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冰雪运动中的应用
2010-12-08孟令滨吕吉勇张森
孟令滨,吕吉勇,张森
(1.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3.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1 问题的提出
1897年涂尔干在其名著《自杀论》中首次以统计方法作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用来分析自杀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此后这一方法成为席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1]。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影响,人们越来越强调研究的量化程度。实验、问卷等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引入,使人们可以获得大量数据,对研究现象进行比较精确的描述。但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比自然科学差得多,因为它不仅研究可观察的现实,而且也研究主观现实。按照“解释主义”的观点,社会现象含有社会成员的主观理解,是参与各方在此时此地共同人为的建构,因此必须最终归结为可被人理解的事实。正如狄尔泰的名言“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若按照实证主义的简约论、还原论或拟畜性将其分解成多个单元进行分析,或像做动物实验那样仅依靠“刺激-反应”的模式来解释人的行为,将降低其整体性、情景性和独特性,造成很多信息流失,使得一些需要重视历史文化脉络、关注整体、微观和深层现象以及易受研究对象的主观认知影响的研究内容,很难从整体和内涵层面对其进行描述与解释。
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分支,冰雪运动研究对象的主体是人及其实践活动,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这势必涉及到“人”这一研究对象的社会行为、心理等因素。因此,对于人的体验、价值、追求等经验成分以及一些深层社会结构,实证主义的方法有时略显得缺乏说服力。另外,被研究者所提供的语言有时难以与研究者的科学语言找到契合点,很难使双方产生思想共鸣与视域融合。对于这些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的现象,有必要对其从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范式的角度进行探讨。
当代体育科学研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如强调运动员或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身成长需求,充分了解自身的潜在能力并促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教师与学生或教练与队员之间的互动性,强调建立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等。“质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可以加深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与理解。
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然而在冰雪运动领域中的应用却仍可谓凤毛麟角。鉴于冰雪运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研究课题以及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冰雪运动的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与研究的具体操作层面对质的研究方法在冰雪运动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2 质的研究概述
2.1 质的研究定义
关于质的研究的定义,至今其尚无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在我国使用较广的是陈向明[2]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上述定义包括如下几方面意思:(1)研究环境是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2)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通过长期深入实地体验生活从事研究。(3)收集资料的方法众多,如开放型访谈、参与型观察、实物分析等。(4)结论或理论的形成方式是采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地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升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5)理解的视角为主体间性的角度,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6)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要考虑研究者个人及其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要反思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和权力关系。总之,质的研究体现出一种从整体上对特定的研究现象动态地进行“体验、描述和理解”的特点。
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将其译为“质化研究”、“质性研究”,也有人将其译为“定性研究”。但二者有区别,更注重事实本身,采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引用研究对象的语言,强调体现事实的原貌;而传统定性研究基本上没有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要求,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大多采用思辨的方式,阐述研究者本人对某种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2.2 质的研究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
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体育科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育人类学和运动心理等学科。如罗湘林[3]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结合口述史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一个村落体育的发展沿革、活动内容与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考察。李志清[4]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桂北侗乡的“抢花炮”这一少数民族节日体育进行研究。许可、蔡兴林[5]也采用了田野调查法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载体在器物——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与意识形态层面进行剖析。
王艳平[6]对不同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进行研究,采用录像观察法和社会测量技术中的时间编码方式采集数据,通过对两班体育课的录像编码、统计分析和量表前后测结果对比,比较两班学生同伴关系变化的差异。宋中良[7]对20名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志品质和坚持性进行了现象学访谈,采用一套编码技术对20多万字的访谈录音进行编码,详细描述了运动员遇到的典型困难及其坚持策略。刘淑慧等人[8]采用录像观察法对射击运动员进行现场录像,并采用了开放式访谈,最后依据“扎根理论”产生过程对最密集码号的类属分析结果对运动员的比赛方案进行分析。刘靖东[9]通过对9名港台运动心理学专家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对港台地区备战2004年奥运会运动心理学服务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做到了“质”与“量”的方法的结合。另外有的研究在撰写报告时还采用了“深描”的方式,把事实的本来面目展现给读者,这些都体现了质的研究的特点。
3 质的研究方法在冰雪运动中的应用
3.1 冰雪运动应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与质的研究方法的优势
首先,量化研究通常比较规范,对研究程序、资料的量化要求很严格,而研究对象的非量化性特征导致其在研究中的可操作性降低。比如来自教练员、运动员或体育教师精辟而生动的语言,虽然凝聚了他们在训练和教学实践中十分有效的经验,但用现有方法却很难进行分析,因为这些语言难于量化[10](如速滑的自由滑行和收摆腿动作口诀是“膝盖前弓平刃支撑,浮腿侧位平收靠拢”,但这些既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也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次,在运动训练中,采用定量的方法可以得到大量的人体生物学方面的结果,但是对于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社会学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验和行为,仅靠定量的方法却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分析结果[10]。第三,量化研究依据研究假设进行操作,而当研究假设与被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或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存在歧义时,研究结果很可能是变形和曲解的;另外,量化研究主要考察既定变量及其关系,对某些未知变量却无能为力。如应用问卷或结构访谈等定量方法分析运动员赛后的心理体验,要求研究者事先决定好一组问题,而这就可能使研究者把自己关于研究问题的一些特定猜想、看法强加给被研究者,导致研究结论失真;此外在对“感受”下操作定义时由于对一些未知变量无从下手,因此无论列出多少种感受,也无法穷尽运动员的真实感受。第四,运动场不是实验室,运动员很难脱离运动训练去接受实验控制与测量。实验或测量把具有整体联系的研究对象孤立抽取出来还原为几个变量,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从较大样本中得出结论并试图推广到总体,而这样往往忽略了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某些运动员的个性信息。因此经过研究从一个情景中概化出的规律,在另一个相似情景中未必有效,这在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冠军的竞技体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量化研究自身的不足,致使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基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及建构主义的质的研究则正好弥补了这些缺陷。首先,从“存在现象学”的视角来看,被研究者及其活动时所处的情景互相依存,不能把二者分离开来研究。此外,社会现象还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异质性等特点。质的研究重视研究情景的自然性,强调将个人的心理、行为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情景相结合进行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不加干预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探究,这些更符合冰雪运动社会现象的情景性和整体性特征。第二,质的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众多,并使用归纳的方法,研究者还需进行自我反思、对研究过程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量表或问卷等方法对未知变量无从下手的缺陷,更符合冰雪运动中社会现象的不确定性特点。第三,质的研究者采用解释和理解的方法研究社会行为,重视自身的反思和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强调研究者暂且将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悬置”起来,以学习者的身份学习、理解和使用被研究者的本土概念,以此来对研究现象进行描述。这种关注研究对象本土化的特征降低了研究结论的失真。第四,质的研究倾向于个案研究和小样本研究,具有深刻性和详尽性的特点。由于其目的不是通过研究得出普适性规律,而是研究特殊现象或人群并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所以其深入程度有所提高,这更符合冰雪竞技体育研究对象的个性化特征。第五,当研究的人力、经费有限,无法实施大规模调查或大样本的社会实验时,质的研究比较易于操作。另外,当研究涉及诸如裁判黑哨、兴奋剂使用等敏感话题或个人隐私时,一方面难以找到大样本被试,另一方面,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是令人怀疑的。而质的研究提倡小样本或个案研究,对研究情景较少干扰,并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可行性。
3.2 冰雪运动中应用质的研究方法的举例
例如,欲对冰壶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问题进行进行研究。量的研究提倡使用各种心理测量表,不可否认心理测量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其优势,但面对任何一种方法,在肯定其效用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它的局限。利用量表所测的结果是测量对象的现状,只表明测量对象是否在当前这一时间点上具有某种静止的特点,不能考查特点本身的发展过程。而且利用操作定义制定的量表,测量的只是现象而非本质,就像我们把盐放进水里而得出盐溶于水这一规律,而这种结论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却没有解释盐为什么溶于水。另外,有些科研人员为求得“精英”的心理特点,或得到比赛前的心理特征数据而借用量表进行研究,往往会遭到运动员或教练的反感,即便碍于情面,填写了问卷或量表,也是敷衍了事。这就使得一些研究从写论文的角度显得有理有据,但距离运动实际和运动员的心理现实较远,运动员获益较少。
针对该类研究,可使用观察、开放型访谈以及实物分析等质的研究方法。首先,选择合理的方式进入研究现场。鉴于我国竞技体育科技服务的特点,应在取得教练员、领队及运动队相关领导的同意后进入现场,最好应用运动队专职科研人员(如心理辅导教师等)作为研究者或与其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研究者与运动员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以及心理、空间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访谈、录音等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训练笔记等资料的易得性。质的研究中的观察法包括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竞技体育科研中使用后者较多,因为它较少或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在征得运动员或教练的同意后,可对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进行现场观察,同时辅以对运动员进行开放型访谈。此外,也可以寻找教练、朋友或父母等人作为线人进行访谈,从侧面了解相关情况。最后,应用实物分析法,针对运动员的训练笔记、训练心得体会、比赛总结及训练计划等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收集资料之后,需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理论建构。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和重新包装,即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寻找“本土概念”,最终形成“扎根理论”。
此过程以刘淑慧等人[8]的研究为例进行说明,该研究使用了录像观察、开放式访谈和文字资料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两场射击模拟比赛的12名运动员进行共计10多小时的现场录像。此外,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就比赛中的心理问题展开开放式访谈。开放式访谈是质的研究方法中一种重要的访谈方式,它通常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访谈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看法,相比问卷或量表测试,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研究共访谈约50人,其中录音并进行文字整理的有9份。然后,对书面资料(包括录像和访谈结果以及运动员的训练笔记和总结等材料)采用线性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工作包括对资料进行登录、编码、寻找“码号”、类属分析等。最后,对登录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运动员使用频次高,富有强烈感情色彩并具有吸引力的词语作为重要码号,形成“本土概念”,再通过建立类属概念形成关于比赛方案的较完整理论。结果表明,质的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4 结语
质的研究强调在自然情景下长期深入实地体验生活、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自下而上地归纳分析,由于它不干扰或较少干扰正常的训练、比赛或教学等研究情景,因此在冰雪运动的训练和教学等众多领域采用该方法将更符合实际需要,同时也能将科研与科技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冰雪运动的发展而筚路蓝缕。
质的研究的兴起是以西方量化研究的泛滥为背景的,但目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量化研究的应用还很不成熟。所以今后在应用质的研究方法时绝不应降低和放弃对量化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可考虑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臻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
[1]徐辉富.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步骤[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3.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 12, 22.
[3]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 2006, 26 (4) : 86-95.
[4]李志清.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乡土社会的存在与意义—桂北侗乡抢花炮的表达[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许可,蔡兴林.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载体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25 (3) : 47-49, 53.
[6]王艳平.体育合作学习对增进小学生同伴关系的观察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宋中良.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意志困难及坚持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探讨质的研究方法在竞技体育科研中的适用性[G]//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2007: 441.
[9]刘靖东.台湾、香港地区运动心理学专家备战2004年奥运会运动心理学服务模式研究:一项质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章岚,许小冬,赵开强.对体育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探讨— 一种更加注重程序化、情景化的研究方法[J].体育科学, 2004, 24 (7) :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