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程结构设计初探

2010-12-07瓮文允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程导向学习者

瓮文允,吴 宾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学程结构设计初探

瓮文允,吴 宾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以对 2009年高考大规模弃考现象的思考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界定学程概念并设计学程的体系结构。运用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并结合目前流行的学习管理系统 (LMS)对学程各个组成部分作有益的阐述说明,使得学程为当代教育领域中理论与技能脱节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程概念界定;学程结构设计;学习管理系统

一 引 言

200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报名人数约为750万人,约 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有 11.2%的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条传统的“跃龙门”之路①杨伟亚.高考人数下降有四方面原因[N].广州日报,2009-07-17(4).。这再一次令中国教育倍感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读书无用论”在作怪,还是另有原因?据记者调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年轻一代的学生更加理性地分析教育投入与教育回报之间的差值而作出的决定。一部分应届毕业的高中生选择提早进入社会,去学习“生存”技能;同时另一部分高中生抢滩“洋高考”(包括SAT、Toefl IBT、GCE、ACT等 )。这两部分直接造成国内高考弃学现象发生。而中国社科院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指出:“在海外的中国内地专业人才超过了 30万人”②李慎明.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EB/OL].2007[2009].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28250.pdf.。中国已经成为顶尖人才流失的最大受害国。为了找到症结所在,需要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体系: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体系中,每当我们教授理论的时候,总是希望在教学工作完成之后不仅能够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总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其一,许多课程在设计阶段就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和操作技能训练;其二,即使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将以上两个因素列入课程目标,由于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测评材料和操作技能实习,那么到实施阶段也只能变为一纸空谈;其三,过低的课程开发成本必然导致低质量的教育资源。鉴于此,我们不在课程这样大的范围来进行讨论,而是要进入更加具体和精确的学程领域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 学程概念界定

学程,据《汉典》的释义为“一个教育机构 (大专院校)或它的分支机构开设的全部课程”。在英语中“course”与“curriculum”相比较而言,“curriculum”起源于拉丁文,含义是“实施课程”即“running course”,其现代释义却更接近《汉典》中关于学程的说明。本文我们要讨论的是“course”,即“围绕在特定主题下的一系列的教学模块”。经过词义上的推敲我们还是不能精确描述学程的内涵和外延,下面通过内容分析方法为学程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义。

(一)学程是学习者自我安排学习进程或步骤

早在西汉武宣时代,儒家学派就已提出五步学程思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①戴圣等.礼记·中庸[EB/OL].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ongyong.Html.。自此,在中国的先秦儒家文化中,学程就具有了读书人自我安排学习进程和步骤的含义。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旧清晰可见。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谢虎刚、张丽敏提出的“学程设计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所采用的一定的教学模式而形成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据某种方式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②谢虎刚、张丽敏.教学模式与学程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06(1).。这种学程的阐述是从狭隘的自我提高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远非现代意义上的学程概念。

(二)学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有一定联系

“教程与学程本质上是一致的,教法思路是依据学法思路的,而且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③李庚南.“学程导进”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2).。李庚南同时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并提,试图将学程作为教法的对立面看待。汤学峰也对学程有着类似看法,“学程设计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设计。它不是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教师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后,在提出课程实施的主导性设计框架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并选择和调整课程实施活动的设计与规划,从而使课程实施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要,更有效地体现差异,促进个体发展”④汤雪峰.学程设计:课程开发的一种独特方式[J].基础教育参考,2004(12).。实际上这两位并没有给学程的定义作明确阐述,而是在学程与教学关系方面作了一点有益说明。

(三)学程是模块化教学和学习

林荣凑指出“模块学程纲要是正式课程与教师理解课程之间的桥梁”⑤林荣凑.新课程教学从制定“模块学程纲要”开始[J].教学月刊 (中学版),2008(1).。笔者对此观点持部分认同态度。首先,在时间范围上来讲,学程不会是一个学期或固定时间段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它是以模块化相对独立存在,一门课程可能会有两个或多个学程;其次,其职责与课程比较而言则相对明确,不鼓励大而全的目标设置;再次,学程突出操作技能在学程中的地位,注重过程性;最后,各个学程之间必定体现课程中的顺序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综合各方观点和讨论,尽管对学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学程是课程的一个下位的概念,以一定顺序和组织方式结合到一起的学程是构成课程的基本元素。学程是指,在特定主题下,为使得主题充分表达而进行的内容设计、决策组织、质量评估、修订更新四方面为主的活动。这些活动以模块化的方式存在,每个学程结构都包含为六个部分,即:认知发生、知识建构、练习反馈、技能迁移、最终评价、学程更新。下面笔者就从这六个方面来设计学程的具体结构。

三 学程结构设计

(一 )认知发生

1.学习资源

表1 学习资源

进入学程领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学程中学习资源的内容模块。我们尽量把目前主流数字媒体涵盖进来讨论,其主要包括:CP学习内容包 (content package)SCORM内容学习包、维基、调查问卷、测验、术语词汇表、PDF、PPT、EXCEL、WORD、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的各种数字媒体 (表 1介绍了学程应包含的内容模块)。每一种格式的数字媒体都为学程导向的成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同时这种可能性也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实现自己对学程的理解。各种数字媒体的呈现是外在表现,其内核是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程设计者的理念。

2.原理导向

如何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形式是关键。包括探索导向、鉴赏性导向、问题导向、决策力导向、技能导向、个人成长导向。我们可以对数字媒体进行多元组合,使其符合各种导向的初衷,形成教学决策。我们发现大多数学习资源的导向都会包括理解类和技能类这两类导向,因为这两类导向对所有的学科具有普适性特点。比如,理解类导向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理解力。在以探索为导向的学程中,教师为学生阐述学科知识的原理,与学生一起分析各个特征量的性质,以寻求对现象的合理解释和问题的对应之法;技能类导向的学程关注改进从事各种体能任务的表现,以外显行为方式体现学习价值。大规模弃考现象并没有在认知领域找到过多证据。但是在技能迁移和知识建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但能够在理论中探讨学程导向的价值和内涵,而且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发的 Reload Editor学程设计工具就为导向实施提供了简易工具,它使设计者在完成导向制定工作之后,能够清楚地将学科主体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并通过必要连接将学科关键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学习者能够按照设计路线完成在该主题下的学程学习。与此同时,对于合作设计者来说,分布式开发与维护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程质量和研发效率。

(二 )知识建构

在这里,我们提出以小组协作方式,将之前发生认知的知识建构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体系。小组协作已被论证是一种有效的深层次交流信息和构建个人知识的过程。学程结构设计从行为主义认知学理论过渡到人本建构主义理论,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它们只是面对学习者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策略而已。实际上,许多学习管理系统 (LMS)都提供这样的专家组和学习组。如 OLAT(Online Learning and Training)专家组为本学程学习者提供异步或同步指导,而拥有共同兴趣的学习者可以组建基于相同问题探索的小组进行知识构建,以形成学习者的内部知识。

(三 )练习反馈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练习与反馈环节中可以得到完美体现。不仅是因为部分反馈性信息可通过在线练习和测验得以体现,形成过程性评价,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保存获得的数据,并以符合诸如 SPSS、Minitab此类的统计软件所能接受的格式导出数据,为最终评价积累可操作性和可分析性的数据。

练习,其目的是使学习者将在这种导向下认知发生之后的知识得以熟悉。我们坚持认为由学科教师依据课堂教学情况编制的练习要优于学科专家抽象出的练习,前者更具有实际效用。因为此项任务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教师更能理解学生已发生认知的内容。练习与测验的内容包括原始概念的辨别、定义概念、规则学习和实际问题或数据分析处理。熟练程度是练习的最主要的评价标准,目标是能够使得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达到自动化程度。测验的评价标准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字描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符号反馈,将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转变为能够利用已知原理和可用工具处理的模型。目前,很多学习的发生都可以用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学程中试题的内容:

1.原始概念的辨别最初我们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建立起的知识,要在此阶段打破原来的顺序,施以一般的无序或者随机的呈现方式,以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特性和含义。

2.定义概念促使学生以一定的语法规则来体验复述标准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学习者的内心体验与外在事实达成统一。

3.规则学习规则学习即学科中公式、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4.实际问题或数据的处理分析以真实的数据为测试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学科知识的应用。

练习以模拟情景为主,关键在于原理与问题的吻合性,实质是概念和规则的再现,以帮助学习者熟谙所学的内容。从作用方面来看,对于那些没能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学习者,给予其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失败的补救措施要调整教学目标,使之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因为我们希望所有学习者都能体验到成功。对于练习结果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该作为一个关键的,建设性的工具,它使得学习者能够不断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能够为获得更高层次、更加复杂的学习提供鼓励和信心。反之,如果一位学生没能够在相应的年龄阶段获得一定的知识,那么很可能他会就此放弃这门学科,甚至会影响到继续学习相关学科的情绪;即使他能够勉强进入高级课程,那么他在高级课程中取得的成就很可能也会比同龄人小得多,进步也很缓慢。

(四 )技能迁移

如果在此前的三个环节都是顺畅的衔接,那么学习者发生技能迁移的可能性就会有明显提高。反之,我们绝不能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学习或教学,至少没有完成一个学程设计结构中技能迁移的部分。在学科教育中,比如要使得学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并保持动力以继续高级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学习,需要保证我们的学习者能够在理论和人工运算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达到熟谙的程度。所以在数学教育领域,我们所指的技能就是运算自动化和计算机操作熟练。

面对已经习得的原理,我们要在此阶段进行小组项目协作 (基于网络的协作或现实的协作)来巩固所学习的概念和规则,使得学生习得的知识能够在现实中寻找到用武之地。

(五 )最终评价

在学生完成一系列学程的学习之后,此环节作为学程的最后一关,其一,作为向公众提供详尽可靠的学生学业水平的依据;其二,鼓起学生在完成此学程后继续其他学程的勇气以及建立对课程的信心。

完善的证书制度使得我们的学生完成特定学程学习后,被授予相应的学程证书。这可以向政府以及企业说明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胜任什么样的工作,企业也会找到公司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这样就避免了一张简单的毕业证书表述学生模糊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给予企业模糊的人才质量保障。几十门课程是不能够用简单的“合格”二字来概括的。此项工作应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课程专家协同完成。

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在关于究竟是努力还是天赋导致学业成绩进步方面的信念是可以被改变的,努力与天赋相比较而言,如果不断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以及由努力导致其学业进步的事实,那么会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分数和成就。学生在获得特定技能的证书后,必定会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和渴望,因为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他们应该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同时也将学习所取得的成就归结为通过努力获得的,而不是少数天才玩弄于股掌间的把戏。这样就会激励更多的学生以适宜的学习动机来获取科学知识。

(六 )学程更新

更专注于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才是解决弃学现象发生的根本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协同努力,不至于使学生最终获得陈旧甚至是已经“无用”的知识,那么就必须要及时更新学程。传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的开发周期长,投资大,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的放弃是必然选择。关于学程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目前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在设计阶段就开发出完美的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学程内容,无论是英国的开放大学每年高额的课程开发投入还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open course ware计划,都无一例外地承认需要依据课程反馈信息不断更新学程内容,不断提高学程质量。做到课程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紧密结合。我们采用分步式的更新方式,可以允许学程设计者、教师和课程专家以在学习管理系统内部或者以可导出学程内容包的形式传送到符合学程标准的外部编辑器中进行修改、调整。

学程六个部分强调过程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与新型技术的结合是使其获得广泛关注的最主要因素。笔者认为这种学程结构设计方案能为有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作出有益探索:第一,学程能为我们的学习者提供什么;第二,课程开发专业人员如何开发学程以及学习者如何使用学程;第三,我们是否能找到可行性的形成性评价;第四,是否存在大规模生产学程的可能性。进而在实质上为解决弃学问题,至少在理论上提供可行的策略。

[1]乔治·J·波纳斯,艾伦·N·鲁德尼茨基.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

[3]NationalMathematicsAdvisory Panel.Foundation for Success:The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MathematicsAdvisory Panel,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 D.C.2008.[EB/OL].Page 25.www.ed.Gov/MathPanel.

G 424

A

1009-9743(2010)01-0131-04

2010-01-06

瓮文允 (1980-),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吴宾 (1985-),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王 珏)

猜你喜欢

学程导向学习者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犬只导向炮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实践“三学”要求提高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