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谈:企业文化之惑
2010-12-18
中欧商业评论 2010年2期
赢宾:
皇明集团董事长 黄鸣
德胜(苏州)洋楼总监 聂圣哲
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副总裁 黎德光
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中求
编者按:
如何让员工拥有忠诚度而非“稻粱谋”?如何让个人智慧让位于流程和制度?在道德考量面前,什么左右着企业家的选择?……黄鸣、聂圣哲、黎德光和汪中求关于企业文化的漫谈,让我们窥见企业家正在思量的东西。
用什么凝聚他们
黄鸣:我们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别人在疯狂挖我的人。为什么薪水高20%~30%他们就会被挖走?西方人有基督教作为精神支柱,我们的社会目前缺乏这样的信仰。怎样让员工热爱本职工作,不那么浮躁?如何让他们安心工作,忠于职守?我想,可能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自豪感,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情怀的东西,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敬畏和忠诚。就是英文中的profession。奥巴马最近表彰了百老汇一位女演员,她只是一个跑龙套的配角,但28年来从没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每个圣诞节都在台上表演节目。这就是职业精神。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员工中大力弘扬这种职业精神。
其次,要让员工有一个事业奋斗的具体指向。我面试员工的时候,会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工作。他如果回答“为了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我觉得这些目标太空泛了;如果回答“为了自己的名利”,又有点太庸俗。我鼓励员工们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奋斗,为了父母双亲、老婆孩子努力做些事情,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可能是比较现实而有效的激励目标。
最后,要教会员工有成就感。成就、成功、成才是层层递进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要教会他们享受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小小的成就感。近年来我们公司发展很快,我们建立太阳谷,在这里召开世界太阳能大会,但基层的职工往往觉得自己离企业的成功很远、很隔膜。我就告诉他们,无论你是仓库保管、营销人员还是清理工,这里每砖每瓦都有你的贡献。这就是一种成就感。
聂圣哲:说到公司价值观,我认为普世价值观必须坚持。决不能把一元正义和普世价值观对立起来。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这是全人类都应该认同的道德底线。
所有员工进公司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们,在我们公司你只能够过上平常生活,买套房子买辆车,想发大财是不可能的。让他们断了发大财的念头。每半个月有训导师和全体职工讲公司政策,告诉所有人,这个公司并不是老板要办的,老板的钱早就够花了。这个公司存在是因为员工们需要靠它吃饭,公司一垮台,最倒霉的是职工。
公司必须做到公正公平,杜绝一切下级对上级的恭维,一定要让最实干、最谦卑、最不善言辞的人最有地位。有人会问,那你的日子为什么过得比我们都好?我就跟他说“老母猪理论”。老母猪的生活待遇必须比其他猪好,因为它的贡献最大,它要用来生猪崽。
黄总提到公司被挖人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对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员工,坚决鼓励他辞职。企图跳槽的人决不挽留。这个问题,就像老婆有了外遇一样,拖着是没有用的,她的心已经是别人的了。在我们公司,只要有三个人证明某个人有离开公司的言论,他就必须离开。因为这种号称要离开的语言是要发酵的,语言不怕说,就怕发酵。所以黄总你放心,跳槽的人让他去跳,天塌不下来的。
汪中求:我们都知道德胜公司有着很优良的企业文化,一个表现是员工自觉性很高,非常主动,都愿意为公司着想。你是怎么培养他们这种意识的?
聂圣哲:我常对员工说,德胜公司就是木工的一把斧头,要用这把斧头来过生活,所以必须保护好,不能让它生锈。要让员工心中始终想着为公司好。第一,如果你终生想在公司工作,那就必须希望公司好,因为公司有实力,你终生才有依靠;第二,即便你想跳槽,也需要这个公司更强大,因为这是你未来跳槽拿高薪的前提;第三,如果你要算计公司,要钻空子起诉公司赔你2000万元,没钱的公司怎么赔你?所以无论你是想留、想走还是想敲竹杠,都要这个公司好才行。
黎德光:说到企业文化,惠普中国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目前在中国有员工4000多人,至少面临着两个维度的问题:第一是冰山在融化,如何进行变革和迁徙?第二是怎样在不改变惠普既有文化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
所谓冰山在融化,是指全球范围内软件外包的产业环境变动很大。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在中国,而在印度、菲律宾这些国家。中国的人力成本现在已经比印度贵35%,主要是交给政府的三金四金太高。而且人民币升值也令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一定要变。惠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有很多,包括追求卓越、团队精神等,这些在过去几十年中都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了。但时至今日,IT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必须居安思危,向新的冰山和大陆迁徙,而且未来的变动会一直发生,我们要把变革和迁徙融入文化中去。
除此之外,如何把中国的既有文化与惠普公司60多年的文化融合起来?我觉得比较突出的矛盾是有纪律地去执行管理。这方面我们不如印度。中国人搞小聪明的事情很厉害,本来一个事情要八步走,他自认为聪明,偏要分五步,品质就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力推依据目标进行管理,而且是可测量的数字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有数字目标,就像一个个里程碑。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严格的纪律去管理,把所有工作细化,才可以让员工的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小聪明。
个人智慧VS流程和里程碑
黄鸣:有纪律地执行管理的反面是什么?
黎德光:完全是黑洞和危机。我们给很多企业做咨询服务,看到很多中国企业里面有一个超人(superman),什么都懂,技术好,经验丰富,了解客户。但他在做什么?你不知道。他一辞职你就麻烦了,所以公司必须定流程,他走了,公司还可以照样运转。味千拉面就是一个有纪律、精细化管理的案例,精细化管理做得很好。流程细致,分工明晰,保证了它的业务迅速拓展。
聂圣哲:我很赞同黎博士的观点,不要搞能人企业。哪怕是企业创始人,也必须学会隐退和培养接班人。企业创始人到后来往往变成企业的精神领袖,而精神领袖是必须故意缺席一些会议的,应该不直接插手业务,而是用他的价值观牵着大家走。
企业不能出现“超人”,方法就是建立民主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我们公司的制度是,不管是谁,在某一个位置最多只能呆1~2年。因为一个人在某个职位呆的时间越长,他利用权力进行寻租的可能性就越大。越是能人,越要让他在各个岗位流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电子办公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要保证员工和最高层沟通的渠道通畅。所有员工都有我的手机号码,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给我发短信,所以我经常会收到很奇怪的、夹杂着大量错别字的短信息,而我能够在这当中发现很多问题。我们大概有15%~20%的优秀人才就是在手机短信中发现的。除此之外,我们公司还一直用短信授权。我们和电信公司有合约,重要部门的短信息可以保留2个月。比如,财务给你发短信问:要往某处账户汇200万元,可否?你回一条:此200万元可汇。他就可以汇了。如果出了问题,2个月之内也一般都能发现得了。
汪中求:黎博士说到的里程碑概念很重要。中国企业往往不具备里程碑的设计能力,一个事情分多少步走?根本不知道。想到什么就上马大干一场,甚至根本没有想透。中国企业缺乏里程碑和流程的概念,只有个人智慧的概念。而个人智慧也不严格,不系统,更不科学。一个企业的变革首先要出现小的成绩,也就是所谓的可视化成果。有的企业家往往来不及等待小成果的出现,就继续往纵深推进,浮躁冒进,不符合里程碑的概念。执著是对科学的认可,如果当初的决策过程是科学的,你就会执著;如果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你就会怀疑自己,就不会执著。所以在中国企业的战略执行中,执著坚定地执行战略十分困难,中途改变路线图十分常见。
黄鸣:我们公司也有这个问题。大目标有,但欠缺里程碑和目标分解。以前听说一些企业的预算差异率不能超过5%,我觉得简直不敢想象。我还听说惠普公司买一个公司有几万条步骤,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但如果没有这些条款规章,公司接收过来要很好地融合,是不是也不可思议呢?这是我们中国企业要从头学习的问题。
有纪律地执行管理,我的体会也比较深。譬如我们开会讨论决定了怎么做一件事情,但事情的执行者却往往滥用权力,交上来的东西改动很大。你问他为什么,他说私下开了一个小会,否定了以前的大会决议。我现在越来越不能容忍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拍桌子大骂。必须扭转把自己的智慧强加于集体的习惯。我也时常问自己:我利用特权,不通过会议和讨论就强加给大家的东西有多少?也许自己就是罪魁祸首。
聂圣哲:有纪律地执行管理,不耍小聪明,这一点我体会很深。我一直都认为,做事机械是中国职工需要学习的优良品德。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一个美国教授学做中国的回锅肉。他严格按照菜谱,放多少盐、多少酱油都很精确,甚至用量杯量,用天平称。第一次我去他家,他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做回锅肉给我吃,其实并不好吃。第二次我去他家,他又做给我吃,还是不好吃,味道和第一次一模一样。这就是西方人办事机械的程度,也就是科学精神,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黄鸣:我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觉得机械办事、完全按部就班是好事,导致我们一个仓库保管主任遭到了迫害。这个人办事较真,十分仔细,看到不对的就要指出,得罪了厂长和部长,被边缘化。当时我没有好好保护他。他遭到排挤后一直心情郁闷,最后肝病发作去世了。想到这事情我很后悔。我现在才意识到,教一个懂管理但心术不正的人正直,比教一个正直的人懂管理要难得多。
为什么保持正义
黄鸣:中国传统思维还有一种文化是过于谨慎和怀疑。西方提倡“can do”文化,但我们习惯问“这行吗?”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你没做成过某件事情,就没有发言权。很多人第一句话就问:“这行吗?”一旦问出来,马上万马齐喑。这个氛围很强。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反思,我的目标越坚定,就越强权,越“封建”。现在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所谓企业文化,更多的不是请职工吃喝,给他们买生日礼物,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讲出自己的心声,给他们发言权和被尊重的氛围。
从更大的角度来说,一个公司为什么要保持正义?原因是,如果不在乎这些所谓“品质”,公司想做大也大不了。你容忍了很多黑暗的东西,也就为后来别人背叛你埋下伏笔。为什么华为、万科坚决不行贿,而他们能做这么大?这里面是有深意的。
聂圣哲:若干年前,浙江一个很大的房地产公司想和我合作,我和他们老板聊得不错。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满不在乎地提到用多少钱搞定了一个什么人,这让我当时觉得很不舒服,后来就没有和他合作。最近我听说他出事情被关进去了。
有时候坚持原则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但长远看还是有好处的。如果老板没有原则,员工会意识到老板只爱财,势必会伤害到一批正直、讲原则的员工,最终得不偿失。
黄鸣:这本质上还是企业家的智慧问题。我挖到第一桶金,是在油田卖一种余热回收的节能设备,每台5万元。油田供应处的一些干部当时就提出和我一起干,说这种产品现在国家没标准,我给你20万元一台的价格,你把赚得多的钱分给我,当时一次可以采购上千台设备。好几个处长都是一个腔调。我想坏了,这个生意绝对不能干。我是一个目标特别大的人,算账不是算眼前的,要算长远的。于是我决定不再碰这生意,安心干太阳能。
黎德光:我在美国的时候,惠普公司希望和政府合作,是一笔大单子。政府的人来我们公司谈合作,喝完咖啡后还付钱。他们已经很规范了,不会也不敢喝一杯免费的咖啡。我们在中国也绝对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情,否则会马上被开除。但是代理商去做,我们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