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探析
2010-12-08唐健
唐 健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周恩来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探析
唐 健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周恩来无论在战争期间还是新中国建立后都是党、军队和国家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他从宏观的战略高度,指导体育的发展,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作为进行革命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武器,并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体育的根本目的的体育思想,体现了民族性、政治性、教育性、健康性等特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体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周恩来;体育思想;特点;研究
周恩来是中国各族人民非常景仰和爱戴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担任总理的26年里,从宏观的战略高度,指导体育的发展,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作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武器,并把增强人民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体育的根本目的,从革命家、政治家角度,对体育作过一系列精辟、独特的论述,对关于体育的重大问题发表过重要而精辟的见解,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育思想体系,至今对我国体育工作仍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周恩来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周恩来体育思想的本质和内涵,丰富和完善他的体育思想,对于指导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体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恩来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
1 周恩来体育思想民族性特征
周恩来体育思想是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和体现出来的体育理想、观念等价值观念的总称,其核心是增强人民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目的。周恩来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为了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2]他认为文弱的身体是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只有从小锻炼好身体,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他说:只有“健身体”,才能“固根基”,因此要以“健身为首务”,[3]要“发达体力,增健能敌一切传染不入身体,使永无疾病”,将来才能更好地以救国为己任,[4]为国家作贡献。这充分地反映了周恩来体育思想的民族性特点。建国后,周恩来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体育运动作为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中国人民健康状况的手段,并把增强人民的体质看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很差,这是由于社会贫穷落后,再加上长期战争影响造成的。”[5]“为了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增强人民体质。”[6]根据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1952年11月,政务院决定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全国的体育工作,并指导各类群众性体育团体工作。他认为:“当前体育运动的方针是要普及化和经常化。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经常化了才能出人才。”“健康的身体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样看问题,就可以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只要体育运动做到普及化和经常化,并加以正确地指导,人民的体质一定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周恩来同志在当时提出的大力发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普及化、经常化的观点,抓住了体育的本质—增强人民体质,实施全民健身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体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方向,符合党的一切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至今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开展仍具有深远意义。
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的发表,确立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国力的强弱、经济后劲发展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国民素质的基础则是劳动者的体质。因此,体育则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周恩来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他说:“要在工厂、学校和农村中提倡和开展体育运动,工作做的好,经过五年时间,人民的体质会起变化。”[7]他认为:“目前的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加强国防,这都需要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实践表明:工业越发展,越需要更高的技术,而技术越高,速度就越快,越需要劳动者既灵活又有耐力……同样要掌握现代化武器如飞机、坦克等,也必须有健康的身体。”[8]他还说:“人民体质的增强虽然不容易,但总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开展体育运动,五年,十年,十五年,中国人民的体质就会大大地改变。”[9]正像周恩来同志所预言的那样,由于城乡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民族的体质不断得到改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1957年的57岁。
2 周恩来体育思想政治性特征
体育要为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服务。早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期间,周恩来就非常重视开展军队中的体育活动。他认为身体的强壮、军事技能的熟练,是战胜各种强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他在《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必须认识到现阶段的抗日战争是“野战,”是“运动战”、“游击战”。所以,“战斗动作的教育很重要,特别是夜战、白刃战。要学习跳跃、游泳,这是打游击战特别要学会的,比如攻据点时跳铁丝网,携枪袭击敌人。将来我们要在长江上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运输,发扬水上游击队的特长对我们游击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还要学习爬城,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动作。在游击战中我们要把体育运动提倡起来。”[10]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主要政治任务。特别是当前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11]为了保证这一重要任务的实施,从1951年起,我国先后建立起各项体育制度,其中包括《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他认为:“开展《劳卫制》运动不只是个人的身体健康,而是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政治任务。”[12]实践证明:在青少年中开展“达标”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怀,另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增强广大青少年体质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可以激励青少年经常、持久地锻炼身体,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调动广大青少年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仅在1955年开始正式推行的一年中,就有230万人参加了锻炼。1964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将《劳卫制》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现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54年,在他的提倡下,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及其它体育活动的通知》。《通知》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时间中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这一切充分地体现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劳动人民对体育的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合法权利的政治思想和原则。
随着国际运动竞技的发展,如何处理好体育运动与运动竞技关系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周恩来认为:“在体育运动普遍开展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业余比赛”,[13]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做到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这样就会涌现出一大批群众体育积极分子和高水平的运动选手,代表祖国参加国际大赛,力争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因此,他在党的“八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号召要“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是因为体育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体育各项事业都应着眼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增强了,才能真正体现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周恩来同志一直把国际体育交往看成是为我国外交政策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十分重视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他经常教育体育界要以友谊为重,以整体为重,一切为人民,为国家。他很赞赏运动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打出风格,赛出水平”等口号,以及1972年在北京成立的亚乒联制定的会员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民主协商的组织原则,并称之为:“一个创举”。[14]“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周恩来根据毛主席的一贯思想提出的口号。可以说在建国后的历次国际比赛中,在反对国内外敌人利用国际体育组织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中,以及在利用“乒乓外交”促进中日、中美的建交等政治活动中,周恩来为我国体育在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 周恩来体育思想教育性特征
周恩来同志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关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为国家的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体现了他的体育思想的教育性特点。早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他就非常赞同“德、智、体三育并进。”他认为:“读书、励行、健身”是学生的责任,学习的宗旨不外“进德、修业、锻炼身体三项。”[15]
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大规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开始进行,急需大量不同种类的专业干部和人才,这都需要教育的大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旧中国政府腐败,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建国初期的大多数青年身体健康状况不良,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1951年7月13日,周恩来在政务院第93次会议上强调指出:“青年一代的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他针对当时有很多青年干部的健康状况不佳,许多青年报考军事院校身体不合格的情况指出:“青年一代这种不良的健康状况,对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国家其它各项建设都是有妨碍的,必须改变。”又说:“青年人的体质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他们在国防和生产战线上都是一支重要力量,掌握高度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武器,主要靠他们。”[16]根据周总理的指示,1951年8月6日,政务院迅速颁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文中明确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具有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并对学生每天上课、睡眠、体育、娱乐或生产劳动时间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周恩来强调指出:“学校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身体健康的劳动者。”1954年9月,他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宣布:“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地位。”又指出:“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因此,“培养人才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关键。这个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1954年2月21日,他在政务院第205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一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他根据毛主席指出的党的教育方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具体指出:我们今后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17]他说:“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三好’,把身体好放在首位,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发展,”[18]“均衡发展就是思想和身体都健康。”
1953年,周恩来在欢送出国留学生晚会上说:“身体好是我们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好就不能担负繁重的任务。因为“你们今后的任务比我们这一辈更重要……一定要注意身体,锻炼身体。”他在阐述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时说:“共产主义思想要建筑在体质健康的基础上,身体健康是我们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把锻炼身体和锻炼革命意志结合起来,有了革命意志,满腔革命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就会精神振奋,身体也会更加健康,……身体影响精神,精神反过来影响身体 ……。”[19]所以,“德、智、体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对立或互不相关的。”[20]周恩来同志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地阐述了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强调了青年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确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体质的增强,身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同时,青少年锻炼好身体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这一方面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关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体育思想的教育性特点。
4 周恩来体育思想关注体质健康特征
体育运动与医疗卫生保健相结合的科学体育观是周恩来体育思想的又一突出特点。周恩来同志把体育运动与医疗卫生保健相结合,运动锻炼与合理的休息相结合,提倡优生优育,作为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内容。1971年6月29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体育和卫生工作者时,深刻地阐明了体育与卫生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增强体质就是增强劳动者的身体抵抗力,体育工作者就是要搞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就是和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不仅要锻炼身体,同时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是增强体质的外因,内因就是要锻炼身体。他在《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一文中又说:“要保护健康,不单是营养问题,要切实注意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在他批准下发,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学校应切实改进体育教学,尽可能地充实体育娱乐的设备,加强学生体质的锻炼。除晨操及课间操外,应组织学生普遍参加体育运动及娱乐活动。但活动的方式应多种多样,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并防止“锦标主义”及运动过度损害健康的偏向。他还认为优生优育也是增强人民体质的一个重要内容。1957年3月24日,他在杭州群众大会上讲话时说:“儿女多了就会影响母亲的健康,母亲不健康也养育不好儿女,对儿女的教育也会增加许多困难。从长远看,这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智慧,都是不利的。”发展体育运动并配合卫生、保健、自然力措施,优生优育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周恩来同志对体育工作的一贯指导思想。
5 结语
周恩来的体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是我国体育思想的精华。六十年来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的检验表明,周恩来关于体育的基本思想是有创见、有远见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做出的许多战略性决策,为我国体育事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体育工作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构建社会的体育仍将产生深刻地影响。今天,作为新时期的体育工作者,应自觉地珍惜周恩来同志留下来的这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在继承的基础上把它发扬光大。
[1][3]周恩来研究文选[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18,22.
[2]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M](第2卷).奉天图书发行所,1915.
[4]南开校风[J].1916(45).
[5][6][7][8][9][11][12][13][15][17][18][19][20]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10,26,86,87,88,98,99,100,101,155,209,221.
[10][16]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06,99.
[14]南山.周恩来与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J].党史博览,2004(1):4-9.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Zhou Enlai’s Sports Thoughts
TangJian
(P.E.Department,Huaiyin Teachers College,Huai’an,223001,Jiangsu,China)
Zhou Enlai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collective in the army and the national leadership not only during the war,but also after the foundingof New China.from a macro-strategic level,he recognized that sports development,adhere to the party leadership in sports,and sports as revolutionary struggle,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to seize weapons and to strengthen the people’s physique for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s a fundamental purpose sports sports ideology,reflected the national character,political,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his thoughts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ocessof the buildingof well-off society.
Zhou Enlai;sports thoughts;character;rescarch
G80-05
A
1672-1365(2010)06-0003-03
2010-03-18;
2010-07-09
江苏省体育局局管项目:周恩来体育思想研究(TY8401)。
唐健(1954-),男,江苏省宿迁市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