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外经验看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

2010-12-12易朝红

关键词:营利性民主大学

易朝红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从国外经验看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

易朝红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从高等教育功能和职责的时代扩展,分析以服务于在职的成人学生和传统未入学的学生群体为办学宗旨的营利性高校,以平等主义为立足点、崇尚实用主义、实现高等教育体系使命多元化和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找其生存的空间,论证营利性高校存在的合理性。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营利性大学;营利性教育;教育需求

在传统意义上,高等教育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然而,事实的情况是,营利性大学在一些国家已经被广泛的接受,甚至在一些国家已经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比如美国和日本。正如阿尔赫巴特所说的,“毫无疑问,营利性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现象,而且它还会继续扩张。高等教育体系应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趋势”。[1]

很多时候,人类都是在跟自己的观念作斗争,传统的观念沉淀得太深,以致形成了对新观念、新变革本能的抗拒。大学这一组织是传统积淀最深的少数机构之一。高等教育在过去比大多数其他的人类机构改变得都要少。今天的大学,像昨天的大学一样,也许比社会的其余部分的大多数改变得少;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机构;它或者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接近于衰败,或者像其他人希望的那样接近于一次重大的改造;它将继续变化,但是比它周围的社会变化得要少。[2]258-259

因此,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在普遍意义的接受上还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变化少并不是不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也在不断地发展,逐步从“象牙塔”式的社会边缘地位滑向了社会的轴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自12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和法国以来到移植至整个现代非欧洲世界为止,大学的含义和目的可以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它依靠改变自己的形式和职能以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时,通过保持自身的连贯性及使自己名实相符来保持自己的活力。谁都在谈大学,但是大学作为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我们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具体环境里才能弄懂大学的这些任务究竟是什么。”[3]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力量已经形成,传统高等教育变革和新型高等教育建立的背景已经成熟。本文的目的就是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找营利性大学的存在空间,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平等主义的教育需求

相对保守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并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近代文明的兴起,高等教育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为需要学问的职业和高层次的文职人员服务,学生来自社会的比较处于有利地位的部分,即高等教育从位于社会边缘、与行会相像的地位,前进到了比较中心的位置。当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滑向社会的中心时,高等教育将要对民主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正如赞彻里·卡拉贝尔在《大学的目的是什么?》(What’s College For?)一书中写道:“大学正在进行的事情和我们民族的性质分不开,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许更是这样。”卡拉贝尔非常肯定地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大学正在“变为大众教育,也正处于极大的民主化进程中”。大学吸收各种背景、各种水平的学生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力量所在。[4]135对更大的机会的需求是对大学堡垒的一次很近的冲击——它导致在法律面前更大的平等和在政治进程中选票分配的均衡。积累的传统和现代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抗,对大学来说,正在导致全球范围内最大危急的时代(见图1)。[2]49-50

图1 影响高等教育的对抗的三角

高等教育领域是社会中变革最少的部分,传统比多数其他机构保存更多的相似性。然而,当高等教育从象牙塔的传统地位滑向了社会中心时,传统—社会中心地位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对抗着。传统的稳固、社会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高等教育面临着在传统与变革中取得新的平衡。面对新的挑战,变革的方式有两大类,一大类是在传统的高等教育内部变革,另一大类是建立新型的院校,或者大大地扩充旧时的非大学型院校。

营利性高等教育是回应这股对抗力量的强有力的高等教育形式。营利性高校以服务于在职的成人学生和传统未入学的学生群体为办学宗旨,在满足入学的平等机会以及在不断增加的努力领域内优秀以及对传统的继承这三角的对抗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营利性高校与传统高校对这个模型的平衡不同,它不是从精英主义的教育传统出发来寻找英才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的平衡,它平衡的立足点是平等主义,是高等教育回应民主社会中普遍入学教育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营利性高等教育是民主社会的产物,也是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

二、实用主义的教育需求

大学是职业教育吗?这是每一个传统的大学派人士都将否认的命题,传统的大学因为远离了世俗的职业而保持着这个组织的神秘。文科学习目标和更广泛的实用职业培训目标几十年来还是一直不相融洽。然而,当平等、民主的思想,由大学培育出来,由有识之士高呼出来,然后这种思想扩及到整个社会,再由社会把这种思想回归到大学时,大学还能保持其纯洁的象牙塔地位吗?

高等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这是真命题;但是,高等教育不能进行职业教育,这绝对是假命题。论据如下:(1)民主、平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最简单的一点应该是每一个生存于世的人都应该从事职业,贡献了才能求得回报,这才是平等主义的真正内涵之一。正如杜威充分表达出在民主社会里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启示。杜威说道:社会效率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他认为,人离开了生存手段就无法生存下去,不能谋生的人肯定是其他人的累赘和寄生虫。在杜威看来,除了其他义务外,教育必须为人的职业打基础,必须使人具备独立生存的经济能力。[4]144(2)对职业的定义的不同诠释。否认大学进行职业教育的人士认为,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培养美德、探求真理的场所。然而,他们忽视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从某种意义来说,付出了劳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就是在从事职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传统高等教育人士强调的人文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因为它使哲学家和演说家具备了服务重大社会利益的能力。当然传统人士反对的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功利和实用传统,赞成为学习而学习的传统。当人类在承认社会分工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承认平等主义社会的必要性时,职业含义的扩大化是必要的。因此,即使是传统人士极力否认为职业教育的文科教育,不管他们如何宣扬这些职业的伟大与崇高,终究它们还是职业,是人类职业分工领域中的一种。

大学要能适应民主社会的要求,大学要能适应为社会服务的要求,合适的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从扩大化的职业教育的内涵来说,一切的教育都是为职业做准备的,因此,一切的教育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如果以上论证是合理的,那么营利性大学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就有合理存在的空间。在营利性大学中弘扬了大学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个人挣钱能力、国民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利性大学在促进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培养良好的公民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贡献,这种贡献扩及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加快了民主的进程。

三、使命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没有只有一种大学的只有一个使命这样的事情。过去从来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决不会有。相反,有几个甚至很多竞争中的使命,和几种甚至很多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2]199-200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则是功能的分化。精英高等教育是社会所需要的和对社会有用的;甚至在一个罗尔斯式的具有比较完美的公正的世界,情况也是这样;所有的人能够从更多的知识和正当应用的更高的技能中得益,而且一般地说,他们承认这一点;“差别原则”具有普遍的合法性,在差别原则之下,凭优秀挑选的某些个人将给以比其他人更高水平的训练和使用这种训练的机会。[2]83同时,平等主义强调的普及高等教育也是必要的。在比较高的智力层次,非常强调优秀,但是在不那么高级的学术层次有一个大众化和普遍入学的部门——从而做到同样地既为培养高级人才服务,又为扩大入学机会的现代需求服务。在现代民主工业国家,既要优秀又要平等,前者是英才主义,后者是平等主义——在入学和转学机会方面是平等主义的;在促进最有能力和动机最强的人方面是英才主义的。[2]98-99

克拉克把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1)高度选择性的高等教育;(2)选择型的高等教育;(3)非选择型的高等教育。高度选择型的高等教育是这样一种高等教育,承担为那些以高层次高理智训练为基础的专业招收和培养人才,进行与这种训练有关的科研工作,并使用经过这样训练的人才。选择型的高等教育是这样一种高等教育,承担为依靠或者至少能利用美国术语所谓“本科生教育”所传授的高级知识和技能的现代社会为数众多的职业培养人才。非选择型的后中等教育,按定义向在以前受过教育的或就业到达一定年龄或有工作经历的所有人员开放。[2]84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功能分化和使命多元化的现实,给营利性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空间。营利性高校的发展,并不是说其可以主导高等教育或者取代传统高等教育,它只是整个体系的合作者、协调者,是协调平等主义和英才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种形式。

四、现实市场的教育需求

当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划向了社会的中心,当高等教育与现实社会越来越相互依赖时,平等主义、实用主义和使命多元化以空前的冲击力挑战着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文明的进步而进一步呼唤民主、平等时,高等教育既是民主、平等理念的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民主、平等的有力手段。促进入学机会的普及,致力于差别原则的培养,是真正公正的原则。

在以普及和差别为高等教育体系公正原则的现代民主社会里,营利性高等教育存在的现实土壤已经形成。非公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这种需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过量需求(Excess Demand),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不足,学位数量不够;另一类是差异需求(Differentiated Demand),指学生和家庭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学校。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受资源及组织效率的局限,当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不能全部(如没有足够的捐助资金来成立和运营)有效(所提供之教育服务的效率未能获得教育市场的认可)地满足这两种教育需求时,在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教育市场中,就会有寻利性资金进入,成立营利性教育机构来填充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留下的市场空间。[5]

当平等主义、实用主义和使命多元化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合理概念时,营利性高等教育生存的空间就已经形成了。从这个角度说,营利性高等教育有合理的社会存在性,它的存在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和社会的民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效率及实现高等教育的公正。因此,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并不是判断能否合理存在的本质。而且,即使是为追求“私利”而生产的教育产品,也含有“公益”。教育的公益性主要表现为教育所具有的外溢的社会效益,营利性大学所改变的知识教育的福利化分配方式,并不会改变教育结果的社会效益。成功的商业机构并非以破坏“公益”为代价去追逐“私利”。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用6年时间,研究了平均有近百年历史的18个卓越不凡、长盛不衰的公司后得出结论:这些企业都有“利润以外”的追求,它们追求一组目标,利润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它们为一种核心理念所指引,这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观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有趣的是,它们要比纯粹以赢利为目标的公司赚更多的钱。[6]

因此,营利性大学并不像传统人士所认为的那样,以营利为目的将会妨碍教育公益性的发挥。营利性大学非常有效地平衡了社会公益性和市场需求,他们从关注未入学的群体而同时又关注到市场而受益。在普及和差别为公正原则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对平等主义、实用主义和使命差异化等现代高等教育的责任作出有效回应的营利性大学有其合理的生存空间。

[1] 戴晓霞,莫家毫,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7.

[2]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袁锐锷,文金桃.美国企业大学现象透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 Richard S.Ruch.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伟.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29.

[6] 林建,贺杨.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Profit University Existence

YI Zhaohong

(EducationScienceSchoolof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The existence of profit university i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from the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ofit universities which serve for both adult part-time student and traditional full-time student. The missions of those universities are equal opportunities, advocating pragmatism, realizing diversity mission of higher learning and meeting the real nee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the survival room in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and demonstrate the reasonable of profit higher institutes.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rofit university; profit education; education demand

2009-10-22

易朝红(1983- ),女,江西赣州人,助教。

G648.7

A

1671-2714(2010)02-0019-04

(责任编辑毛红霞)

猜你喜欢

营利性民主大学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留白”是个大学问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
非营利性医院能否变为营利性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