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马长寿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利用

2010-12-07吴良林周世武

关键词:喀斯特巴马石漠化

李 漫,吴良林,周世武

(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巴马长寿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利用

李 漫,吴良林,周世武

(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长寿旅游资源属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一种,是历史留给人们的一块文化瑰宝和重要的旅游资源,它具有稀缺性与脆弱性.论文总结了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旅游资源类型和形成机制,分析了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和脆弱性机制,针对长寿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提出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明确主题并多元化宣传、设施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等持续利用的措施.

长寿;旅游资源;脆弱性;巴马县

巴马瑶族自治县(下简称“巴马县”)是世界认定的5个长寿之乡之一,是世界5大长寿乡唯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长寿旅游资源对现代旅游主力——都市人群,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巴马县的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0年到1999年为缓慢增长阶段,2000年到2006年为平稳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7%以上.其中2002年,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之后,游客量达到6.62万人次,以后每年基本以20%[1]的速度增长,国内旅游达到一个高峰,但人们对资源的保护认识还很不足,旅游资源也随之遭受严重破坏[2],在我国的生态保护区中,22%已遭到破坏,11%的资源出现退化[3-4],说明旅游资源非常脆弱.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巴马县长寿旅游资源的形成机制,并对其长寿旅游资源的脆弱性进行分析,提出持续利用措施,对巴马县长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及长寿旅游资源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巴马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西部(见图1),地处东经 106°51′~107°3′,北纬23°1′~24°23′之间[5-6].境内主要世居有瑶、壮、毛南、仫佬等13个民族,属于较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巴马县80~90岁老人占总人口1.13%,90~99岁老人占总人口0.19%,10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0.03%,百岁长寿率31.0/10万①,是国际标准的4.4倍.

图1 巴马瑶族自治县区位示意图Fig.1The location of BAMA

1.2 巴马县长寿旅游资源概况

巴马县的长寿旅游资源主要有长寿村屯、长寿博物馆和长寿食品.长寿村屯主要集中在盘阳河流域,长寿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专题性县级博物馆,产于盘阳河流域的大量长寿食品(见表1),如蔬菜、水果、野菜、野果等,各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氨基酸和植物纤维含量都较高.

表1 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食品Tab.1Longebity foods of BAMA

2 巴马县长寿旅游资源形成机制

巴马长寿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巴马为中心的盘阳河流域长寿旅游带,东至大化,西到凤山,全长约150 km,宽约80 km.

2.1 地理环境与长寿旅游资源

2.1.1 地理区位因素

巴马长寿地区处在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带,纬度 23°51′~24°23′,海拔 400~800 m[5].这个地区年均气温海拔250 m以下为21℃,400~600 m之间为20℃,600 m以上为18℃,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有10个月左右,全年很少出现34℃以上的高温天气[5-6].同时,该纬度地带受海拔高度和季风影响,平均日照为5 h,比同纬度平原区少1~2 h,有利于避免烈日暴晒,减少能量消耗.因此,山区居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体细胞引起早衰甚至短命的情况比平原区少.2.1.2地质地貌环境因素

巴马县地属河池市,因此利用河池市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高程对巴马的地形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相对应数据进行对比(见图2、图3).巴马县是一个喀斯特山区,山地性十分显著.

图2 全国陆地高程图Fig.2Land elevation map of China

图3 巴马县高程图Fig.3Land elevation map of BAMA

由于流水的侵蚀及喀斯特的溶蚀切割作用,地表十分破碎,山地多,平地少,山上石多土少,平地小而分散,山高坡陡,地理环境极为封闭,四周有山体围绕,仅盘阳河流域地势较低(见图3),在此封

①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题报告,2007:1-25.闭环境中,锰铁质矿化、地下水富高锰锌、低铜镉,为长寿提供了先天的长寿地质地貌环境.

2.2 生态环境与长寿旅游资源

生态环境是形成长寿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巴马县的阳光80%都是被称为“生命之光”的红外线,可以不断的激活人体细胞组织,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在2~7万个/cm3之间,使人体体液呈弱碱性.巴马的地磁未受到干扰,高达5×10-5T(特斯拉),远高于地球其他地区,地磁能使得人体内正负电荷便于及时“出入”,这也是巴马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巴马地区的水pH值在8.1~8.3之间,属弱碱性,且含有24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多种慢性病;巴马的年均湿度达79%且雷暴雨天数较多[5],产生的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肌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过程,这是巴马人长寿的一个重要气象因素;同样,巴马的土壤富含碘、锌、锂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对人类发育和健康长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人文环境与长寿旅游资源

2.3.1 长寿食品

巴马人以素食为主且有“五低”(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和“两高”(高维生素、高纤维)特点,菜谱随季节而变化,保持多样、新鲜、可口是巴马人长寿的重要原因.同时巴马人保持着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劳作习惯,据调查,巴马的百岁老人大都饮食习惯良好,且食物大多以低热量食物为主,如玉米粥及蔬菜等.另外巴马还有一些独特的长寿食品,如火麻汤、珍珠黄玉米、香猪、茶籽油、豆制品、蛇油和清酒等,脂肪和盐的含量低且具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大量长寿食品的摄入,为长寿提供了有利的生理条件.

2.3.2 益寿习俗

巴马县流行唱山歌民间娱乐活动、“补粮”和制作牛筋椅等祈寿民俗活动.巴马县有悠久的尊老风尚,“备棺”、“补粮”和制作牛筋椅都是例证;巴马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以歌代言,以加强联系和交流,今天的巴马人通过举办歌会唱山歌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人们通过唱山歌减缓精神压力,保持头脑灵活,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健康和长寿.

3 长寿旅游资源脆弱性机制

3.1 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

喀斯特环境与沙漠环境被列为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喀斯特地表渗漏性强、保水能力差、土层瘠薄,土地生产能力易于受到干扰而大幅度降低或丧失,其主要原因在于石灰岩成土速率慢、地形切割强烈、坡度陡峭、溶蚀和水蚀作用显著,故植被生长困难,地表土层易遭侵蚀而石漠化.据资料[7],石灰岩风化形成20 cm厚的土层约需5×104~18×104a,比普通的岩石成土速率慢得多;而在裸露的石山上,几场大雨就可以冲刷掉20 cm厚的土壤,结果引起石漠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喀斯特植被生长与恢复都非常缓慢,一般的石漠化地区进行完全封山后,前3~5 a只能生长少数禾本科类杂草,以后才有藤刺灌丛生长;随着小生境的改善,再慢慢发展成喀斯特灌木林地,该过程至少需要30~45 a的时间.经对胸径为15 cm的树种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树龄已达32 a,由此推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成乔木林地,至少需要60 a以上的时间[7-8].巴马县所在的喀斯特山区,裸岩石砾地面积较大,2005年全县岩石砾地面积为5.1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39%,其中多数为荒坡与石漠化土地.石漠化集中区域是东山、西山、平洞3个乡全境,以及凤凰乡、甲篆乡、燕洞乡的一部分,共46个村.运用遥感(RS)技术对TM遥感影像处理和解译,得到1990、2000、2006年三期石漠化强度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计算不同类型石漠化程度的面积变化与综合变化速率,处理得到的数据见表2.

1990年巴马县的土地重度石漠化的面积仅有4 425.04 hm2,石漠化率11.15%,到2006年增加至11 318.51 hm2,16年间增加了6 893.48 hm2,石漠化率上升至22.67%,同期全县的无石漠化面积从1990年的174 617.00 hm2降低至151 991.20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从1990年的6 297.21 hm2上升至2006年的14 070.23 hm2,16年间增加了7 773.03 hm2,结果表明巴马县的石漠化面积在扩大,生态环境在退化,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事实上喀斯特生态脆弱性决定了喀斯特地区保水保土能力差、土层瘠薄,土地生产能力易于受到干扰而大幅度降低或丧失,植被生长与恢复都非常缓慢,一旦破坏,恢复时间长,因此,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决定了巴马县的长寿旅游资源具有典型脆弱性.

表2 1990—2006年巴马瑶族自治县石漠化面积变化表Tab.2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change of BAMA from 1990 to 2006

3.2 生态因子的脆弱性

生态因子是巴马人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要素,随着游客量的逐年增加,生态因子的浓度/含量也会出现波动.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在2~7万个/cm3之间,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是维持巴马人健康长寿的极重要因素之一.而负氧离子浓度和空气洁净度、湿度、森林、水域等因素有关.自从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之后,游客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一是随着游客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将会消耗掉一部分负氧离子,同时自驾游人数增加,汽车尾气改变了空气的洁净度、湿度;二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森林生态环境变化、水面减少,混凝土结构增多,湿度减少,最终将会降低负氧离子的浓度,空气、水等自然长寿因子浓度/含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巴马人的健康长寿.因此,生态因子的脆弱性决定了巴马的长寿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

3.3 人文环境的脆弱性

3.3.1 长寿食品的替代

巴马人具有良好的饮食结构,饮食有“五低”和“两高”的特点,随着外来饮食文化的传入,煎炸等油腻食品进入巴马地区,从市面的超市调查来看,膨化食品占超市销售额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传统的长寿食品(如玉米、火麻糊等)将会被膨化食品替代,巴马人受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不再以蒸煮清淡饮食为主,良好的饮食结构被打破,将会影响巴马人的健康长寿.

3.3.2 益寿习俗的退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济利益逐渐成为人们首要考虑因素,敬老传统、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容易被弱化、少数民族习俗庸俗化.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大潮中,现代文明成了主流,少数民族的益寿习俗处于弱势地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此外,传统的劳作习惯的改变也会影响人体机能变化.巴马人绝大多数从小从事体力劳动,一直到80、90岁仍可做家务,这可增强代谢,强身健体,减少疾病,但是随着巴马县的旅游业发展,人们将会意识到无需辛苦劳作即可有良好的收入,经济利益也逐渐成为人们首要考虑因素,人们从此不再维持原来的劳作习惯,身体机能必将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益寿习俗的脆弱性也是影响长寿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原因之一.

4 长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巴马县的长寿旅游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喀斯特山区的长寿旅游资源尤其珍贵且具有脆弱性,必须保证开发方式的安全性.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当地政府和旅游经营者才能充分认识到长寿文化的真正价值和深刻内涵.因此,巴马县旅游业发展切忌过于急功近利,各方投资必须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才能有效利用其资源[9-10].

4.2 设施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近两年巴马县正遇上旅游业发展契机,原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的需求,为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必然会迅速扩大,也必将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巴马的长寿旅游资源依赖当地环境,因此,任何基础设施建设都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必须加大对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岩溶地貌等自然环境的保护,旅游设施的建设必须合理、谨慎,充分考虑长寿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必须制定相关的旅游管理条例,对开发商的准入、对开发商开发活动的限定等制定出具体的准则.

4.3 明确主题,多元化宣传

长寿是主题,生态是载体.要充分考虑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敏感性、低生态承载力、易损性和低可逆性,巴马县的旅游宣传应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同时利用旅游节庆活动和传统广告宣传以及网络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长寿文化旅游产品与红色、养生、观光旅游产品结合,整合包装旅游线路进行营销,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宣传世界长寿之乡的整体形象和特色旅游产品.

4.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据2007年调查,巴马县直接从业旅游的人员仅412人[1],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巴马县可以通过培训本土导游人员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本土导游人员可以从当地的居民中选拔,这样既可以使游客在体验养生的同时又可以潜移默化的领略到独特的瑶族风情.

4.5 扩大社区民众的参与性

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引导当地人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旅游服务,确立他们的主体参与地位并从中不断受益,这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就变被动为主动而很容易进行,为巴马县的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基础,同时也可以减少景区内的搬迁、管理等引发的经济利益纠纷问题.

5 结语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巴马县的长寿生态旅游资源成为一块旅游资源瑰宝,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巴马的长寿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即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人文环境脆弱性、生态因子脆弱性.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发展旅游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因此,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设施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才能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明确主题,进行多元化宣传、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扩大社区参与度,形成一个成熟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长寿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1]卢家鑫.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8,26(1):103-112.

[2]张瑞泉,李孝鉴,丁永祯.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探讨[J].热带地理,2006,26(2):181-186.

[3]田喜洲.关于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深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1):64-67.

[4]巴马瑶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巴马瑶族自治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27-29.

[5]唐照凡.巴马瑶族自治县土地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38-56.

[6]王世杰,季宏兵,欧阳自远,等.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9,29(5):441-449.

[7]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生态整治[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6):547-551.

[8]田喜洲.关于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深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1):64-67.

[9]夏敏慧,骆冰,陈智,等.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10,23(2):224-228.

[10]吴良林.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安全保护[J].热带地理,2008,28(1):75-79.

Frangibility of Longevity Culture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se

LI Man,WU Lianglin,ZHOU Shiwu
(Faculty of Resources&Environment,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Guangxi,Nanning530001,China)

Longevity tourism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rangibility,rarity.As valuable cultural treasures and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local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nomy.In this paper,the formation of longevity resource in Bama County is summarized,and the mechanism of frangibility is analyzed.For the frangibility of longevity tourism resources in Bama County,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sustainable use:Protecting priority of rational use of longevity tourism resources,constructing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learing the theme and diversifying marketing,expanding com⁃munity’s participation,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mployees,and so on.

Longevity;tourism Resources;frangibility;Bama County

F 592.3;K 901

A

1674-4942(2010)04-0444-05

2010-0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6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04);2009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FJL008)

黄 澜

猜你喜欢

喀斯特巴马石漠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贺州至巴马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工程获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