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悬臂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设计分析
2010-12-08张昆鹏郭浩勋
张昆鹏,郭浩勋
(1.海南京创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25;2.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7)
0 引言
近年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促进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是常见的结构形式。 剪力墙具有较大的刚度,是一种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小、破坏程度低。 经过延性设计的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等结构,能抵抗强烈地震,在地震中具有裂而不倒的良好性能[1]。 高层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较钢结构差,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其承载力,并取得较好的延性性能。
根据受力特点,剪力墙可分为悬臂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壁式框架等几种形式。 其中悬臂剪力墙是其基本形式。 笔者试对悬臂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设计进行探讨。
1 悬臂剪力墙的特点
1.1 受力特点
悬臂剪力墙的每个墙肢相当于一个独立悬臂构件。 墙肢自身截面上的正应力呈直线型分布,沿墙肢的高度方向上不发生突变, 也不出现反弯点。具体受力特点如图1 所示。
1.2 设计要求
悬臂剪力墙可能出现弯曲、剪切、锚固或施工缝滑移等多种破坏形态。 剪力墙的设计,要求防止出现剪切、锚固、滑移等破坏,充分发挥弯曲作用下的钢筋抗拉作用,使剪力墙具有良好的延性。
2 悬臂剪力墙的承载力计算
图1 悬臂剪力墙的受力图Fig.1 Force of cantilever shear wall
悬臂剪力墙承受竖向重力荷载(某些情况尚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并同时受到水平作用(地震或风)。 而高层建筑剪力墙主要受到的水平作用力。
2.1 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验算剪力墙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时, 假定截面保持平面,不考虑混凝土受拉、受压的本构关系,混凝土受压区按等效矩形应力图简化。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假定,在剪力墙腹板中1.5 倍的受压区范围之外,拉区分布筋全部屈服,中和轴附近拉压应力都很小,压区分布筋应力很小。 因此,计算时忽略1.5 倍压区范围之内分布筋的作用, 采取了如下的计算方法[2]。
式中:N 为轴向压力设计值;AS、A's为受 拉区、受压区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F'y为剪力墙受压钢筋强度设计值;e0为偏心距;a's为剪力墙受压区端部钢筋合力点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2.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剪力墙斜截面设计旨在通过计算确定墙中水平钢筋,防止发生剪切破坏。 偏压构件中,轴力有利于抗剪,但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有利作用就会减小,因此对有利轴力的取值有所限制。 偏拉构件中,轴力不利于抗剪,需考虑轴拉力的不利影响。验算方法[2]为
式中:V 为剪力墙截面剪力设计值;hw0为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λ 为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A 为剪力墙截面面积; Aw为T 形、I 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面积, 矩形截面时应取A; S 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公式(2)为偏压构件的验算方法,若是遇到偏拉构件,括号内加号改为减号。
2.3 施工缝的抗滑移承载力
按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要防止水平施工缝处的滑移破坏。 考虑了摩擦力的有利因素后,要验算通过施工缝的竖向钢筋是否足以抵抗水平剪力。当配置的竖向钢筋不足以抵抗时,须设置附加插筋。验算方法[2]如下。
式中: Vwj为水平施工缝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As 为水平施工缝处剪力墙腹板内竖向分布钢筋、竖向插筋的边缘构件(不包括两侧翼墙) 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fy为竖向钢筋拉强度设计值;N 为水平施工缝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不利轴向力设计值,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
3 悬臂剪力墙的延性设计
对剪力墙进行延性设计是为了保证剪力墙的塑性变形能力,进而耗散相当多的地震力,以期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要使悬臂剪力墙具有良好的延性,就要充分发挥剪力墙中延性钢筋的抗拉作用,使剪力墙的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考虑。
3.1 减小截面受压高度或增加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在弯曲破坏条件下,影响剪力墙延性的因素是相对受压区高度,减小截面受压区高度或增大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均能增加截面的极限曲率,从而提高剪力墙的延性。 其具体方法为:
(1)在墙肢两端设置暗柱或端柱。暗柱或端柱内箍筋可以约束混凝土, 提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端柱形成的边框还能阻止剪切裂缝迅速贯通全墙,对抗震性能很有利。在腹板混凝土酥裂后,端柱仍可抗弯剪,剪力墙不致倒塌。 试验表明,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 设有暗柱的剪力墙比不设暗柱的剪力墙多消耗地震能量23%左右。
当墙肢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不能满足抗震要求时,还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增大墙肢边缘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2)墙肢端部设置钢骨。 试验表明,压弯破坏的无边框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达到最大荷载时, 端部钢骨均屈服。 钢骨屈服后,周围混凝土剥落,产生剪切滑移破坏或腹板剪压破坏。设置钢骨暗柱,且钢骨强轴与墙肢长方向平行,可以提高剪力墙平面外刚度,防止平面外错断破坏,提高剪力墙的延性。
3.2 提高塑性铰区的变形能力
塑性铰的位置可以通过配筋设计加以控制,但由于剪力墙底截面弯矩和剪力均最大, 塑性铰通常在底部截面出现。 故应使剪力墙的塑性铰限制在底部加强区,通过抗震措施提高变形能力,以增加剪力墙的延性。 塑性铰的长度一般为0.3~0.8 倍墙肢截面长。 适当提高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相邻范围的承载力、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剪力墙的抗震延性非常有用。
3.2.1 合理确定底部加强区高度
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包括底部塑性铰范围及其上部的一定范围。 一般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 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3.2.2 提高底部加强区抗剪能力
对底部加强区的剪力设计值适当放大,以求墙肢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应当注意, 规范规定的放大系数是以超配钢筋不超过计算配筋10%为前提的, 在放大剪力的同时,不能随意增加受弯承载力。
3.3 防止剪切破坏
在塑性铰区,首先必须按强剪弱弯的原则设计,用截面屈服时的剪力进行抗剪验算, 保证在抗弯纵筋屈服前墙体不被剪坏。 其次要严格控制剪压比和墙分布筋数量,防止腹板混凝土剪切破坏。剪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可以通过配置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防止。斜压破坏可通过限制受剪截面的剪压比避免。
剪压破坏是最常见的剪切破坏,其过程为:墙肢在水平和竖向力作用下,出现水平裂缝或细的倾斜裂缝,随着水平力的增大,出现一条逐渐延伸的主要斜裂缝,从而引起混凝土受压区减小。 斜裂缝尽端的受压混凝土在剪压复合应力作用下被破坏,水平钢筋屈服。 应通过加强配筋构造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3.4 防止施工缝处滑移破坏
剪力墙施工均存在水平施工缝,由此形成薄弱部位。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这些部位可能出现滑移破坏。 这种滑移破坏主要依靠竖向钢筋和施工缝处摩擦力抵抗,因此,要对剪力墙施工缝处的竖向钢筋进行验算。 验算时可忽略混凝土的作用,考虑轴压力的摩擦作用和轴拉力的不利影响。 由于施工缝处竖向钢筋处于复合受力状态,应对钢筋设计强度予以折减。 进行轴向力计算时,受压时有利,重力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0;受拉时不利,取为1.2。
3.5 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墙肢应配置分布钢筋。 分布钢筋具有抗弯、抗剪、减少收缩裂缝等作用。 竖向分布钢筋过少、墙肢端部纵向钢筋屈服时,裂缝宽度大。 横向分布钢筋过少时,斜裂缝一旦出现就会发展成一条主要斜裂缝,使墙肢分为两半。 竖向分布钢筋也起到限制斜裂缝开裂的作用。
4 结语
针对悬臂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和材料性质, 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承载力。根据剪力墙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强配筋构造,可以实现剪力墙的良好延性性能。
[1] 方鄂华.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JGJ 3-2002、J 186-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6] 张维斌.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及工程实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国胜. 混凝土结构设计禁忌及实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