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探索
2010-12-08蔡仁赐
蔡仁赐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探索
蔡仁赐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机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汇总和监督各高校的统计结果的工作量庞大,使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成为客观需要。为了使中介组织保持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必须明确中介组织的职能,并严格把关中介组织应具备的条件。
就业;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是一种与企事组织、政府组织互补的制度安排,可以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中介组织。现代中介组织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市场化、专一性、服务性和营利性,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营利性中介组织是中介发展的主流。中介组织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包括信息调研、技术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教育评估、商标和专利代理、法律服务、劳动就业、投资融资等等。
一 建立教育中介组织的政策依据与社会经济条件
教育中介组织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必然要转移一些事务性、专业性的职能,要依托于教育中介组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仅仅依赖教育主管部门,明显不足,让中介组织依法参与一些日常管理事务成为必要。这样做同时增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为保证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重大决策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设置和学位评议与咨询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提出:“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高校扩招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极为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统计和公布,实际上被高等教育主办者——政府(政府主管部门)垄断,统计主体单一,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让独立的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可以改善这些问题。
二 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
让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必要性,直接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质量问题。
1.一些地方的就业统计报表方便高校作弊。
G省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按照如下格式报告毕业生就业状况:
毕业生姓名工作单位证明人证明人联系方式张三月亮超市李四13xxxxxxxxx
表格的上方要注明学校和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不需要填写单位地址,证明人是了解该生(张三)的就业状况的任何人。这种统计方式,似乎重视就业证据,但其实方便高校作弊。高校只要随便找一个所谓的证明人李四,写上他(她)的电话号码,并让他记住,当有人咨询张三的就业情况时,就告诉对方:张三确实在“月亮专卖店”工作。关于张三的工作职位、时间和薪水等的咨询,李四随便可以应付过去。只要机制有空子,人们永远会找到很多方法去钻这个空子。可想而知,在越来越层级化的高校管理中,层层施压,为就业率“注水”是多么方便。最关心毕业生就业的不是高校领导、不是教育主管部门,而是毕业生自己及其父母。但上面的统计格式,不能反映他们的意见。尽管他们的意见有时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但他们是当事人,其意见不可或缺。即使这种统计格式进一步完善,加入了学生和家长的电话、E-mail、QQ(群)等等因素,但教育主管部门限于人力、技术、部门利益等因素,理论上就无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水分”问题。
2.公众无法方便查询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统计数据。
每年各个高校必须把本校各专业的最终就业情况,按要求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近日,笔者曾经设法想从任何网站上查询2005年以来,全国以及部分省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统计资料,最后却无果而终。公众不能方便地查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数据,只能听取官方零星的口头报告。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剥夺。为什么不及时公布统计数据?原因无非存在于如下选项之中:一是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低,甚至拖拖拉拉;二是就业率统计结果不符合教育主管部门的意愿(相对太低或者太高),需要时间进行调整;三是公布原始数据会招来传媒和公众的讨论,“人多嘴杂”,不符合有关部门的利益;四是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导致信息公布缺失。2008年6 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囊括省内109 所高校就业状况的《2007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据《中国青年报》,这本“江苏省大学生就业白皮书”的发布,将江苏省教育厅推向风口浪尖,引来各方普遍质疑。这或许就是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公开高校就业统计数据的重要原因。
3.毕业生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的重要原理。
2004年12月,教育部部长周济说:“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这句话所说的就业率,可谓是基本要求。由此可以推测,当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实际上不会很高。但根据各种媒体对官方信息的零星报道,毕业生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任何高校、任何专业基本如此,现在动辄90%以上。各高校网站在自我简介中,数字更高,95%、98%以上并不少见,极个别高校达到100%。这自然让公众无法相信。虽然高校扩招并非意味着就业困难,但也并非意味着毕业生越多,就业的毕业生也就越多。
毕业生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的重要原理之一,主要有两个逻辑要点。第一,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计算整个地区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例如90%),各高校为了自身的政绩,要努力使本校的就业率不得低于这个平均就业率。于是,这个平均就业率变成了高压线。第二,因为高校众多,总有一部分高校的就业率统计结果高于上一年整个地区的平均就业率(例如高于90%)。这必然会提高本年整个地区的平均就业率,使本年的平均就业率比上一年的更高。于是,明年各高校的就业率将会更高。这种情况周而复始,毕业生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就业率成了“面子工程”。可以预见,除非人工修改就业数据,不久的将来,就业率将达到其极限100%。据介绍,从2005年起,黄冈师范学院运用激励手段促进就业工作,教学院系实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制”,“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湖北省当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的院系及其党政领导不得评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得少于80%,达到95%以上才可评为优秀。”但高标准地规定就业率底线的作法,不适合就业工作。学生就业与否,最终由人才市场的需求决定,而不是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或系部领导决定。从就业率上高标准地划线,必然会制造高压气氛,滋生普遍作弊的制度环境,数据出官,数字生钱,最终会使就业率作弊合法化。
4.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对就业质量的关注不够。
在一些地方的就业统计实务中,“在街上摆地摊擦鞋是就业”、“在家里暂时帮家人看小卖部是就业”、……如此类推,就是闲着在家里,有时帮忙种地,也可能是就业。这样,毕业生都能就业,就业统计还有什么意义?人类既然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生活,就业就存在质量之别。那种不看就业质量、不看就业满意度,而一味地要求学生转变观念的讲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宗旨。俗话说得好:“站着说话腰不疼”。根据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的报道,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和统计较为科学和全面。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毕业后一年内的就业状况统计,包括就业状况(无业、兼职和全职)、职务、薪金、职业潜在发展、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度以及对学位的需要程度;另一方面是跟踪调查,它被设计为三次跟踪,跨度长达学生毕业后10年。
就业率的“水分”不可小觑:第一,虚假的就业率信息会给考生、家长及社会带来误导;第二,影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科学决策;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校给就业率“注水”,必然要求师生员工参与造假,甚至逼迫师生员工做假,不利于诚信道德教育。不过,综上所述,虽然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跟高校有关,主要责任却难以归结于高校。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统计,不但在知识和技术上缺乏科学性,更主要的是,在统计过程与数据公布的机制上政事不分,透明度差,缺乏公信力。这样,就产生了让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化、专业化、科学化的需要。客观上,让中介组织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已势在必行。
三 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的职能和必备条件
1.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的职能。
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的基本职能:(1)汇总全国高校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统计数据;(2)对各个高校的数据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进行科学抽查,并公开抽查结果;(3)向社会公布就业率作弊的高校;(4)有序公布各个高校上传的就业统计原始数据(含有每个学生的就业信息,原始数据涉及学生个人信息的部分,可以设置查询权限,只允许学生本人查询。可以允许有研究需要的学者查询,但要求提交实名申请,还可以要求交纳一定的复制费和邮寄费等。但不应当对毕业生查询自己的信息设定任何限制,他们是重要的当事人和证明人),而且每年的原始数据最少保持公布一周年;(5)按照各种标准计算并公布就业率(高校向师生和社会通报就业成果,经常只有一个数字,即全校的最终就业率,只字不提就业统计的详细情况。这使就业统计的结果失去了作用),如专业、地区、性别、民族、高校类别等等;(6)不断研究和完善就业统计及其数据公布的科学性、便捷性、通俗性。
2.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应当具备的条件。
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是中介组织的三大基石。它们既不能依附于政府也不能依附于高校,要保证自身在组织上、经济上和运行上的独立性。这是保证中介组织的工作成果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认可和信赖的首要前提。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不能凭借职权,干预中介组织依法从事毕业生就业统计活动。
(1)高校就业率的高低,跟中介组织成员的升官发财没有任何关系。就业率高低的本身,既不能影响中介组织成员在政府中的地位,也不能影响他们在中介组织中的行政级别,更不能导致他们“横财广进”。他们的职责在于科学地审查各高校的就业统计数据,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开性。
(2)中介组织的主要成员及其亲人密友,不得在负责范围内的高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中担任相关职务。这样可以避免“独立性威胁”, 其中的道理跟法律上关于“回避”的原理一致,并不深奥。
(3)中介组织的经费来源及其金额跟就业率统计结果的高低无关。其经费中的一部分由政府或者高校支付,但这种支付是法定的、既定的,不受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意志所左右。(另外,可以允许中介组织依托网站适当从事广告活动,获得收入;也可以允许中介组织募集和接受企业界的赞助;还可以把对就业率作弊的高校的罚款作为奖金划拨给中介组织等等。)在委托授权上,中介组织最好由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政府办公厅授权,而不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授权,以避免教育部门利益对中介组织的干扰。
(4)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足够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工作人员,保证独立性和专业性。
(5)中介组织不得随意更改已经正式公布的就业统计数据。这是防止中介组织和高校串通,试图侥幸作弊的必要一环。数据按照规定时间一经正式公布,中介组织原则上不得修改本组织的统计结果。为此,在以电子形式公布统计结果的同时,中介组织和高校应当把同样内容的纸质版本送交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6)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能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切实保证中介组织受到公众和法律监督。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按规定时间正式公布以后,如果毕业生、高校或者公众发现了虚假数据,而中介组织却不能事先发现,它可能要负法律责任,而不只是道德责任。例如,如果毕业生发现所公布的数据与自己的就业状况不相符,他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可以获得奖励,而这种奖励的奖金被强制取自中介组织。又如,如果某中学生或者家长在报考时参考了中介组织公布的错误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导致他们在择业择校上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他们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获得经济赔偿(譬如要求赔偿或者代支学费、杂费、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等等)。这就像会计事务所负责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那样,如果审计报告导致企业的股东作出错误决策,那么,会计事务所可能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严重者可以使会计事务所关门大吉,责任人被刑拘。
(7)全国范围内存在不止一家同类中介组织。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最少应当存在两家。全国高校众多,让多家中介组织在既定的制度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竞争,以持久保证中介组织以优越的技术和效率,服务于公众、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全国已经存在大量的教育服务组织和各种传媒网络公司,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和竞拍的方式,确定参与毕业生就业统计的中介组织,不宜采用行政指定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政府公开、公平的形象,增强中介组织负责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宣传就业统计政策的作用,展示政府励精图治的决心。
(8)要求各高校在本校的网站上公布本校就业统计的原始数据。政府应当要求高校把就业统计的原始数据送交中介组织的同时,在本校的校园网上公布,供毕业生和在校生监督。(高校一直以来不向社会和全体师生公布就业统计的详情,令人玩味)每年的最终就业统计数据,从结束统计之日起,应该在本校的网站上公布最少一周年。而且,数据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为此,政府应当要求高校同时向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一式两份纸质数据。高校负责人应当在纸质数据上签字、盖章,承诺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内,所提交的就业信息正确无误。
1李世根:现代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与运行的若干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7-69
2国发[1994]39号: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S].(十四)
3中发[1999]9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1
4吴跃: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02):48-49
5教学厅〔2004〕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S].
6李润文:江苏就业白皮书:服务不成反挨骂[EB/OL].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7/04/content_2250116.htm,2008-7-4/2009-5-3
7原春琳:教育部部长:奖励毕业生去艰苦地区和行业就业[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7/3048473.html,2004-12-11/2009-5-3
8余国宇:地方师范院校建立就业激励机制必要性浅析——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22-25
9姚达: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统计[J]. 世界教育信息,2008(10):86
OnIntermediaryOrganizationsInvolvingintheStatisticWorkofUniversityGraduate’sEmployment
Cai Renci
The current statistical system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some problem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workload of the work is enormous and supervision for the statistical result is difficult . So it is necessity that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statistical work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In order to perserve the independence of statistical work, the specialty and the authority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functions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to strictly examine the prerequisites in delegating to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employment; higher education; 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ClassNo.:G650DocumentMark:A
郑英玲)
蔡仁赐,硕士,讲师,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罗定。邮政编码:527200
1672-6758(2010)02-0030-3
G65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