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

2010-12-07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3期
关键词:上海市运动员体育

●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丁 敏

多年来,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教育工作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模式。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迅速转变,以及劳动用人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其退役后的二次就业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以200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指人事关系进入上海市体育局下属各训练单位,并享受政府体育津贴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其文化教育现状,探索符合上海市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新思路,促进上海乃至全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朝着符合运动员实际和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1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1.1 文化教育时间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以半日制(除周六、日)和晚上为主,周课时为12-20节,基本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1993年10月30日发布的《关于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平均每周文化学习时间不少于10-12学时的要求。

1.2 师资情况

目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集中在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专职教师有50名,其中大学部17名,中学部33名。师资力量较薄弱,50名专职教师承担近千名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教授从小学到大专的所有课程。同时,45岁以上的教师占46%,年龄结构偏大。在学历层次上,研究生学历仅7名,占14%。

1.3 退役后二次就业情况

调查发现,只有10%的运动员退役后愿意从事教练员工作, 44%的人选择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工作,46%的人选择与体育无关的工作。

此外,通过对拥有85%的优秀运动员的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人事处的走访了解到,2006年上海市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自谋出路的为74人,占退役总数的60.66%。在选择分配的人员中,最终去体育单位或从事与体育有关工作的占退役总人数的3.28%;而去非体育单位或从事与体育无关工作的占退役总人数的26.22%。

2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认识

2.1 对课程设置的认识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文化课程设置,高中及以下基本按照九年义务制教育有关规定及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要求安排。大学课程依照体育类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调查显示,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认为现阶段所开设的文化教育课程,对其二次就业帮助很大的占11%,89%的人认为帮助不大。

2.2 对教学难度的认识

目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所使用的教材,高中以下是上海市教委指定的统编教材,高中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成人高中教材,大学为各校自行指定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基本与普通学校和成人中专一样。优秀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时间只有普通学生的3/10(小学)或2/5 (初中及以上),要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十分困难。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对教材内容降低难度,但仍有39.28%的运动员认为现在的教学难度较高。

2.3 对文化教育与运动水平关系的认识

调查表明,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认为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占22%,认为获得学历的占65%,仅有13%的人认为通过文化学习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反映出运动员还未认识到文化教育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作用。这一思想使运动员无法摆正文化教育与训练的位置。在训练任务的压力下,放松对文化学习的要求,甚至将文化学习视为影响运动成绩提高的因素。

2.4 对文化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认识

统计显示,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认为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的占94%。同时,在文化教育与就业关系上, 64%的运动员认为非常重要,26%的运动员认为重要,只有1 %的运动员认为不重要。反映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3 存在的问题

3.1 学训矛盾突出

上海市体育局规定,优秀运动员每周训练不少于40h。但实际上,运动员每周的文化学习时间仅12h。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与训练时间的比例是1∶3.34。各级体育领导为了拿金牌,都把训练比赛放在首位。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教练员执教水平、知识结构普遍不高,在实际训练中缺乏科学化、系统化,有的还沿用过去“用时间换成绩,用精力耗成功”的粗放型训练模式,导致运动员训练时间过长。长时间、粗放型、大运动量的训练,使运动员筋疲力尽,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致使文化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上海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采用与普通学校一样的春秋两学期制,而每年的春秋两季又是比赛的高峰期,这意味着运动员上课的时间,正是比赛最繁忙的时期,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运动员丧失本就难得的文化学习机会。

3.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和设施相对落后

为保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用于文化教育的经费不得低于运动队全年经费的2%,但上海市对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只有0.1%,人均366元。说明上海市对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需要。究其原因,并不是上海市竞技体育经费不足,而是体育主管部门并未真正重视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

3.3 师资力量薄弱

上海市现有的专职优秀运动员文化教师50名,承担从小学到大学近千名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按照国家体委1993年规定的专职教师与运动员比例应为1∶10的要求,师资力量远未达标。此外,在现有教师中,学历层次在本科以下的占28%,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48%。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已成为制约上海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发展和提高的瓶颈。

3.4 文化教育目标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劳动、人事、就业等制度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运动员自身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有限,面对市场竞争,毫无优势可言。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体制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对优秀运动员实施文化教育过程中培养目标过于单一,片面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单纯理解为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从课程设置、教学的要求、实施及考核形式等都未将运动员退役后的需要、市场及社会的要求考虑在内,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未具备社会、市场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4 建 议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制度保障,从保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利用自身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和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改革现行学制,调整学期长短,避开比赛训练高峰,减少因训练比赛造成的缺课。调整课程设置,保证重点课程的教学,让优秀运动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扎实掌握重点课程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授课方式,使运动员方便地接受文化教育。紧跟社会需要,立足运动员二次就业,把培养目标从单纯传授文化知识,转到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职业劳动技能并重上来。

[1]李宗述,陈伟,李万来,等.全民健身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个人行为的运行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 (5)

[2]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机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3]高雪峰.试论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 (3)

[4]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3)

[5]蒋志学.运动员文化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

[6]唐正萍,朱晓军,张祝斌.江苏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5(1)

[7]郭蓓.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就读普通高校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上海市运动员体育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我们的“体育梦”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