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2010-12-13陈年友王梓林
陈年友,王梓林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陈年友,王梓林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在办学类型特色上创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满足社会需求,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的结构特点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找到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其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是高职院校得以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关系到高职教育发展的出路及方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怎样才能与区域经济的结构特点实现良性互动,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拟从黄冈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黄冈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近年来,黄冈市三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求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调查统计,2009年黄冈市三所高职院校招生7498人,招生人数较2008年略有上升,其专业分布为57个。
表一:2009年黄冈市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分布情况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黄冈市三所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覆盖了专业目录中19个大类中的12个[1]、78个二级类的30个、531种专业中的57个。从专业点来看,全市3所高职按二级类分布涉及到: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与传媒及环保、气象与安全。从专业覆盖率来看,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分别为:制造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和土建类,专业点布局不够均衡,属于传统型专业占绝对地位。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专业占有率高的专业大类,与黄冈市传统型产业发展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同时,黄冈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专业结构调整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全国高职教育专业分布
到2009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产业布局来看,第一产业的专业在校数生人数最少,仅占1.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在校生人数分别为45.8%和52.4%。如下表所示:
表二:2009年全国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
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备案招生专业涉及19个专业大类,80个专业二级类,750种专业,36297个专业点,覆盖了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所有领域。其中,第一产业有9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12.0%,有3758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10.4%;第二产业有15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0.0%,有5450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15.0%;第三产业有510种专业,占专业总数的68.0%,有27089个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74.6%。如下表所示:
表三: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备案专业统计表
二、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黄冈市三所高职院校分别是1999、2003和2004年成立的,都是由中专整合升格组建而成的,由于设立的主体、背景、时间的不同,在专业设置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
对黄冈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的初步分析就会发现,三所高职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人数达到3425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46.7%。由此可以看出,三所高职专业设置的“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在当前的高职教育领域,专业“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学校办学“同质化”,很多高职院校跟着市场热点跑,市场上什么专业热就开办什么专业,也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盲目跟风。带来的结果是高职院校拥有的专业数越来越多,让有限的教育资源更显紧张,而且也无法提升开办专业的水平,高职院校之间界限淡化无特色可言,专业人数过份集中又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前几年高职院校纷纷开办投入成本较低的财经、文秘、法律、计算机等类型的专业,而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发展升温而导致制造类专业人才缺乏,高职高专又纷纷争办这类专业,有的甚至未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就办学招生。目前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尚未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专业“同质化”现象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从专业设置对应三大产业的情况看,2009年黄冈市三大产业结构之比为30.75∶36.73∶32.52[2],而黄冈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的相应比例为5.0∶43.5∶51.5,比率明显失衡。黄冈市高职专业设置的分布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分布状况不太协调,其中,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相比,差别巨大,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与相关专业数的比例基本合理。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数量偏多,因受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就业形势的影响,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过黄冈市所能容纳的数量。显然,黄冈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上存在着较大的脱节。也出现了高职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专业越办越窄,成为“昙花专业”[4]。
(三)专业设置盲目追风,专业调整过于频繁
按照湖北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省内每所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可以申报新增二个专业,控制专业设置总数的上限为50个。现在的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往往不重视对专业人才市场供需状况的调研,也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没有形成与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又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盲目追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特色办学。存在着片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市场需求什么就办什么”[3],于是在生源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又不得不频繁地调整或更换专业。对学校定位、学校特色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盲目增加新专业,出现专业办学条件跟不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到毕业生质量,而且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分析
(一)黄冈市产业结构特点[5]
黄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和能源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群。
1、食品饮料产业群
包括食品饮料工业、粮食深加工工业、林特果深加工工业、畜禽水产品加工工业、茶叶产业、板栗产业和造纸工业等产业。已投资建成的汇源果汁、太子奶乳酸菌饮料及果蔬汁饮料、伊利乳制品和娃哈哈饮品等项目,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食品饮料工业集群,将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最大食品饮料工业基地。
2、纺织服装产业群
包括棉纺产业、丝绸产业、服装产业、专用纺织品等产业。以香港稳健工业园、深港纺织、美春服装、三泰纺织、新昌纺织、雅比纺织、靓尔美纺织、祥辉纺织为龙头,建设300万平方米出口医用敷料项目、300万套出口服装项目、30万锭纺织项目、香港诚顺制衣等重点项目,形成了棉纺、高档面料及服装产业,市区已成为全国的医用敷料生产基地和毛巾出口生产基地。
3、机械电子产业群
以黄冈机械汽车产业园、麻城加工区和浠水加工区等项目为重点,形成了黄冈机械、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和铝材等机械电子产业群。
4、医药化工产业群
包括中药加工、生物制药、农用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广济药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核黄素生产基地,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以中农发药业、黄冈赛康药业、华康生物、宏运化工、佳禾化工、焦化总厂等企业为载体,发展兽药、精细化工;以湖北晨康药业、湖北红土地药业、中和本草药业、之和药业为龙头,建设中药标准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软胶囊、生物保健品项目,依托中国中医研究院,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以稳健医疗(黄冈)有限公司、中和本草药业为核心,发展医疗器械、消毒产品。
5、新型建材产业群
包括水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陶瓷产业、玻璃产业、非金属矿及制品产业、包装产业等产业。目前,长江沿线发展走廊以华新水泥、武穴田镇水泥、恒基砖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初步建成了水泥100万吨/年、5亿块/年灰砂砖、15万立方米/年粉煤灰砌块、20万立方米/年轻质加砌块项目、3000万吨黄砂储运项目、30万吨散装水泥中转站和绿色环保新型墙材等一大批项目。
6、能源工业基地
包括核电、火电、水电、石油及天然气项目、再生能源等产业。建成了大别山火力发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和凯迪电力节能发电,将要建设的黄冈火力发电厂、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工程,浠水核电工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这些产业将促使鄂东成为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
(二)对黄冈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
地方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与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1、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建设设置专业
高职教育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黄冈市的高职院校应树立“用老区精神办好高职教育,办好高职教育服务老区经济”的办学思想,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将专业设置的重点指向黄冈市六大支柱产业群,专业设置定位在“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区域重点产业集群,面向行业企业设置专业。
一是以黄冈市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设好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园林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会计、市场营销等传统骨干专业。
二是随着黄冈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对各类新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黄冈各高职院校应加快应用化工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造价、钢结构建造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通信技术、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纺织技术、微电子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建设,为黄冈市重点产业发展培养急需新技术人才。
三是对现有的专业进行整合,建立专业开发与淘汰机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导致对人才需求变化,就应该及时整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淘汰一批社会需求量萎缩的专业,如动物防疫与检疫、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烹饪工艺与营养和法律事务等专业。
2、对接大武汉,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和服务类专业群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消费电子、创意产业等五大产业,以东风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武汉作为我国的交通中心,正在成为辐射华中、面向全国的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一体化的物流产业基地;同时,武汉市抓住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在物流业、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业、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6大服务领域,形成聚集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因此,办在武汉城市圈内重要成员——黄冈市内的高职院校开办专业的重点也要转向电子信息类专业、汽车制造类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特别是要注意开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急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
3、辐射大别山,发展现代农业及旅游观光专业群
大别山是指鄂豫皖三省的黄冈、随州、孝感、信阳、安庆、六安等6市36县组成的地区总称。自然景观秀美,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又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适合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别山地区也是我国面积较大的贫困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现有经济结构中农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中国茶叶主产区,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都是中国名茶。是我国中药材、板栗、油桐、油茶、乌桕、漆树等经济作物主产区。因此,大别山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选择合适发展的产业,将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寻求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黄冈各高职院校有责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建议继续办好大别山地区大量需要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技术、渔业综合技术等专业;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变化,新开设药学、护理、农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茶艺表演等专业,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4、面向未来,开发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新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经济以知识为基础,在新经济中知识取代物质成为生产、分配和销售的主要内容,无形资本的增长将超过有形资本,企业财富的创造日益取决于无形资产;新经济以IT业为主导,相关的产业分成IT生产产业和IT应用产业;新经济以全球市场为导向,除了大的跨国公司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全球化,除了制造业外,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也向海外经营。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新经济发展诞生的新产业带来的办学机遇,研究与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新材料、光电子技术、光伏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学、电子商务、智能电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加强对“新一代信息产业”聚焦下的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的研究,作好开办“新一代信息产业”相关专业的准备。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重视专业开发与专业建设工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实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Z].
[2]2009年黄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J].黄冈日报,2010.3.24.
[3]朱双华,陈慧芝.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高职专业设置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9-10.
[4]欧小炼等.湖南省高职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思路[J].职教论坛,2009(8):35-37.
[5]王梓林,张世勇.高等职业教育与黄冈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62-65.
Study on Professional Set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EN Nian-you,WANG Zi-li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ke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nd the innovation in the type of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professional settings of th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are important ways to show their own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Only to adapt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regional economy,to realize positive interaction could we find a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settings;Regional economy
A
1 672-1047(2010)06-0026-0 5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6.08
2010-10-2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机制研究”(2008Y391)。
陈年友,男,院长,教授。E-m ail:chennyou@hgpu.edu.cn
[责任审校:蔡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