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信俗
——出身平民的精神力量

2010-12-11晓航

产权导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天后宫妈祖信仰

□/晓航

妈祖信俗
——出身平民的精神力量

□/晓航

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将多种信仰和习俗集于一身,包括所有中国沿海地区的宗教仪式以及庙会传统习俗等。

宋代状元黄公度诗“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宋代学者陈宓诗“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明成祖永乐皇帝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说的都是中国民间的一位神仙“妈祖”。2009年10月“妈祖”信俗和中国其他21个项目一起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姓林名默。关于她的生平,说法不一,一说唐天宝年间生人,另一说法是生于宋建隆年间。在闽南方言中,“妈”表示对女性长者或德高望重的女性的最高尊称。“妈祖”一词也较晚出现,是民间尊称的一种。传说林默28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便在福建湄洲的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或现身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据《天后志》记载的有15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16则,分别是: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槎、化草救商、降伏二神、解除水患、救父寻兄、恳请治病、收伏二怪、窥井得符、妈祖诞降、湄屿飞升、驱除怪风、铁马渡江、收伏晏公、收高里鬼等。于是有关妈祖显灵传说愈演愈众,愈传愈神,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初时,妈祖庙只是莆田海边的杂祠。宋徽宗宣和五年赐“顺济”庙额,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赐额。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封崇福夫人,这是对妈祖最早的褒封。之后一路加封,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封号最长达64个字,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五十八年,妈祖和孔子、关帝等一同被列入国家祀典,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妈祖在宋、元、明、清四代从“夫人”到“天后”,成为著名海神,一是与宋、元、明时期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移民和侨民的不断出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是与元代漕运改为海路有关,从此妈祖信仰逐渐扩大,从东南亚扩大到北方沿海地区;三是人们将妈祖视为海神加以崇拜是从民间开始的,进而在朝廷官吏中传播,最终为中央王朝所承认,成为民族的传承。

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如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等琉球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故事。明天启四年,中国水师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

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在台湾有“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而且在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 台湾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而在天津也有“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可以说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其中,天津的天后宫,与台湾北港朝天宫和台湾最早的澎湖天后宫并称世界三大妈祖庙。

天津天后宫也称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坐西朝东,面临海河,最初创建于1326年的元朝,迄今660多年,一直香火很盛。后来的朝代又多次重修。从东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津天后宫建立后船户来往必定祀祷,远近百姓多来祈福。元代张翥诗《代祀天妃角次直沽作》描写了拜祷天后盛况:“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元代朝廷封了天妃,又派官员代祀,可见上层人士对天后娘娘的尊重。来祭祷的人中更多的是船户,清人汪沆 《津门杂事诗》有“天后宫前舶贾船,相呼郎罢祷神筵”的诗句。清人蒋诗《沽河杂吟》中有“刘家巷里如云舶,部祷灵慈天后宫”的诗句。从孟韫徽《津门杂咏》“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携儿结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可以看出成群结队来拜祭妈祖的还有农民。清人崔旭《津门百吟》对祀奉天后的情形带有总结性:“飞翻海上著朱衣,天后加封古所稀。六百年来垂庙飨,海津元代祀天妃。”

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信俗并没有相关的大篇幅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妈祖和关公一样是神化的平民。因为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信仰力量。其中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闽南、台湾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 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猜你喜欢

天后宫妈祖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妈祖祭典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