探微
2010-12-21黄丹
黄 丹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既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对学校管理创新的具体落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统筹规划,着眼未来,打造学习型管理团队;双向互动,加强沟通,实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联动机制;以人为本,尊重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全员参与,搭建平台,规划精彩职业人生;制度设计,管理改革,培养开放创新系级亚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文化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16-02
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新类型,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既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对学校管理创新的具体落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就是要把学院变成名院,做到将管理化刚为柔,做到教师忧虑到领导服务到、领导要求到的教师能做到,做到文化是环境,管理于无形。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的路径如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筹规划,着眼未来,打造学习型管理团队
文化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对学生工作队伍及其应具备素质的更高要求。实施文化管理没有一支思想解放[1],素质全面的优秀管理团队是不行的。在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在各级组织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学生工作队伍不断充实完善,特别是在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一支政治业务水平较高、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能力素质过硬的学习型团队已经初步形成。一些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实现了硕士化。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博士也开始加盟。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正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迈进。这样一支队伍,是打造學习型团队的坚实基础。学习型团队首先是不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中适应文化管理对学生管理的新要求。我们强调学习型团队是为共同完成共同目标,而工作群体是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共享信息和其他资源,具有团队凝聚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一个快乐的群体,通过充分地沟通和协商提高工作绩效。大家在实际中逐渐接受、赞同和支持学习型团队的概念。理念的更新必然会给实际工作带来新变化,一批优秀的学生工作成果的出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然学习型团队是一个动态的构成,在工作中我们应当按照文化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
二、双向互动,加强沟通,实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联动机制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习惯上有“教学线”和“学生线”之说,教学线和学生线从工作性质上说确实是两条线。但这种“两条线”的划分往往造成二者事实上的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缺乏沟通协作。文化管理背景下必然要求打破这种局面。合理的做法是坚持双向互动,加强沟通,实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联动机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并畅通教学、学工定期联系制度,专题研究学生管理事宜,确定方针,明确方向。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到教研室参加会议,以加强沟通。各高职院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风建设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添增新的元素,制定制度和目标,鞭策学生工作者完成工作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成立学风建设研讨小组,各教研室指派教师担任学生工作顾问,定期召开研讨会。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学工工作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系风和校风,给每一个任课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努力营造好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由于沟通充分,对学生动态掌握必然十分准确,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以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联动机制为制度平台开展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制度,这一机制是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应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
三、以人为本,尊重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实施文化管理必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职业品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学生自觉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就是要在文化管理背景下,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学生活动的指导思想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营造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文化管理背景下的学生活动都应进行公开招标,由有能力的学生团体、班级和个人进行承办。这样,学生在申请、策划、组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将极大地增加学生活动的影响宽度和影响深度。这样的活动开展表面上是在锻炼参赛者的职业行为能力,但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锻炼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综合素质。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各高职院校应组织和鼓励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活动。这些活动均应由学生自行自主自愿参加,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把想法融入实践,在改革和创新精神指引下,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我们相信学生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和热情。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我们的工作反而会觉得轻松。我们认为文化管理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能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需要的我们尽量予以满足。
四、全员参与,搭建平台,规划精彩职业人生
据调查当前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曾有过空虚,无聊的感受,甚者可以充盈整个大学时代,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但却无从下手,对毕业以后的规划则更是一片空白,不知何去何从,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也是一大现状。诚然,各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高校专业设置或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脱离实际需要及盲目扩招,导致不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都是造成多数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现象的原因。但从主观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行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全面动员,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以针对性和个性化为原则,分专业分年级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各高职院校要全面整合资源,由学生处、就业办等职能部门牵头成立类似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心的机构,全面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明确其职责范围。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这使他们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结于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同学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他们认为光说不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假如能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相信其结果是惊人的,同时也是个人人生中的一大突破。
五、制度设计,管理改革,培养开放创新系级亚文化
文化管理背景下的系部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这种系级亚文化是文化管理下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支撑。文化管理下的系级亚文化必须以开放创新为根本特征,否则文化管理将失去其自身的意义。而要培育开放创新的系级亚文化则必须以制度设计为前提,以管理改革为突破。文化管理下的系部管理制度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它与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相比有创新性特点,在新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常规制度应适合新的需要并与整个教育目的相符。比如说成绩考核,以前以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而现在应更多地把平时作业、论文和实验情况考虑进去。在奖励、处分方面,不只看成绩,而应参考社会活动、体育达标情况等有利于引导学生成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教师,只有自身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老师,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创造性,并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给予恰到好处地指导。一大批博学、活跃的教师、学者的存在是文化管理的支撑,正是他们奠定了文化管理的底色。学生,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文化管理中所创造的五彩缤纷的成果,得益于老师这种不断向未知探索精神的指引。文化管理根植在学校管理和老师道德学问的土壤之中。
新的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确定后,一个开放而富于创造性的校园文化就有了一个大背景。在此基础上,学校管理机制也应该从根本上改观: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应走向校园文化的前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发展,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怎么干。文化管理下校园文化生活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社会和时代的挑战。让校园文化生活从内涵和形式上都向着多元方向发展。开放性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文化观念,是文化管理下校园文化生活观念创新的主要方面。文化管理背景下学校对校园文化生活的领导不妨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一段时间以来,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现在学校更多地把组织、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生活作为自己创造力发挥的天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主体性得到了宏扬,校园文化也将日益丰富。这样的局面正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行文化管理的生动体现和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务全书[M].南昌:红星电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