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研究
2010-12-08朱运海
朱运海
(襄樊学院 管理学院, 湖北 襄樊 441053)
基于网络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研究
朱运海1
(襄樊学院 管理学院, 湖北 襄樊 441053)
通过网络平台,从就业方向、就业条件、就业地区、求职渠道、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具有就业方向多元化、就业条件物质化、就业地区分散化、求职途径集中化、社会环境影响加强化等特点.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加强.
就业期望;就业指导;旅游管理;网络调查
就业期望指个人对未来就业的态度倾向,包括个人对能否就业、就业的职业类型以及工作发展成就的自我希望与期待,是个人对自己职业的基本规划与态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职业成就的追求[1].从近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除去行业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客观因素外,从毕业生自身角度而言,其就业期望也直接影响着对未来工作的选择,它是能否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搞清学生就业预期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和提高专业满意度意义重大.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调查问卷,同时在各大论坛发帖、采访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经常访问或使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和网络调查平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根据本次研究需要,在参照有关调查、文献[2-5]的基础上,设计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调查》问卷,从就业方向、就业条件、就业地区、求职渠道、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15天,共有652人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34份,有效问卷率97.2%;87人参与了采访、讨论;在被调查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3.1%,女生占总人数的56.9%.
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2.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期望
调查数据显示,首先选择在传统旅游部门(旅行社和酒店)就业的人仍是大多数,占总人数的 51.2%,其中旅行社仍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单位. 从表1可知,有33.9%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旅行社相关职业,且其中的大部分都选择做了导游. 很多受访者表示,导游是相对好进入的一个行业,只要具备开朗外向的性格、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都可以胜任此项工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导游在社会中是受到赞扬和肯定的,社会大众对导游这一职业存在羡慕和好奇心理,认为这是一项收入多且轻松愉悦的职业. 其次,就业方向灵活化,从表1可知,除了有19.4%的人选择考公务员外,有21.2%的毕业生选择了“非旅游相关职业”,可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选择更加灵活多样. 由于旅游行业对于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所以本专业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调查发现,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为实现发展目标掌握相关技能(如职业资格证、外语能力等)的比例高达63.9%.
表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分布表
2.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条件期望
在“影响您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的调查中,有 47.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薪资福利”,历来被认为对择业比较重要的“个人兴趣爱好”只占到22.4%,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得到锻炼,有发展机会”、“职业的社会地位、稳定性”也只占到11.7%和11.2%(见表2). 这表明,旅游专业学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要的位置,把经济收入作为评价职业的主要标准. 这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出现重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 这表明,现在的学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现实因素,物质化趋势在加强.
表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条件分布表
进一步采访、讨论发现,受访者的就业期望中普遍存在一个观念:眼前能获得一份与同届毕业生相比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就业之路就算走得比较成功了. 他们很少考虑所选职业今后是否能让个人才能得到锻炼发展,更少考虑工作的稳定性.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会在获得一份工作的同时寻觅更好的工作,随时准备跳槽,并认为只有在不断地跳槽中方能显现自身的价值.
2.3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地区期望
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国内发达城市(占37.1%)依然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点,这与旅游业本身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国内发达城市的经济条件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较高,对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更大,在发达城市就业有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很多毕业生(占28.7%)想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发展. 国外旅游方面成熟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是毕业生们所渴望的,但实现这一目标本身需要毕业生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包括毕业生自身的经济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向这条道路上发展的选择. 另外,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看好国内发展中城市及偏远城镇乡村的旅游业发展建设(共占34.3%),认为在这些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从事带有拓荒、创业性质的工作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但是较差的工作环境及微薄的工作待遇使他们望而却步. 总之,期望就业地区与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成正相关趋势.
表3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地区分布表
2.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渠道调查
关于“找工作的主要途径”的调查(见表4)表明,47.9%的毕业生选择了现场招聘会这种求职方式.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就业难,求职时必须通过参与招聘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加深彼此的印象,从而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其次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进行求职. 把“学校、老师推荐”作为就业途径的仅有10.9%,这和 “关系介绍”的比例相当. 进一步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关系介绍”的态度比较暧昧——既不屑又羡慕. 其实,良好的人脉关系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关系不是人人都有,它要靠平时的社会交往来获得,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能够把握对自己有利的社会资源并加以运用,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所看好的重要一点. 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特别是将来想要走上管理岗位的毕业生来说,能够在在校期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大学生之所以青睐“现场招聘会”和对社会资源掌握不足有很大关系.
2.5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环境影响调查
在“您希望未来工作月收入是多少时” 的调查中,有40.6%的学生选择“1000~2000”元,甚至还有30.2%的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下”,仅有29.2%的人选择“2000元以上”.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影响下,对用人单位能提供的月收入已经不做过高期望,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能够适当体现自身价值的薪资定位都可以接受. 甚至有30%多的毕业生接受800~900元的初始工资,但他们都强调了一点,能够接受这种工资待遇的前提是在他们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能够得到提升和加薪.
表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职渠道问卷分布表
在“您是否接受从基层服务干起的工作”的调查中,有 82.3%的学生表示愿意从基层干起,仅有 17.7%的学生反对. 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旅游专业大学生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现象普遍持批评态度的舆论导向之下,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认识到旅游行业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您是否受社会环境影响降低了自己的就业期望”调查中,有 79.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就业期望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表明学生们对于社会环境的关注增强了,能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
在“目前政府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对您是否有帮助”的调查中,有 58%的人认为“有帮助”,20.5%的人认为“无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还有 21.5%的人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也表明相关部门在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方面还要更细致和更有针对性.
3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的特点
3.1 就业方向多元化
调查表明,当前旅游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打破了以往仅在旅行社和酒店就业的局限. 许多毕业生能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发现自己更擅长的工作领域,从而实现就业.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也开始增强,这种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也是当代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新趋势的体现. 不过,这种趋势可能造成专业教育人才的外流,从而导致本行业长期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和增加学生就业的风险和难度. 基于现实的就业压力,有限制地鼓励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或进入其他行业发展,能有效地缓解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但是,从长远考虑,应调整专业教育的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充分尊重人才市场的信息和趋势,使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更多地为行业服务,提高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优先认可度.
3.2 就业条件物质化
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评价职业时,把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的标准.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将市场价值规律运用到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将“薪酬福利、经济效益”、“工作环境”等作为对职业是否理想的评价标准. 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了重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的趋势,形成了一种强调职业的经济利益、物质待遇和生活环境的“经济价值型”择业观.
3.3 就业地区分散化
虽然很多毕业生仍旧选择到国内发达城市发展,但是扎堆的现象已不像过去那样严重. 一些毕业生能冷静分析目前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状况,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发展计划,投身到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工作. 近几年国家对服务西部的大学生的诸多优惠政策以及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使大学生能弱化地区间的差异,更加理性地分析就业地区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从而使就业地区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3.4 求职渠道集中化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工作难找,求职时必须通过参加招聘会,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接触以加深彼此的印象,从而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因此,有47.9%的毕业生选择了现场招聘会这种求职方式. 其实,从求职成功概率上来说,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也未必就能提高就业成功率.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积累,对社会信息、社会资源的积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毕业生的能力问题. 在毕业时,能够将社会资本当做自己竞争优势的学生为之甚少. 除了现场招聘、媒体招聘、学校推荐等方式,能够利用关系介绍及其他社会资源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仅为19%.
3.5 社会环境影响加强化
社会舆论环境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定位期望降低. 面对“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的舆论批评,毕业生们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于属于第三产业的旅游行业,毕业生们将要面对的大多是服务性工作,过去很多毕业生对本科学历从事最底层服务业无法认同,社会大众包括学生家长本身也会对那些投身社会底层服务业的大学生投去异样的眼光. 但是现在,舆论正逐渐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有82.3%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基层服务工作. 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工作报酬毕业生也有比较理性的认识,有40.5%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后的月薪可在1000~2000元,薪酬期望基本趋于合理,而薪酬期望的合理化对于旅游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趋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有更多毕业生能为自己设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实现就业,这是近年来上到国家下到各地方政府、高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就业帮扶指导工作初见成效.
4 关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首先应加强思想上的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许多大学生受传统落后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以为一次就业就是终身就业,害怕首次就业失败就会对人生产生巨大不良影响,因而把第一次就业看得非常重. 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考虑得过多,缺乏到基层、到艰苦行业锻炼、工作的思想准备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各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让大学生在就业时转变传统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从国营向民营转变,从白领向蓝领转变,从“精英学子”向“普通员工”转变. 其次主要在行动上加强引导. 学校除了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提供相关就业技能培训等,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学校应在起步之前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 学校要帮助学生理清创业条件,认清创业风险,使大学生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参与自主创业,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一步步稳扎稳打,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2 家庭支持帮助就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作为大学生最亲近的人群,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传授经验但不强行干涉或包办;要多给予求职中的毕业生鼓励和信心,必要时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让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
4.3 社会营造就业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方针政策;有能力的企业单位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为毕业生就业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对应届求职者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社会各界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其自我发展.
4.4 学生调整就业期望
随着旅游管理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我们的学生、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对这一点充满信心.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自身,不但应该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就业期望,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求职的浪潮中占领先机,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就业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1] 曾向昌.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 高教探索, 2007(2): 110-112.
[2] 朱运海.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期望调查研究[J]. 襄樊学院学报, 2008, 29(6): 85-89.
[3] 高明生, 李丽霞. 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8): 47-48.
[4] 谭平祥.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中国统计, 2004(3): 33-34.
[5] 李宏伟, 孙 祥, 方 留, 等. 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1): 149-152.
(责任编辑:刘应竹)
Employment Expectation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Based on Web-based Survey
ZHU Yun-hai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fan 441053, China)
It investigated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graduates from employment direction, employment conditions, employment areas, job-hunting channel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the network plat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direction diversified of employment, conditions materialized of employment, regions decentralized of employment, means centralized of employmen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increased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t suggests that the career guidance should attract attention from the schools, families, society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Employment expectation; Career guidance; Tourism management; Web-based survey
G40-034
A
1009-2854(2010)02-0058-04
2009-09-21;
2009-10-27
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0636)
朱运海(1980-), 男, 湖北襄樊人, 襄樊学院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