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健康传播必须贴近群众生活

2010-12-21郭芳盛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性

郭芳盛

摘要: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基层健康传播日渐增多。基层开展健康传播务必要贴近群众生活,强化传播主题的科学性,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保证广大群众学习掌握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

关键词:贴近群众生活;主流;基层健康传播;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07-02

近年来,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基层健康传播越来越兴盛。但是,基层现有的健康传播处于一种鱼目混珠的状态,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主实施的主流健康传播和以推销商品营利等为目的的“健康传播”交织在一起,让基层群众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健康传播务必要挑起科学的大旗,承担起历史的责任,紧密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大力传播科学有效的健康知识,并逐步把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引导至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做才能使基层健康传播贴近群众生活呢?

一、基层健康传播主题一定要有科学性

任何一种健康传播活动,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是勿庸置疑的。强调科学性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健康传播”传播伪科学进行敛财甚至诈骗的现象比较多见,这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打击和制止,而且需要科学揭穿。科学性,是健康知识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不正确、伪科学、甚至被歪曲的“健康知识”只能危害人民的健康,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科学性是健康传播的第一要素,也是健康传播必须贴近群众生活的根本原则。可以说,科学性是健康传播的生命线,具有科学性的健康传播应该像一颗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能够在广大受众的心灵中开花结果。

我们的时代,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提高民族素质是重要的内容。提高民族素质,必须要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则包含在科学素质之中,所以,作为主流健康传播机构的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播人员,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弘扬时代主旋律,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施加一定的影响,使之逐步树立和坚定符合科学要求的健康观念,能够有效抵御各種伪科学和腐朽落后的生活观念。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很多错误腐朽或假冒伪劣的生活观念不断出笼,干扰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非常需要主流健康传播机构发挥作用,不仅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而且告诉人们识别错误的方法。那么,什么样的健康传播是假冒伪劣的呢?一是说大话,什么“包治百病”,“百分百有效”,肯定是假,因为医学科学从来没有这种观念;二是健康传播伴随着商品推销,则更要警惕,凡有商品推销行为,健康传播就成为蒙蔽受众的手段了。只要主流健康传播机构长期坚持健康传播,并把防范意识和识别手段教给群众,那么,基层健康传播市场就一定会被“科学”所占领。

二、基层健康传播内容一定要结合生活现实

健康传播主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在传播的内容上则一定要结合群众的生活现实。笔者以为,健康传播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问,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做好基层健康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传播内容上要紧密结合群众生活现实。健康传播的内容如若不能结合群众生活现实来进行,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传播的内容符合国家的卫生政策和方针,符合国家权威医疗卫生部门的理论认可和实践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卫生部门非常重视健康传播,出台了大量的健康科普材料,都可以成为健康传播的内容依据。2008年,国家卫生部以三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成为中国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随后,系列丛书十分多见,都可以成为健康传播的范本。诸如此类,都是健康传播可以应用的基础材料,应该引起基层健康传播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基层健康传播工作能否出彩,传播内容十分关键,而健康传播内容能否收到良好效果,关键在于能否结合受众生活实际。面对不同的人群,就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来传播相应的健康知识。例如,受众共同受传心理是喜欢新鲜的、真实的、短小的、健康知识传播,因此,面对所有的受众都要把握住这一点。但是,面对老年人、青年人、小学生或是公务员、工人、农民等不同人群时,传播的主题和传播的方式则要分别贴近这些不同的人群,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让受众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传播的内容。

基层健康传播一定要贴近群众实际生活,还要针对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健康话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种伪健康理论和所谓“健康大师”经常出现,他们的另类理论和巧舌如簧的演讲经常会迷惑许多群众,有时还会在基层占领较多的市场,长期以往,会带来更多的伪健康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混乱,非常需要主流健康传播予以揭穿。从这个角度而言,基层健康传播承担着正确引导的责任。但在实践上,只有在伪科学形成较大影响时,人们才能看到主流健康传播的批评和反击,而未能先行在预防上作足准备,这不能不说是基层健康传播工作的遗憾。

三、基层健康传播方法一定要符合群众口味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健康传播手段也要跟上时代的变迁和广大受众的欣赏口味,尽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群众喜欢的媒介手段,把需要传播的健康知识灌输到受众的思想意识之中。当今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传播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既有传统的演说讲座、学习讨论、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又有新潮的电子网络范畴内的各种形式,可根据传播的需要量体裁衣。

另外,采用何种传播方法的还要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从心理的角度而言,每个人在传播的影响下,都会产生情绪体验。愉快的情绪会加强和巩固传播主题和内容的记忆,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使受众对所传播的内容产生否定的态度,并且可能走向传播主题的对立面而形成逆向思维情绪,从而削弱了传播的效果。所以,基层健康传播一定要采用积极向上、幽默有趣、多姿多彩的宣传形式,在群众喜欢并能踊跃参与的健康传播活动中强化主题和内容,让广大受众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科学的健康知识在受众中的传播和渗透。

四、基层健康传播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

对健康传播工作者来说,健康传播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健康传播工作者不应当满足于岗位职责,而应当成为坚定的医学科学理论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他们所从事的健康传播是工作,更是对医学科学理论的实践。因此,健康传播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这种传播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学习传播技术,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懂得医学知识,而且要掌握传播技巧,会组织管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经常研究琢磨如何做好健康传播工作,学会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手段开展健康传播,保证科学的健康知识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

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做好基层健康传播工作,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及,这就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健康传播人员必须掌握的工作方法。医疗卫生部门的健康传播人员普遍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业务专长,擅长于精细的调查统计分析,但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不可能经常运用。应该学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摸底调查。通过这种调查,了解群众的健康需求,从而对要开展的健康传播活动心中有数。应该说,这是做好健康传播的基本要求。一般化地做一项健康传播工作并不难,但要保证健康传播的主题、内容、手段、效果的协调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健康传播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地掌握健康传播业务。例如,讲座是基层健康传播常用的方式,对此,就必须注重先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策划,对讲座的主题、主讲人、针对的现实问题等等,都要提早谋划,作好周密安排,追求精益求精。在主题选择上,要扣住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和受众生活实际,多用人民群众亲身经历的事实说话,引用群众的生活语言,努力增强传播主题的说服力和穿透力,保证传播内容符合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能够指导广大群众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健康传播属于宣传工作的范畴,因此,也应该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准确的健康传播活动,提高主流健康传播机构和人员对基层健康传播市场的占有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进而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尽享生命和健康带来的人生快乐。

猜你喜欢

科学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论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准确性及科学性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数列概念教学探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立足听说读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