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2010-12-06□陈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服务

□陈 琳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表述,但归纳起来主要基于两种思想:一种以Donald Beagle为代表,认为IC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围绕综合的数字环境而特别设计的组织和服务空间。它是大学图书馆新的服务空间,是数字环境下技术与服务的整合[1];在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以美国图书馆协会(A LA)前主席南茜·克拉尼奇(Nancy Kranich)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拓展了IC的内涵,把IC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共有设施,是公共资源、制度安排或社会环境的总和,任何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存取和利用,其作用是“促进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励人们在民主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2]。这些定义都共同描绘出图书馆能够提供“一站式”(Onestop)信息服务,并且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推动自主研究与终身学习。

1 信息共享空间概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与数据库资源的不断丰富,共同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用户的信息行为越来越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个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图书馆到馆人数下降,服务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考虑在原有的电子阅览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甚至馆外的网络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资源和服务,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纳入到一个整体中,协助用户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处理、存储和适当格式的输出。1999年IFLA大会在“关于图书馆和知识自由权”的主题中表明,履行知识自由使用的义务是图书馆和资讯业的主要职责,之后,信息共享空间这个概念渐渐酝酿而生。

信息共享空间以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设备为基础,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联在一起,为其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这一学习、交流、创作和研究的环境,具有普遍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公共性等四个基本特征[3]。在信息共享空间的架构下,传统的参考服务、媒体服务与研究资料服务的分离不再明显,反而彼此关系密切,整合成为一种服务的连续体[4]。

世界上最早开展IC服务的是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走廊(Information Arcade,IA)”,这是一个“利用电子信息和多媒体为教学、研究与自主学习服务的先进设施”[5],1994年进一步扩建,将名称改为信息共享空间。此后的十多年间,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以蓬勃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欧美大学图书馆一种流行的信息服务模式。IC代表了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潮流,并对整个图书馆界新一轮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2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调研分析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其教育理念、服务模式都与欧美看齐。自2004年以来,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对IC的研究与实践走向深入。本文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选取了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等八所大学,了解、研究其信息共享空间的布局、设施设备及人员的配置和服务特色,选取其共性和特性的东西,学习、借鉴其中有益的经验。

2.1 调研学校IC建设的基本情况[6-13]

表1 香港高校IC建设的基本情况

2.2 空间布局

IC的空间布局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图书馆内部建立IC,一种是建立专门的IC大厦,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IC都建立在图书馆内部。

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构成上大致包括信息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以及休闲区。

纵观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布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集中设置的功能比较完善的IC,比如岭南大学、科技大学的IC,设有信息服务台、个人学习间、公共学习区、讨论室以及咖啡吧,且都设在地下或一、二层较低楼层,方便利用;第二种是分散设置的IC,通常分散在图书馆各个楼层,如香港教育学院的蒙民伟图书馆的电子研习中心,在其一楼、二楼及三楼分别设置了计算机、多种应用软件、扫描仪、黑白及彩色打印机,还有自修室和讨论室,在四楼设有各类多媒体工作站、一间视听室;第三种形式是在校园内建设多个IC,如香港中文大学,除了在大学图书馆一楼设置了装备31台附设多种应用软件的计算机、三部扫描仪及多部光盘刻录机、带有LCD投影机的小组研讨室的资讯廊以外,在其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及利国伟法律图书馆等分馆也分别建立了资讯廊,这些资讯廊都具备IC的特征和功能。

无论集中设置还是分散设置IC,香港地区的IC不仅设立了公共学习空间,还注重设置独立的个人学习空间,像城市学院就有单人学习间,可以按小时或一整天预约,尊重读者对独立空间的需要,提供安静、私密的学习地方;教育学院设置了单人的语言实验室,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语言学习资源,方便读者个别研习。

绝大多数的IC都设置了小组学习讨论间,虽大小不一,但设施配置上都较完备,除了桌、椅、白板等,还配置无线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如岭南大学资讯坊的4间讨论室配有声音和视频设备并有无线和有线的便携式电脑连接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在线预约系统预定小组学习讨论室;香港科技大学设有若干团体研究室、讨论室、演讲室。团体研究室配有圆桌、3-5张椅子和标准配置的电脑;讨论室和演讲室可以容纳20人左右,依照便于小组讨论和演讲练习的模式配置相关设施,如有报告架、白板、小讲台、无线鼠标和键盘的电脑、投影仪和便携式电脑连接的转换开关等。

服务台的布局一般都设置在对读者较为方便的地方,但服务台的设置各馆差异较大。例如岭南大学就设有参考服务台、咨询台和技术援助台;但有的图书馆的IC没有设置服务台。

2.3 设施和设备

计算机网络畅通是IC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香港地区的大学图书馆都实现了IC区内100%无线上网的技术支持。除了配置普通PC机,所有图书馆都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不同性能的计算机,装有包括文字处理、spreadsheets、图像、网络编辑、统计分析和编程语言等较为丰富的各种用途的应用软件。例如:科技大学所有电脑都配置最新软件,装有诸如A dobe Photoshop and Adobe Illustrator、视听和图像处理软件和Dreamw 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香港大学的KNC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电脑。即导航计算机,提供获取图书馆目录、电子索引和文摘、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网络资源的门径;项目计算机,安装了诸如 M icrosoft Office、Photoshop、Flash等各种不同的软件,部分项目计算机还配有扫描仪以满足数字化的需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在M AC或w indow s平台上制作多媒体作品。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所有图书馆都在IC中安装各类网络打印机,包括黑白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有的还有投影仪、缩微阅读器、自助缩微打印机,甚至有笔记本电脑供借用。

2.4 人员配置

优秀的人员是IC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人员配备上,可以整合图书馆的相关人员,也可以和部分院系共同建设,既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甚至还可以吸收学生作为助理。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IC人员配备各馆不尽相同,有些图书馆不仅有资深馆员,而且还有软件应用支持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有的安排学生助理协助完成一些技术方面的事务。例如:岭南大学总服务台的人员由图书馆员、信息技术服务委员会(ITSC)的人员和学生服务助理三方面人员组成,图书馆员提供传统的咨询服务,IT服务人员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学生助理则帮助回答一些简单的咨询问题。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帮助咨询台提供各种问题的参考咨询,对于分散设置的IC大都安排一般的管理咨询人员和学生助理。

2.5 服务特色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IC建设都秉承这样一种理念:即整合传统图书馆资源、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为读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和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这里从头至尾顺利完成整个学习或研究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运用,及最后学习与研究成果的撰写、制作与展示,因此,其IC在服务上融合了参考、咨询、小组学习预约、多媒体借阅、电子资源检索、打印、扫描、图片制作、光盘刻录等功能,并结合学校自身状况,融入服务特色。

多媒体制作是岭南大学资讯坊服务的亮点,12个多媒体工作站配有多台不同型号的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和3~5台数量不等的电脑,读者可以在此数字化或编辑制作图像、动画和视频,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从而真正发挥了多媒体实验室的功能。岭南大学IC开设的写作指导服务也颇具特色,它开创了图书馆与其他部门合作建设IC的先例,该服务的地点设在图书馆,是资讯坊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人员则由学校的英语语言教育评定中心派出。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或通过课程学习,或通过写作指导老师一对一的指点,提高写作能力。此外,学生在信息共享空间搞的蝴蝶创意活动也使资讯坊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香港树仁大学的语言诊断室提供在线语言学习:包含英语、中文、日语、德语、韩语、法语等其他语言学习课程,涵盖阅读、语法、听、说、练习等多功能。

在香港浸会大学的音乐欣赏区,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欣赏音乐、观看香港当地和本校电视台的节目。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为残疾人员提供的广泛辅助设施服务富含人情味,如有JAWS提供的语音技术,配合窗口运作系统,帮助应用常用软件及上网;ZoomText可放大计算机屏幕上的文本,及提供部分语音合成功能,还有提供给有视力残障的人士使用的特大屏幕,供轮椅使用者使用之计算机终端机,给肌肉失能人士使用的揭页机等等。

2.6 IC政策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IC管理都制定了详细的政策,包括规范IC使用的条款和规章制度,如对手机使用的限制,对非学习和研究网站浏览的限制,数据库资源的合理使用条款、用户存储设备(如U盘)的防病毒检查、讨论教室和特殊功能机器使用的预约等等。如岭南大学的IC政策中就规定了雨伞、食物、饮料等不能带入图书馆,只能在咖啡吧使用手机和喝饮料,不能玩游戏,复印时应尊重知识版权等条款。这些规章制度是使IC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

3 几点思考

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在IC建设上比内地先行一步,紧跟时代步伐。自IC开始运作以来,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岭南大学图书馆调查数据表明,85%的师生对IC的服务和设施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6]。可以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代表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根据读者需求,努力把图书馆打造成学习中心已成为共识。香港高校图书馆的IC建设给我们启示是:

其一,IC模式由于其服务定位带有普遍性,适用于各个图书馆,各馆完全可以依据自身实际,在服务中融入IC理念,在空间上打造IC。

目前国内图书馆大部分都具备了IC的组成要素,许多图书馆都建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有的图书馆还开设了无线网络接口。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学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空前高涨,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新馆或正在建设新馆,馆舍空间大大增加,客观上给IC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拥有足够宽敞的空间,可以统筹规划,将IC嵌入新馆中。

其二,图书馆建设IC是现有业务的自然延伸而不是赶时髦或“做秀”。IC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图书馆都可以尝试和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用户需求的作法。对于正在建设新图书馆的,应该在设计时一并考虑IC的功能区,将IC融入整个图书馆建筑中,可以考虑集中区域建设IC,如岭南大学、科技大学模式,但要注意不要在建设中简单模仿和照搬这种服务模式,过分强调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配置,而忽视了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纸本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整合。在IC硬件配置上可以考虑分为不同层次。例如:用于一般上网和发电子邮件的计算机配置可以低一点,用于图形编辑的计算机配置应该高一些;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网络打印机,安装适量的扫描仪等;在设备设施的选择、配置上还应学习香港的高校,多一些人文关怀,满足有特殊需求的残障读者。

其三,IC建设的投入很大,很多图书馆限于经费,不愿也无力开展IC建设。对于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在原有馆舍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某些阅览室达到提升服务的目的。像许多图书馆都建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但服务方式和设备布局相对较为单一,可以通过重新布局,添置设备设施,增加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素质教育、参考咨询和科学计算服务的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核心的教学和研究基础环境。可以像香港大学的KNC一样,增设一些项目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让电子阅览室尽可能向IC服务模式靠拢,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务。有些中外文专业期刊阅览室,受期刊数字化影响,平时利用率不高,可以在阅览室的基础上,配置多功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增设小组讨论区、个人学习区等,通过改造,把部分阅览室打造成分散的IC也不失为良策。

其四,香港大学分散建设的IC模式和岭南大学与英语语言教育评定中心合作建设IC的模式也给我们一个启发,高校图书馆可以走与学院合作建设IC的道路,争取获得学校主管部门、院系部门和教师的支持与协助,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资金和人员不足问题,也可以使IC服务更具针对性,使IC可持续发展。

其五,在IC的建设和运作过程中需要持续重视管理政策和系统合作,因为任何公共资源如不加管理将会被滥用[14]。因此,图书馆在建设IC中还要重视IC政策、使用条款和规章制度的制定。

其六,加强服务人员包括参考咨询人员、应用支持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的配置,是实现IC高效运行的必备条件。首先要让图书馆员认识、了解IC,从而接受这种高要求的服务模式。虽然图书馆可以通过招聘学生助理、请求网络技术部门的支持和聘请有关专家来共同维护IC,但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培训依然十分重要。参考咨询人员不但应熟悉图书馆的馆藏,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能,还应具备使用和维护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动手能力,这些经过系列培训并逐渐掌握上述技能的参考咨询馆员是推动IC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图书馆应将IC服务人员的培训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因为他们是IC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他们决定IC的服务风格[15]。

1 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

2 吴晓明.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述评.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2):70-72

3 孙瑾.国外Information C om mons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图书馆杂志,2006(4):57-60

4 信息共享空间:从何处来、向何处去.[2009-4-8].http://catwizard.blogbus.com/logs/24622620.html.

5 About The Information Arcade.[2009-4-8].http://www.lib.uiow a.edu/arcade/.

6 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蒋震资讯坊.[2009-4-25].http://ww w.library.ln.edu.hk/IC/

7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综合资讯坊.[2009-4-25].http://library.ust.hk/serv/ic/ic.htm l

8 香港树仁大学学习共享空间.[2009-4-25].http://ww w.hksyu.edu.hk/lib/lc/

9 香港教育学院电子研习中心.[2009-4-25].http://w ww.lib.ied.edu.hk/facilities/elearn_c.html

10 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2009-4-25].http://www.cityu.edu.hk/lib/about/facility/oval/index.htm

11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2009-4-26].http://www.lib.cuhk.edu.hk/C om mon/Reader/Channel/Show Page.jsp?Cid=148 & Pid=19 & Version=0 & C harset=iso-8859-1 & page=0

12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多媒体学习中心.[2009-4-26].http://www.hkbu.edu.hk/library/about/facilities.html#mlc

13 香港大学图书馆知识导航中心.[2009-4-26].http://lib.hku.hk/techsupport/knc.htm l

14 毛军.以Info rm ation Commons的名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2005(8):107-148

15 刘青.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09-4-8].http://ww w.hkla.o rg/events/2008/conf/liu.ppt?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服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