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村牧区体育健身状况分析*——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为例

2010-12-14杨海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农牧民蒙古族内蒙古

杨海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内蒙古农村牧区体育健身状况分析*
——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为例

杨海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访谈、实地调查、数理分析等方法,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为例,对内蒙古农村牧区2000名蒙古族、汉族农牧民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蒙汉族农牧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着多元认知,但对体育健身的价值认识不足、分歧较大;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率很低,体育人口明显偏少;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如何发展内蒙古农牧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对策。

内蒙古农村牧区;体育健身;现状分析;对策?

内蒙古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由于地域状况、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农牧民在体育健康意识、行为、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非民族地区、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所不同,反映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内蒙古现有人口2386.1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870.3万人,蒙古族人口421.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94.7万人。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259.9万人。[1]为全面了解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客观正确地认识内蒙古农牧区体育现状,挖掘其制约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各种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对策,为明确当前农村牧区体育健身及今后持续发展的目标,也为其他民族地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是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共有保康镇、宝龙山镇、舍伯吐镇、腰林毛都镇、架玛吐镇、门达镇、代力吉镇、花吐古拉镇、希伯花镇、努日木镇、巴彦塔拉镇、花胡硕苏木、协代苏木、白兴吐苏木、图布信苏木、珠日河牧场、巴彦农场、丰库农场18个,管辖485个嘎查村。全旗总人口54万人,农业人口43万人,蒙古族人口37万人,是全国县级制蒙古族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地区。随机抽取了1000名蒙古族、1000名汉族,对农牧民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了解研究现状,为正文分析提供参考。

1.2.2 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3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1.2.3 访谈法 对科左中旗部分体育部门的领导、体育专家,以及体育运动带头人、群众代表,就农牧区体育健身资金的投入、政府的举措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1.2.4 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了部分乡镇苏木文体站、体育活动点,勘察了体育锻炼的场所、运动设施等,掌握实际情况,为结论提供佐证。

1.2.5 数理分析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并经c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

2.1.1 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农牧民的健身价值观体育价值观是推动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民对体育的价值取向多集中于欣赏价值层次上,其次是健身价值、消闲价值上等。[2]

表1 劳动能否代替体育健身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内蒙古农牧民在对劳动能否代替体育健身活动问题的认识上,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蒙汉民族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女性、汉族相对于男性、蒙古族更重视体育健身活动。从整体看,很多人对此问题认识不足、分歧很大,劳动可以代替体育健身活动的占35.0%,不可以的占33.9%。山东省农村居民在体力劳动能否代替体育健身问题上,认为完全可以代替的有15.24%,完全不可以代替的有5.61%,体育健身意识比内蒙古要好很多。[3]这一数据也远远高于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行政村中劳动可以代替锻炼10.9%的比例,[4]略高于体育健身意识较差的辽东半岛农民32.68%的比例。[5]造成内蒙古农牧民体育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的原因在于:(1)科左中旗地处偏僻闭塞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深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与新思维、新知识的对接不及时、不快速,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体育文化氛围不浓,体育健身宣传不到位,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左右着农牧民的思想意识,“干活就是锻炼”、“劳动等于运动”,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体育健身意识非常淡薄。(2)体育运动对于农牧民来说就是一种“艺术”,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意识形态,自身或他人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是“闲着没事所做的玩耍”。(3)农村牧区体力劳动繁重,男性多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繁杂的家务劳动。在他们看来男性身体在重体力劳动中已得到锻炼,而女性在简单的重复性家务劳动中,身体没有得到全面的锻炼,因而,适当的放松性体育运动是必需的。(4)蒙古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源自于生活活动,这是蒙古族众多牧民形成“劳动等于运动”健身价值观的根本原因。因此,农牧民的体育价值观急需转变和引导,应使其向全面健身运动发展,强化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

2.1.2 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农牧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体育健身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身体素质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家庭成员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良好的,对体育健身活动目的的认识就比较深刻,率先进入小康生活的也多,反之则不然。疾病是很多家庭不能脱贫或致富后又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发达的体育不可能有发达的经济,不发达的经济也不可能造就发达的体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改善农牧民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远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虽然绝大多数农牧民把体育活动混同于劳动,但让人欣慰的是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却有着较科学的多元认知。

表2 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

从表2中可以看出,排在前3位的是“增强体质”、“兴趣爱好”和“社会活动”,而且有52.4%的人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质,说明农牧民对体育运动目的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农牧民体育健身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该说,随着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再加上疾病对农牧区人民生活的困扰,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认识的提高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我国发达省份福建省农民健身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已占到81%,[6]经济欠发达的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行政村的村民,也有74.4%的比例。[7]

2.2 农牧民体育健身的现状 我们对内蒙古科左中旗农牧民体育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蒙汉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蒙古族在健身次数(表3)、时间(表4)、强度三个方面都高于汉族。原因在于:(1)蒙古族是一个“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由于生产、生活和征战的需要,自古以来,就把体育活动同生存结合在一起,著名的蒙古族“男子三艺”就是体育与生存相结合的典范。(2)牧区一般还有那达慕这样的常规性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蒙古族农牧民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3)蒙古族较重视像白节、祭敖包等传统节日,每一次节日聚会都与文体活动相结合,这也是进行健身运动的有效渠道之一。另外,男性与女性之间在健身次数(表3)与时间(表4)上也有显著性差异,女性优于男性。这与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与锻炼的时间有关。在内蒙古的偏远农牧区,妇女的锻炼方式非常单一——跳安代、扭秧歌,这种活动频率慢强度小持续的时间长,一套曲子下来,最少半个小时,没有时间或体力不佳的也能跳一两支曲子,有10 min的时间锻炼,好一点的20 min,再好一点的能达到30 min以上;而男性参加的锻炼项目,如搏克、射箭、布鲁、追逐游戏等,强度大,持续的时间也就短。加上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次数较大成度上还要受到农牧区季节性生产劳动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无固定规律的特点。多数农牧民是有时间就练没有时间就不练,有时间可能天天练没有时间几个月也不练,没有规律的约占90%。从整体看,有41.8%的被调查者选择农闲季节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且时间在30 min以上的居多。如果按照国家1997年规定的体育人口基本标准衡量,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 min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中等负荷者:运动时见汗),[8]

内蒙古科左中旗的体育人口比例明显偏少,仅占5.4%,这低于全国农村体育人口11.6%的比例,低于城市体育人口53.50%的比例,[9]低于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人口38.6%的比例,[10]低于浙江小康农村体育人口的8.07%的比例,[11]与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体育人口的5.6%相比,[12]还低0.2个百分点。这表明科左中旗不仅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与全国各地的农村体育发展也存在着差异。

表3 农牧民每周参加健身活动的次数

表4 农牧民每次参加健身活动的时间

2.3 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针对农牧民体育健身的频率、时间及强度较低的现状,我们又进行了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因素上看(表5),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兴趣(24.6%)、身体好不需要(23.8%)、不喜欢运动(20.4%),这与西北地区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基本一致: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39.35%)、没有兴趣(24.37%)、身体好用不着锻炼(17.1 5%),[13]反映出大多数农牧民体育健身意识薄弱、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的实质。怕人讥笑、不能自律、不会锻炼三项,共占31.2%,说明有些农牧民已经认识到运动的价值,有了运动的意识,但因受心理障碍、自律能力或缺乏体育知识的影响,放弃了体育锻炼。从客观因素上看(表6),家庭经济负担重、无人组织、无体育设施是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前三项因素,尤其是家庭经济负担重,占到了38.7%。访谈中得知: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温饱问题虽已解决,但所得收入均用于家庭基本建设,如盖房子、购买大型农机用具、置办家电用品、解决交通工具,尤其是娶妻嫁女。娶媳妇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一房媳妇进门,条件好些的要用尽多年的所有积蓄,条件差些的就要负债累累。实际情况是,根本没有能力顾及到家庭成员的生命维护、修葺、重塑。体育骨干匮乏,没有人做组织工作,也是农牧区体育活动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我国农牧民有着极强的组织观念,没人组织是一盘散沙,有人组织则能积极参与其中,其凝聚力、向心力非常强,就能谱写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新篇章。此外,体育设施严重缺乏、没有时间保障、没有锻炼伙伴、无人指导等,也是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这与西北地区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存在差异,在西北地区,“缺乏余暇时间”高居榜首,占47.83% ,其次是“没有经济条件”(36.28%)和“没有场地设施”(18.59%),[14]可见边远闭塞的民族地区经济是比较落后的,急需发展。经济是拉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表5 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观因素

表6 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的客观因素

3 结论

3.1 科左中旗农牧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着较科学的多元认知,认可度比较高,但对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不足、分歧较大。

3.2 体育健身活动的普及率很低,体育人口不仅低于全国的、浙江小康农村的,也低于内地的非少数民族的同类地区。但蒙古族的体育健身现状优于汉族,女性优于男性。

3.3 影响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没有兴趣、身体好不需要、不喜欢运动;客观原因主要是家庭负担重,可见经济发展的程度制约着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尽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是当务之急。

4 对策

4.1 建全体育健身工程体系,惠及千百万农牧民自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农牧民体育健身的措施,《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和《“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等文件政策,并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1/6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财政金融体系、社会环境体系、组织宣传体系、基础设施等体系,[15]政府的惠民政策并没有惠及到千百万农牧民。在我们走访的苏木嘎查中,1/2者连一块篮球场、一张乒乓球台都没有。建立建全体育健身工程体系,是内蒙古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起步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加强农牧区基层体协组织建设,引导农牧民参加体育活动 乡镇苏木体育管理机制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牧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牧区的体育管理机制是:区农体协→市农体协→县农体协→乡镇苏木文体站,但现在许多苏木嘎查的体育活动机构缺环,必须尽快健全。“建立健全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形成以乡镇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主导、以农民体协为纽带、以村屯体育活动为基础、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和谐社区体育活动网络”。[16]农村牧区的体育协会还要利用自身的灵活优势,将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体育活动点等有机联络起来,加强与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教育、民政等部门的合作,逐渐形成农村体育组织的社会网络化,逐步引导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4.3 充分利用季节性间歇、时令节庆,有效开展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 随着农村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只有春秋两季农牧民最忙,冬夏较闲暇,尤其是冬季,基层体协要抓住农牧区这种季节性生产劳动规律,充分利用季节性的间歇,积极组织农牧民有场所、有时间、有强度、有次数的参加各类体育娱乐活动。活动应以地方传统民间体育为主,现代体育项目为辅,如蒙古族的骑马、摔跤,汉族的踩高跷、二人转、扭秧歌等,冬季严格要求,夏季决不放过闲暇时间,春秋两季灵活变通。同时,还要与蒙汉族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祭祖节、白节(春节)、“塔克勒根”节(祭敖包)、鲁班节、燃灯节、打鬃节、马奶节、清明节、重阳节、双十节等整合起来,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体娱乐活动,抢占农牧民所有的空闲时间,彻底改变农牧区闲暇时间喝酒、赌博的恶习,移风易俗,有效地开展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调节身体运动的节律。

4.4 弘扬地方民族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带动农牧民体育活动全面发展 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财富。[17]蒙古族体育项目除了号称“男子三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外,还有马术、马球、赛骆驼、布鲁、贵由赤、赛驴、拔河、希特尔等,博大精深、底蕴丰厚,这些根植于本民族的地方项目,合理开发后定能顺利推进、快速普及。而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就是发祥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种原生态舞蹈,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妇挥舞头巾跳,小伙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舞蹈动作有甩巾踏步、绕巾踏步、摆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踢腿、腾空蜷身、左右旋转、甩绸蹲踩、双臂抡绸等,融敏、轻、柔、健、美为一体。这些特色体育项目是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的绿色通道,必将带动农牧民体育健康活动的全面发展。

4.5 加大投资力度,为农牧民提供体育活动场所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齐抓共管,为农牧民的身心健康而努力。首先,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兴建体育设施,加紧构建多元体育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因地适宜、综合利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的建设。其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评估机制,克服和避免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可代替性,严防占用、挪用国家拨给的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建设起最起码的体育场地“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为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

4.6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牧民体育活动快速发展

体育锻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贯穿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因此,体育管理部门要随时张贴运动健身的大幅标语,印刷小册子,开设讲座、辅导班,搞体育文化节活动,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让农牧民时时刻刻与体育运动保持零距离的接触,使其在不间断的学习中,陶冶情操,品尝运动后带来的快乐。另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在训练与比赛中锻炼身体、培养意识,并积极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推动农牧民体育活动的快速发展。我们一定要让广大农牧民相信: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能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只有体育运动,才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1]内蒙古http://baike.baidu.com/view/5318.htm

[2]刘小斌,黄荷香.对我国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几点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1),增刊:4 -6

[3]于军,姜玉泽,杨永明.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2):22-26

[4][7][15]赵胜国,邰崇禧,姚磊.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5):89-93

[5]包莺.辽东半岛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53

[6]陈章玉,张志扬.我国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39-41

[8]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4 -5

[9]卫生部.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0902/39201.htm

[10]王海宏,杨建国,王剑,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73-77

[11]柴红年,章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浙江小康农村体育人口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6-9

[12]陈功.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1):39 -41

[13][14]魏争光,李润中,肖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北地区农村全民健身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306-309

[16]马新民,刘凤婷,任保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161-1163

[17]霍瑾.蒙古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1):10-11

Analysis on the Sports Fitness Conditions of the Herdsmen in Rural Pastoral Area of Inner Mongolia——take Kezuozhongqi of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as example

YANG Hai-peng

(College of P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interviewing,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etc,and taking Kezuozhongqi of Inner Mongolia TongLiao as example,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sports fitness conditions of the 2,000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y herdsmen in the rural pastoral area of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y herdsmen owe a correct multiply realization on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but pa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sports fitness and have many disagreements on it;there was a lower popularity of sports fitness among the herdsmen and an obviously smaller number of sport population;besides that,there exist som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erdsme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fitness.Against these phenomena,this paper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the sports fitness activities in rural pastoral of Inner Mongolia.

rural pastoral area of Inner Mongolia;sports fitness;existing condi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G812.4

A

1007-323X(2010)05-0021-05

2010-07-08

杨海鹏(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终身体育与民族体育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2007NS17.

猜你喜欢

农牧民蒙古族内蒙古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内蒙古:笼罩在年味中的村庄记忆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闫锡聪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荷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