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以“冰雪”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0-12-08刘洋田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雪场滑雪场哈尔滨市

刘洋,田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由于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丰富的森林、冰雪旅游资源,以“冰雪”为特色运动项目为主的旅游业必然在这块特色土地上孕育而生,随着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以冰雪项目为主的相关体育赛事活动必将带动第三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哈尔滨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对策,并为哈尔滨特色体育产业提供参考。

1 哈尔滨市以“冰雪”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滑雪场现状

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周边已有雪场37家[1],是我国拥有雪场最多的城市,除亚布力滑雪场的条件和设施为一流外,新建的一些滑雪场在雪道长度、雪场设施、接待设施等方面都趋于完善,另外,亚布力、帽儿山、二龙山龙珠、乌吉密以及玉泉狩猎场等滑雪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完善设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滑雪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冬会期间,省政府雪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37项,其中哈体院帽儿山滑雪场4项、亚布力33项包括竞技比赛项目20项、基础设施14项、接待设施3项目,项目总投资23.7亿元 。这些经济上的投入,大大提升了滑雪场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另外,据假日办统计:哈尔滨市每年滑雪旅游接待人次达500万之多,带动消费达几十亿元,促进了税收和当地城乡发展。目前,哈尔滨市滑雪场正从房地产业、教育培训、餐饮、旅游业、滑雪装备和滑雪交通几个方面构筑滑雪产业系列。

1.2 滑冰场现状

哈尔滨拥有室内滑冰馆5个,分别是黑龙江省速滑馆、黑龙江省滑冰馆、哈尔滨冰球馆、黑龙江省冰上综合训练馆和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值得一提的是哈体院大学生滑冰馆,夏季面向社会开放,一些企事业的职工应邀在一起打冰球,体验着夏季室内冰球的快乐。哈体院的教师还组建了滑冰俱乐部,吸引了千名青少年学员在室内滑冰馆练习滑冰,室内滑冰馆的建造给喜欢滑冰的青少年和运动员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哈尔滨市夏季滑冰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免费冰场的数量已达100多处,有一定规模的有冰城最大的位于道外维也纳音乐广场的生活报万米公益大冰场、道里区公益大冰场、马家沟河香坊区段的黛秀湖大冰场及防洪纪念塔附近的松花江大冰场。这对于那些热衷于冰雪项目的爱好者无疑不是件欣慰的事情,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比如说餐饮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等,巨大的商机牵动着哈尔滨市各行各业的脉搏。

1.3 哈尔滨独特的冰雪旅游地域文化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冰雪旅游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必将带动哈尔滨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和谐发展。哈尔滨地处中国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丰富的森林、冰雪旅游资源,哈尔滨冬季较为漫长,雪期长达5个月,为开展滑雪运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等环境条件。例外,哈尔滨在长达半个世纪俄罗斯文化的熏陶下,早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俄罗斯文化已渗透到哈尔滨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哈尔滨的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并已形成了独具俄罗斯特色的哈尔滨地域文化。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雪场建设都有突出俄式风格的特色。

每年冬季,哈尔滨市大大小小的街道、公园和学校都相继建起冰雕和冰灯。尤其是在哈尔滨太阳岛冰雪大世界,每年都要举办冰雕艺术展,还设冰雕创作比赛,国内外许多冰雕作家来此一展身手。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特别是“哈尔滨冰雪节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冰洽会”)成为来自近50个国家、10万多中外客商交流的重要平台,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5届,获得了“夏有哈洽会,冬有冰洽会”的美誉。在群众体育方面,哈尔滨市政府每年都举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每年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冰雪活动,这些都是为哈尔滨大力营造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氛围,树立哈尔滨国际冰雪旅游名城新形象。喜爱滑冰、滑雪运动的世界各地的人们相继来到哈尔滨感受冰雪文化的气息,享受冰雪文化带来的快乐,购买具有冰雪文化为特色的体育产品。冰雪文化促进了餐饮、娱乐、通讯、住房、旅游、交通和服装业等的快速与协调发展。

2 哈尔滨市以“冰雪”为特色体育产业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滑雪场经营状况不良

目前,哈尔滨市一些政府型的滑雪场和一些民营企业滑雪场都面临着亏损的问题。有些滑雪场由于雪场建设规划不合理,在加上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政府政策导向偏差,使一些滑雪场失去应有的市场效益。有些小雪场由于设施简陋,成本低,大打价格战,相互排斥、恶性竞争,导致了经济效益的滑坡。

2.2 冰雪相关的人力资源的匮乏

无论是滑雪场、企事业单位,“人力因素”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哈尔滨市滑雪场普遍缺乏高水平的雪场管理人才和滑雪专业的教练员,服务标准体系和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滑雪场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从小的乡镇上招聘来的,本身素质较低,又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服务水平差,服务不规范[2]。调查发现,各个雪场的负责人都为教练资源不足而发愁,很多游客也为找不到教练而抱怨。滑雪教练严重匮乏,在数量上根本无法保证游客的需要,尤其在旅游旺季,这种矛盾更加突出[3]。

2.3 滑雪用品产业落后

据调查,哈尔滨市各大雪场提供给游客的雪板大多是一些中级旅游板,如以“菲舍尔(Fischer)、 沃克(volkl) 、海德儿(Hade)、所罗门(salomon)、阿托米(atomic)、金鸡(Rossignol)”为主的国外生产的滑雪用品,像菲舍尔、金鸡、沃克等企业有近百年历史。有很多雪场的大多数滑雪板是从邻国日本进口的滑雪板。在我国建国初期,我国高山运动员使用的滑雪板就是日本友人赠送的,可见我国滑雪用品生产是相当的落后。从我国滑雪板生产企业实力上看,9010赞助了很多知名的队员,是国内最好的雪具生产厂家,但还是和国际水平的有一定的差距,国内雪板大多数是在南方生产。尽管国外中高级竞技滑雪板较为昂贵,但是一些高端收入的人群总是乐于购买,而收入较为中等的人群却敬而远之。由于缺乏滑雪板专业的技术和资金,使我国滑雪相关用品价格高居不下,这将阻碍滑雪运动大众化和滑雪产业的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以“冰雪”体育赛事宣传,推动哈尔滨市冰雪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对哈尔滨的影响是深远的,曾参与申办与筹备第三届亚冬会的有关人士仍记得,当年到国外申办之时,很多外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有个城市叫哈尔滨,更不知道哈尔滨在哪里。哈尔滨,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这次洲际冬季综合运动会成为了哈尔滨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对很多哈尔滨市民来说,这一次亚冬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因为亚冬会,哈尔滨建成了标准的亚布力滑雪场,从此以后更多的哈尔滨人喜欢上了滑雪,滑雪成为冬季不可或缺的户外时尚运动。

一项体育盛会的承办,其意义已远远超越竞技运动自身的范畴,往往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很多城市,因为一场大型赛事而令城市建设提速。沈阳因承办2001年“十强赛”而享誉中外,被誉为“中国足球的福地”。而武汉,则因举办城运会,20亿元的投放让武汉体育基础设施得以飞跃发展。一场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实现大跨越,已被无数的实例证明。而其所产生的聚焦效应,更会令举办地获得这一当代经济最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哈尔滨通过举办2009年大冬会使哈尔滨市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扩大和完善雪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满足比赛需要。这样,借助赛会的东风,已使哈尔滨市区域经济有一个飞跃性发展[5]。以亚布力为例,大冬会雪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37项,其中帽儿山4项、亚布力33项包括竞技比赛项目20项、基础设施14项、接待设施3项目,项目总投资23.7亿元[6]。冰雪体育赛事是哈尔滨市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尤其是在各项冰雪运动及其相关赛事的依托下,势不可挡,有如健身中心,为百姓参与体育活动新辟蹊径;有如城市名片,让一座城市增添个性魅力,对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作用深远。有如强力助推器,推动哈尔滨市冰雪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3.2 加强政府引导,增进协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企业生命始终与政府的引导息息相关,例如雪场布局不合理,一些小的雪场受利益的驱使相互“砸价”的现象始终存在。一些小型雪场设施简陋,大打价格战,恶性竞争,一方面导致了原有的旅游滑雪场经济效益的滑坡,束缚了企业进一步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小雪场档次低、规模小、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滑雪旅游的形象。所以加强政府的引导,规范雪场布局,撤销一些操作不当的滑雪场营业证或勒令其整改势在必行。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当是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游人创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不仅旅游业要与滑雪场,雪具业,运输业等与冰雪产业相关联企业要相互融合在一起。而且雪场与雪场之间也要相互联系,共同制定营业计划。继而企业与企业之间要拓展业务往来,增进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敬互信,遇到问题一起解决,达到互利双赢。

经济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之一,它对体育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缺乏经济基础,体育将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冰雪运动文化理念是冰雪产业的特色建设,更需要经济的支持与投入。尤其是冬季项目,更表现出对经济依赖。由于受到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多,所以冬季项目,对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要求都相较复杂。因此冰雪产业的体制和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哈尔滨市,乃至全国的宏观规划之中。以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为例,现有高山滑雪场地、自由式滑雪场地、跳台滑雪场地、单板“U”型场地、越野滑雪场地;有2辆从加拿大、4辆从德国进口的压雪车,8台从加拿大进口的最新技术造雪机,15辆进口雪地摩托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经济对冰雪产业发展产生的举足轻重的作用[4]。在我国,人们已经从最初的“体育搭台,经贸唱戏”转向经济和体育相互促进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资金的注入必定带动冰雪产业链条长足发展。例如,哈体院高山雪场距离省城88km,始建于2004年,在雪场建设后期,通往高山雪场的道路满是碎石、尘土。往往乘车到雪场需要花很长时间。由于省政府的资金投入,其雪场设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不仅建设出水泥公路,还建亚洲第一条四人吊椅、六人吊箱混合式全自动托挂索道外还新建了“U”型场地,这些都是国际一流的标准设施,为后大冬会地方区域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以亚布力为例,大冬会雪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亚布力是33项,包括竞技比赛项目20项、基础设施14项、接待设施3项目,项目总投资23.7亿元[6]只有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使国有企业设施得到更高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3.3 扩大宣传、培训,突出特色

滑雪旅游作为冰雪产业组成部分,除相对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投入以外,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等软件的建设在其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哈尔滨市大部分滑雪场经营者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往往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却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只注重量上的投入,却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使得我市大部分滑雪场设计平庸、缺乏特色、娱乐项目少、滑雪氛围的营造不够,降低了哈尔滨市滑雪场的吸引力[7]。增加就业培训,解决雪场人力因素的匮乏,一些大学里的相关专业应该发挥社会培训的主要的师资力量,为培训人才提供有偿培训服务,培训费用应该得到用人单位的资助和政府的扶持。

特色较为突出的雪场如;亚布力滑雪场:有雪地摩托、滑轮胎、富斯特滑道、电子游戏厅、台球室、保龄球、游泳池、KTV、桑拿及酒吧。北大湖滑雪场有雪爬犁、雪地摩托、KTV、台球厅、舞厅、咖啡厅、桑拿中心、会议中心、教练指导。二龙山滑雪场有早地雪撬、攀岩、溜索、雪爬犁、雪地摩托、滑轮胎、,马拉爬犁、滑冰场、雪地足球、夜总会、台球厅、桑拿浴、蒸气浴、KTV及大小会议室等服务设施。哈体院第二教学区雪地摩托、滑轮胎、雪地足球,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会议中心。只有突出特色产业项目,才能更好宣传哈尔滨冰雪产业文化。

3.4 加大产业链条的延伸范围,促进滑雪相关用品的开发

冰雪经济绝不仅仅是几个滑雪场、几个雪雕展的短暂火爆,它牵动了整个产业的链条:雪场业、雪具业、宾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广告业等等[8]。目前,滑雪用品的市场大多被南方厂家和国外市场所占领,缺乏滑雪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机构[9],没有充分发挥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使得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经营成本提高,滑雪场用于购买索道,雪具租赁,滑雪设备的零售和专门服装及旅行的费用同国际水平相比都是比较昂贵的,滑雪设备和服装的价格大约是西方国家同一产品的两倍。对于我国平均收入水平而言,几乎是难以支付。一般依靠租赁雪具和服装限制了一些经常来参加滑雪的爱好者。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方针,认真学习国外滑雪板制造的专业技术,扩大滑雪产业相关用品开发,以高质量,低价位的市场定位,与国外品牌竞争。

综上所述,哈尔滨冰雪为特色的体育产业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必须解决目前在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哈尔滨市冰雪产业的研究,发现它对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明确了其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合理与否,对发展冰雪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哈尔滨市经济的长期发展与冰雪产业的长足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经济上去了,冰雪产业才有上升的空间,同样的,冰雪产业发展的好,经济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够带动第三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全面进步。

[1]罗胜天.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冰雪运动, 2006 (1) :87-89.

[2]董少伟,王伟理.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06, 40(6) : 9-10.

[3]阚军常.黑龙江省滑雪场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培养[J].冰雪运动, 2009, 1(1) : 88-89.

[4]程文广.影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 27 (1) : 12.

[5]贾春佳,宋秀平,张宏宇,等. 2009年大冬会效益对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 8 (4) ; 7-9.

[6]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官方网站[EB/OL]. http://www.harbin2009.org/system/2007/06/30/000050801.shtml/. 2009.

[7]李勇汉.哈尔滨冰雪旅游开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北方经贸 , 2009 (1) : 128-129.

[8]朱馥萍.冰雪经济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影响[J].商业经济, 2008, (3) : 11-12.

[9]王晶,吴冬颖,崔佳凤 2007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冰雪运动, 2008, 1 (1) :77-82.

猜你喜欢

雪场滑雪场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滑雪场的雪橇犬
加拿大三大滑雪场攻略
冰雪经济
互动-共生:雪场发展与城市文化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高山滑雪场游客安全救护模式研究
——以张家口崇礼区为例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