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0-12-07王晓玲

体育教育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教师培训

王晓玲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

王晓玲

(南通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运用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理论参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在规章制度、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次数等方面与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提出应积极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法规制度,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机构,充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提供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与建立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激励机制等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措施。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培训现状

AbstractSport Science Dept.,Nantong Univ.,Nantong 226007,Chin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理应首先成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才能满足其工作的需要。如今西方国家设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培训在职教师,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培训制度,如法国规定每隔6年全体教师要脱产培训1次等,这些措施使得其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我国《教师法》第十九条中有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的职后教育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师,多数通过自学来实现体育理论与运动技能的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校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地区8所普通高校150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96. 7%,其中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

1.2.2访谈法

访谈被调查学校主管师资和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领导,调查分析这些学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吸取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相关制度分析

相应的规章制度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培训的依据与保证。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第十四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调查结果表明: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有2所学校有比较完善的制度,5所学校有文件规定但不全面,1所学校甚至没有文件规定。从表面上看,各学校对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2.2 职后培训次数及时间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次数严重缺乏。每年有1次培训的体育教师占8.0%,2-3年才能进行1次培训的占23.9%,4-5年才有1次培训的占32.6%,5年以上才能进行1次培训的为23.9%,有11.6%的体育教师从未参加过职后培训。这种现状或许正是高校体育教师相对其他教师而言其队伍建设与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

从职后培训时间的长短来看,有25.4%的体育教师表示参加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职后培训,有16.7%的体育教师参加过一个月左右的职后培训,有13.0%的教师参加过为期一年左右的职后培训,有44.9%的体育教师参加过一年以上的职后培训。一年以上的职后培训主要集中在学历、学位进修方面。

2.3 职后培训目标及动机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8.4%的高校体育教师都希望能够参加职后培训,参加培训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历学位;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拓宽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领域。所有的动机都是为晋升职称创造有利的条件,寻求个人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从各个高校确定的培训目标来看,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加快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水平,培养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等目标。

无论从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动机还是学校确定的培训目标都反应了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着重提高高校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现在的职称制度的改革迫使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只有这样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从学校角度来讲,师资队伍的建设比较重要,而师资队伍的建设突出的就是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教师队伍的职称比例等,因而把提高学历学位动机放在首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

2.4 职后培训内容及效果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但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中,有关体育的基础理论、运动技能方面的内容偏少,尤其是关于本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更是屈指可数。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占58.0%,认为培训对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作用不大的占54.4%,认为培训只对职称晋升有帮助的占14.5%,认为当前培训不能满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占63.8%。很多教师长期运用从大学阶段学习来的教学方法与运动技能,引发了教学与当前教育发展需求脱节等严重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

3.1 积极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法规制度

以法律形式规定接受职后培训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同时保证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教师应享有的权利,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高等教育法》就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项目之一就是用于继续教育,主要是解决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和难题;更新知识技能;使未达到规定学历标准的教师通过在职后培训达到标准等。日本政府在《教育公务员条例法》中也有明文规定:教育公务员为尽其职责,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提高修养,具有教育公务员任命权者,必须制订出对教师在职进修人员方面的计划安排,确保执行。虽然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对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指导思想、组织职责、主要形式、培训保障等方面有所规定,但仅止于政府规章的指导层面,不具有法律性质。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各地高校对教师职后教育的目标、机制以及教育方案等缺乏整体设计,制定政策的随意性强,政策实施不连贯,导致教师进修机会不均等,影响了教师参与职后教育的积极性,也浪费了教育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法律的高度进行教师职后教育的制度建设,对现行《教师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以法律形式确定职后教育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权利,使高校教师的职后教育体系有法可依。

3.2 逐步建立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机构

我国高校应借鉴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通过建立专门高校教师培训研究与培训机构的经验,建立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专门培训研究机构,分析掌握大学体育教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特点,以及在出现新运动项目、新教学方法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方法。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建立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机构的做法,但可选择综合实力强的高校,作为体育教师的委托培训机构,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师的培训。

3.3 逐步充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

充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所有的教师一样,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书育人”,但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所不同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教书”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包括专业实践技能的传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专业理论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3.4 积极提供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形式

提供多元化的职后培训形式,满足高校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应该具有多种功能,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受教育机会,帮助教师实现不同的培训目标。因此,完善的高校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应该在形式上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既有攻读学位的系统培训,也有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全脱产的长期培训,也有半脱产或不脱产的短期培训;既有学术假,也有专题研讨会;既有校外进修,也有校内培训,形成开放型的、多元形式的职后培训体系。

3.5 建立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激励机制

奖励和处罚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来讲,首先是在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学术假”形式:教师工作5到7年即可享受半年至一年的学术假,期间,教师可到各地搜集资料,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经济上应给予大力支持,通过资助培训经费、国家补贴、学校补助等方式,促使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培训期间,其工资、津贴、福利等待遇原则上应不受影响;最后实行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制度,认证、晋级与职后教育相联系。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要求教师在职后教育中取得相应学分。同时,由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成绩优异则继续留用,按规定晋级,从而将职后教育与教师聘用、评估相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在职培训。

[1]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169.

[2]吴红梅.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2):5-6.

[3]韩春利.2005—2010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组织管理与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7-14.

Current in-service training of P.E.teacher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Xiao-ling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questionaire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in-service training of the P.E.Teachers in the ordinary universities.The paper proposes to set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in-service training of the P.E.Teachers,establish the training organizations,enrich the training ways and establish the encouragement system for the in-service training of the P.E.Teachers.

P.E.Teacher;in-service training;current training

G807.01

A

1672-268X(2010)06-0084-02

(2010-08-19 收稿)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体育教师培训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