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缺陷补偿功能
2010-12-08何敏学全海英
何敏学,全海英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学校体育·
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缺陷补偿功能
何敏学,全海英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为了开发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在分析缺陷补偿的生物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缺陷补偿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功能实际上是要回答“学校体育能够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从而影响到“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和“学校体育实际干了什么”[1]66。以往我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大教育的视角、从一般意义的层面来阐释。如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审美功能;还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等等[2]。实际上,不同类别教育的学校体育其“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环境”不尽相同,其“学校体育应该干什么”和“学校体育实际干了什么”也可能有某些差异。因此,对具体的某一类教育的学校体育功能的研究和探讨更具有实践价值。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3]4。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对特殊教育学校在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是,使残疾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补偿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4]。可见,缺陷补偿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是特殊教育赋予学校体育的特殊使命。这就是说,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应该承担残疾学生缺陷补偿的任务;实际上,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也发挥着缺陷补偿的功能。本文从特殊教育的视角,探讨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生物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目的在于开发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功能,充分发挥体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
1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生物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上肢残缺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练,可以用脚做家务、写字、作画,甚至完成更精细的工作;视力残疾的人,通过手的触摸帮助其认识物体的轮廓、大小、形状等。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我国特殊教育理论认为:“缺陷补偿是在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发展过程不完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机体的一部分组织受到破坏,或者组织虽末损害而生理机能有一定障碍时,其生物本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要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已受损的机体,其统一的机体的未被损害的部分就会部分或全部代替、弥补被损害的部分,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3]67。这就是说,缺陷补偿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适应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缺陷补偿的生物学机制是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和新的条件联系”。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既为残疾学生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又直接强化“新的条件联系”,实现缺陷补偿。
残疾学生的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是建立在较好的身体基础上的。如上肢残缺的人用脚来代替手的功能,需要下肢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足部末端趾节的灵活性,以及腰腹和腿部的肌肉耐力。通过科学的锻炼,可以改善残疾学生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提高残疾学生相关的身体素质,为用脚代替手的功能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顺利实现缺陷补偿。
缺陷补偿的过程和我们掌握运动技能一样,都是建立“新的条件联系”的过程[5]205。动作是在脑的协同下,以一定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体验为背景,对个体所处特定环境中有意义信息的适应性反应,包括‘计划—选择—决策—执行—反馈—调整’等一系列的环节。实质上,人类的动作是在脑的多水平调控下,对环境的‘躯体—心理’反应”[6]。在建立条件联系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重要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就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5]206。因此,新的条件联系达到熟练、稳固的程度,必须有一定强度和数量的条件刺激。体育作为条件刺激的手段或辅助手段,通过身体活动强化新的条件联系,而直接促进了新的技能组合的形成,实现缺陷补偿。
在实践中,利用体育的手段,为残疾学生缺陷补偿奠定身体基础和直接强化“新的条件联系”是一致的、是同步的,最终实现缺陷补偿和身心康复。曾有学者为探讨体育对残疾学生补偿与身心康复的作用做了许多教育实验。结果表明,体育“不仅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智力、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患有肢体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的弱智学生,通过体育康复,能矫正肢体的畸形,并能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7]。
2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心理功能
人是补偿过程的主体。主体正确、科学地认识残疾和正确对待残疾,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创造补偿条件,用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战胜残疾,才能顺利地实现补偿,甚至补偿的效果超过人们的预料;反之,由于本身消极悲观、自卑逃避,缺乏意志努力,即使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潜在的生物发展可能,补偿过程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3]70。可见,主体对残疾的正确认识和主体的意志努力是战胜残疾、实现补偿的重要环节。缺陷补偿的过程不仅仅是个生物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残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残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体育做为缺陷补偿的生物学手段作用于残疾学生机体的同时,又作用于其心理,为成功的缺陷补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校体育在缺陷补偿过程中的心理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对残疾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开发具有积极作用,为补偿成功奠定了主体的智力基础。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多个感官均要参与工作,各种感觉信息不断传入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从而活化、刺激大脑细胞并改善大脑的供氧量,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1]67。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 500名学生在不同状态下背课文。其结果是,以坐在椅子上背诵的成绩为零点,站着背诵的成绩为-5.6分,从40 cm高的台阶跳上跳下运动1 min后再背诵者的成绩为2.7分,跑步3 min,休息3 min或10 min再背诵者的成绩分别为9.1分和0.8分[8]。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残疾学生的智力开发,而且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体育活动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培养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6]662。这些都为残疾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残疾,实现补偿奠定了主体的智力基础。第二,学校体育可以提高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有利于实现补偿和康复的目标。补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位残疾人不祈求补偿与康复,但往往事与愿违。除了客观环境和条件外,补偿能否实现、效果如何与补偿主体的意志努力是分不开的。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1]68,这些都是残疾学生成功补偿和康复的心理基础。在体育活动中残疾学生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超越了自我。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主题口号:“你行,我也行!(I know I can!)”就是这种“自强不息”心理的写照[9]!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补偿与康复。正如国际特奥会前主席萨金特·施莱佛先生所说:我们是要通过体育帮助智障人士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通过运动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改善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况,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这个世界同样为他们喝彩和骄傲[10]。
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残疾学生缺陷补偿过程中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11]说:“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补偿的过程同样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残疾儿童缺陷补偿能够实现的客观条件。除了社会物质条件外,残疾儿童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以及残疾人群体对社会的了解、认识、交流和参与等,也是实现缺陷补偿的必要条件[3]70。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以其特有的功能扩大了残疾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获得了更多的来自社会的激励与支持,同时激励他们尽快融入社会主动追求缺陷补偿,从而直接促进补偿的实现。
缺陷补偿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说,他们的发展的现实性,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12]。学校体育在缺陷补偿过程中的间接社会功能是通过缺陷补偿实现的:学校体育直接作用于残疾学生的机体实现补偿和康复,而间接地作用于整个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统计,全国共有残疾人家庭7 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0%。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6~14岁学龄儿童为246万人,占残疾人口的 2.96%[13]。通过学校体育使几百万残疾少年儿童实现缺陷补偿和功能康复,使他们走上社会,成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者;同时,使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更高,他们的家庭更幸福,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定、更团结、更和谐。生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又直接推动了残疾人缺陷补偿与康复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残疾儿童缺陷补偿的“社会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了《盲、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依据通知精神,有关部门将以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编制盲、聋、培智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这预示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改革的实践呼唤着理论的创新。目前,我们还缺乏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只是初步探讨,愿与学者交流,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特殊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1] 周登嵩. 学校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曲宗湖,杨文轩.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5-46.
[3] 朴永馨. 特殊教育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1号,1998年 12月 2日)[Z/OL]. http://www.moe.edu.cn/2009-01-12.
[5] 编写组. 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 卢雁. 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智力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62-663.
[7] 刘绍曾,孙耀鹏,李满. 体育与弱智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14(1):11-15.
[8] 姚勤文. 运动有助于智力开发[N]. 体育报,1995-08-05(3).
[9] 2007年上海特奥会口号[Z/OL]. http://sports.sohu.com/20090706/n265026024.shtml.
[10] 特奥会目标[Z/OL]. http://sports.jschia.com.cn/2007-9-28/2008-12-30.
[11]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单行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6.
[12] 刘全礼. 特殊教育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
[13]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 hppt://www.cdpf.org.cn,2007-5-28/2007-7-14.
On the func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making up sports defects
HE Min-xue,QUAN Hai-y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func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nd to fully exert the func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the authors expatiated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up the defects of handicapped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defect making up.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ecial education;defect making up
G807
A
1006-7116(2010)05-0043-03
2010-01-2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PA050170)。
何敏学(1948-),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