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如何欣赏"四王"
2010-12-10曹娜
曹 娜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们常常讲到的"四王"指的是明末清初之际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山水画家。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王鉴(1598-1677)是他的同乡,字圆照,号湘碧。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经常与董其昌、陈眉公在一起研究画法,受董其昌影响很大。入清以后,他们隐居乡里,专门从事绘画活动,起着承明启清的作用。王翚(1632-1717)是王时敏、王鉴的学生。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曾负责组织绘制康熙《南巡图》,是绘画史上的巨制。王原祁(1642-1715)是王时敏的孙子,字茂京,号麓台。他们师徒祖孙四人相继在花坛上活动了一百余年。
在初中美术课中如何去学生了解、欣赏"四王"?
首先介绍"四王"继承了元朝四大家的笔墨技巧,在创作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主张摹古,强调笔墨修养。他们的作品具有一种工整稳健,明净清脱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客观上符合清初统治者稳定政治局面的需要,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于是,上至皇室贵族,下至画院画师,凡画山水往往防效"四王"。其中王翚和他的后学被称之为"虞山派","太仓三王"及其后学都被称为"娄东派"。"虞山派"和"娄东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年间,成为三百年来在画坛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正统"画风。
对"四王"的评价,历史上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他们奉为一代宗师。也有的对他们提倡的方法,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评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指出:"纵横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石涛虽没说他批评的就是"四王",但却也表明了他对"四王"所代表的艺术观点的看法。近几十年来,美术界提倡创新,"四王"就作为摹古画风的代表而被说出"只知临古,不知创作,徒为古画的复印机"(俞剑华《中国绘画史》)而被全盘否定。当然,也有的他们说成是"南画发展的最高峰"(董书业《南画研究》)。
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四王"呢?我们认为:"四王"提倡摹古,而且要求"与古人同鼻孔出气"和得"些子脚汗气"(王原祁:《麓台题画稿》),忽视和偏废了创作,有害于中国画的发展。但是,他们刻苦地师临古人,能博学诸家之长,作品中的某些具体表现方法或艺术效果,还是值得我们鉴赏的。
在课上还可以和学生探讨一些在"四王"的作品里可以借鉴的技法。
王翚"自壮岁至白首,日夕临摹",因此,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他的作品适合初学者临习。
王翚作画,笔墨丰富,构图章法变化也多。他的作品,有的工整严谨,有的荒寂萧散,有的意境渲染,有的青绿没色,有的恬淡平远,有的意境深邃。即使是同一作品,其用笔也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这么多种不同的面貌和笔墨趣味同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很少画谱习气,不能不佩服他扎实的功力。他在这方面成就的得来,原因之一是他"看尽古今名画",亦能"集古人之长"所以"下笔具有成处"。更重要的是,他不但师古人,也师造化,比较注意写生。《画征录》里有过这样一段记载:"京口笪侍御入都,王石谷送之。维舟江浒,尊酒话别,讨论六法。石谷指隔岸秋林曰:此参差疏密,丹碧掩映,天然如画也。即为侍御写之"。《南田画跋》里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可见,王石谷在"四王"之中,比较注意写生。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真邱壑,所以,才能表达出这种大自然的美来。
王鉴的《仿巨然小青绿山水页》充分发挥了青绿山水色彩浓丽的特色。但并没有用许多重色堆砌,而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认而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产生不暴不媚的效果。方熏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设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这幅小画页中,石绿用的并不多,所谓"重彩以少为贵",但他却是这幅画的主色,其他如淡赭、墨色等都附之于它,少许的一点石绿,在淡赭的衬下,显得格外神采夺目。这就构成了王鉴青绿山水具有"浓脂艳粉不伤于雅"的效果。
许多人都不喜欢王原祁的画,认为他的作品千篇一律,很少变化。缺少变化固然不好。但并不是说他的作品就无可取之处了。张庚评论王原祁的画。"淡而厚,实而清",王时敏、王原祁祖孙的作品都具有这种"厚"的特色。为了达到这种峰峦浑厚的艺术效果,王原祁发展了干笔积墨的方法,他作画时,"浓淡略分轮廓,既而稍辩林壑之概,次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举一笔,必审顾反覆""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加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渡、溪沙瞭然矣。然后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钩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自密,半阅月而成"。这样反复皴擦,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厚重的趣味。天津著名的山水画家孙克纲吸取和发展了王原祁这种"擦"的方法。这种方法变小片为大面积的擦,用墨浓厚而不滞,整体感很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中要向学生说明"四王"的画对今天的中国画继承、创新仍具有借鉴作用。学习"四王"的笔墨技法,不能像"四王"那样,光在古人、古法里转圈子。白石老人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教育应该继承传统,但目的不是似古人就完了,还必须"借古以开今",创立我们今天的新画风。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艺术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出真正有独立思想,独立艺术见解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宁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