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特点与项群差异研究

2010-12-06静,刘贺,何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抗压性坚韧性项群

李 静,刘 贺,何 萍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6)

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特点与项群差异研究

李 静1,刘 贺2,何 萍1

(1.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大连海事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6)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特点和项群差异情况,为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对121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试 TMTIS问卷总均分为4.13±0.42,积极奋斗4.47±0.29,抗压性3.58±0.62,忍受伤痛4.32±0.35;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t=2.819,P<0.01),其余各项群比较,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结论: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存在明显的项群差异特征,其中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他项群运动员,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男子运动员;心理坚韧性;项群;积极奋斗;抗压性;忍受伤痛

在竞技体育领域,随着科学训练方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竞技潜力的挖掘已趋向于极限,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常常表现得伯仲难分,许多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获胜大都归结为心理上的优势。在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中,运动员心理上的差异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可高达80%[1],在与运动员比赛成绩密切相关的各种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坚韧性[2-4]。

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是指运动员个体在运动训练或竞赛情境中知觉遭受威胁时,心理上不容易被击败的特性[5]。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强的个体行为特征主要有:无论面对怎样的运动情境,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能忍受生理的伤痛;积极自律;追求完美与既定目标;高度自信心;比赛时拥有坚强的求胜意志;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等等[6,7]。近年来,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问题引起了运动心理学家的关注,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如Bowe[8]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包括竞赛特质焦虑、特质自信心、专注力、心理准备技巧、成就动机水平和领导技能六种因素;Jones与 Hanton等人[9]对10位优秀奥运选手访谈认为,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就是拥有一种自然或发展而来的心理优势,能够适应运动情境中的种种需求,特别是在反映维持决心、专注、自信以及对压力的自我控制上;Beswick[1]采用现象学分析认为目标设定、觉醒控制、积极的自我对话及心象等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心理坚韧性;Gould等人[10]推测心理坚韧性和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和动机水平有关;Maddi和 Hess[11]研究发现在篮球运动情境中,运动表现与坚韧性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但有关运动员心理坚韧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可能是这种高级心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思辩比较困难,概念的科学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加之缺乏有效的测量工具,实证工作较难开展。

从上述中不难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理论机制、训练改善方法及与运动表现或其它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上三个方面,而涉及到不同项群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特征与差异性研究则尚未见到。由于不同项目训练和竞赛的生理学、心理学特点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和运动智能等心理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也应有所区别。本文以我国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部分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优秀男子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特点和项群差异情况,力求为训练实践提供相关的心理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辽宁省、吉林省和江苏省备战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121名参赛运动员(健将级 89人,一级 32人),平均年龄20.13±3.92岁。具体项目及人数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项群分类及人数分布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针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对辽宁、吉林和江苏备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沈阳体育学院和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学专家、运动心理学专家等52人进行了咨询请教。

1.2.2 问卷调查。

1.2.2.1 测量工具。使用台湾学者黄崇儒先生编制的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Trait Mental Toughness Inventory for Sport;TMTIS)。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①积极奋斗,指运动员在艰苦的训练情境中,积极进步、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在比赛时拼命追求胜利和荣誉的态度。共计16个题目,如“比赛时不管输赢,我都会奋战到底”。②抗压性,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有压力的情境,可以有效处理的能力。共计11个题目,如“尽管比赛压力很大,我还是会很专心”。③忍受伤痛,指运动员在知觉到身体状况不佳或是体力上不堪负荷时,是否可以坚持忍受的行为反应。共计5个题目,如“比赛时候如果受了轻伤,我会忍住伤痛、坚持下来”。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从 1分(非常不同意)到 5分(非常同意)。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运动心理坚韧性越强。

1.2.2.2 信度、效度检验。对64名运动员进行预测,考察测量工具的信、效度。初步检测 TMTIS量表的 KMO值分别为 0.88,且 Bartlett球形检测结果达到显著水平(p<0.001);量表各题项的measures of samplin adequacy值在0.66~0.92之间,排除了各题项反映相关过低的情况,可以进行因素分析。以主成份分析法斜交转轴进行因素分析,指定因素为3,特征值大于的1因素共有3个,分别命名为积极奋斗、抗压性维度和忍受伤痛;各题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35,没有跨因素情况,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3.78%。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α系数为0.88,积极奋斗维度0.89,抗压性维度0.87,忍受伤痛维度0.85。利用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来考察问卷的效度,积极奋斗与抗压性的相关为0.48,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的相关为0.41,抗压性与忍受伤痛的相关为0.37,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不仅符合量表法对于各个次级因子之间中低相关的要求,而且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对TMTIS量表的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x2=486.26,x2/df=4.02,CFI=0.90,GFI=0.87,AGFI=0.85,RMSEA=0.06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拟合指标较为理想,支持了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三维模型。

1.2.2.3 施测程序。在各运动队备战集训期间,在教练员或领队的帮助下,利用运动员休息时间进行集体统一测试或个别单独测试,共计发放问卷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83.45%。

1.2.3 数据处理。所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 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总体情况

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在TMTIS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为:积极奋斗4.47±0.29,抗压性3.58±0.62,忍受伤痛4.32±0.35,总体4.13±0.42。由于研究采用5级评分制,理论中值3,所以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状况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

2.2 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项群差异比较

从运动员的项群特征看(表2),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二者在积极奋斗和忍受伤痛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

技能主导类项群可以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和同场对抗性项群。从表3可知,技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员在心理坚韧性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检验三个维度均为齐次性方差,因此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多重比较发现,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它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

表2 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得分的项群差异比较(M±SD)

表3 技能主导类各项群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差异分析与多重比较(LSD)

体能主导类项群可分为耐力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力量性项群。由表4可知,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LSD法事后比较发现,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表4 体能主导类各项群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差异分析与多重比较(LSD)

3 讨 论

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分析其原因大致有:①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高度商业化,给高水平运动员或运动明星带来了巨大的金钱效益和耀眼的荣誉光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吸引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对于全运会的参赛运动员来说,全运会是展现自我、证明自我能否走向竞技成功的一个重要舞台。因此这些运动员的内在成就动机、目标感和积极进步的心理动力会尤为强烈,在对事业的积极奋斗方面会表现得更为突出。②在我国“三梯级格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运动员基本上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在各级体校开始专业训练和学习,长期独立地应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和忍受训练带来的各种伤痛。由于竞技人才培养成才率极低,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0%,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12]。许多运动员受长期艰苦训练与激烈竞赛所造成的倦怠积累、个人运动水平提升的空间缩小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半途而废。如果没有坚韧的心理,不能承受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伤痛,就不可能走到全运会的赛场上。访谈发现90.91%的运动员目标明确,并愿意为达成目标而忍受伤痛,积极奋斗。③我国各级运动队训练目前普遍存在着重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忽视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培养的现象[13]。这种现象容易阻碍了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弱化心理抗压承受能力和疏导调节能力。另外,受独生子女问题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中目前普遍存在着过分溺爱、娇宠子女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容易造成孩子的意志薄弱,使之缺少承受压力或挫折的适应能力。

技能类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从项群训练理论的角度分析,体能类项群,尤其是田径项目主要属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性项目,以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体能为主要表现特征。其竞技比赛大多为间隔对抗,状态形成后,受对手影响较小。而由竞赛压力引起的短时间的肌肉紧张度、注意力分散对最终比赛结果影响不大。以至于目前对体能类项群的训练和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调控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时最有效地发挥竞技能力,以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训练当中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主要是坚持和忍受。技能类项群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各种专门的感觉要求很高,比如空间方位感觉、身体的姿态感觉、水感和器械感等,动作的稳定性和感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运动员的技能学习能力和心理因素。对于高难度动作结构、高复杂情境的技能类项目来说,比赛往往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甚至肌肉的细微紧张或注意瞬间的分散都有可能导致动作失败或比赛失利[14],运动员要承受着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技能类项群更注重运动员竞技心理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特别强调的是抗压能力。比较而言,技能类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应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在格斗对抗性项群的比赛中,运动员要使用各种技术和战术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比赛双方经常处于“贴身肉搏”和“刺刀见红”的状态。这类项目决定比赛成绩的因素不仅有运动员的技战术和体能,而且特别强调的就是运动员要有积极奋斗的高昂斗志。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类项群的比赛,非可控因素影响率较高,运动员个体的情绪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较大,许多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后都有“拼意志”的感受[15]。表现难美性项群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成套动作的熟练、稳定和流畅,动作难度系数的不断加大必然导致运动员稳定发挥技术水平越来越难;表现准确性项群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技术感觉细腻、稳定;因而这类项群要求运动员要有出色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稳定性。高水平的对抗性项群比赛中,控制与反控制成为比赛的主旋律,要想完全控制对手和场上的比赛节奏几乎是不可能的。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运动要经常面对局点、盘点的压力,任何失误往往都是致命的[16];格斗对抗性项群比赛则时刻面临对手给予攻击的直接压力;因而要求运动员要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同场对抗性项群是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软肋,该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它项群运动员,可能与我国该项群运动员缺乏高压迫下的身体对抗能力,以及缺乏集体的专项智能化运用能力有关[17,18],其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表现准确性项群的训练与竞赛给运动员带来的运动伤痛程度远远低于其它项目,因而该项群运动员对伤痛的忍受能力相对较弱。

比较而言,耐力性项群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主要是坚持和忍耐,速度性项群和力量性项群更强调运动员的控制感,而控制感主要依赖于相应的心理稳定和抗压能力[19],因而该类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应相对优于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然而研究结果却恰恰相反,这或许是因为在日常训练中,控制感、抗压性等心理能力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与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相比,速度性项群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更不易达到项目竞赛本身所要求的心理水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 论

4.1 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

4.2 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存在明显的项群差异,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技能类各项群比较,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表现类项群运动员;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体能类各项群比较,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1]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103.

[2] Bartone P T.Hardiness Protects Against War-related Stress in Army Reserve Forces[J].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1999,51(2):72-82.

[3] Hollander D B,et al.Successful English Channel Swimming:the Peak Experience[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0,26(14):1-16.

[4] Golby J,Sheard M.Mental Toughness and Hardines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Rugby Leagu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7:933-942.

[5] 黄崇儒.运动心理坚韧性概念的建构与测量[D].台湾师范大学,http://140.122.127.247/.

[6] Florian V,Mikulincer M,Taubman O.Do Hardiness Contribute to Mental Health During a Stressful Reallife Situation?The Roles of Appraisal and Cop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4):687-695.

[7] Gould D,Hodge K,Peterson K,&Petlichkoff L.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aching: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Intercollegiate Wrestling Coaches[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87(1):293-308.

[8] Bowe W G.A Comparison of Six Personality Factors Between Professional,College,and High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D].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Brockport,New York.,1994a.

[9] Jones G.,Hanton S.,Connaughton D.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Mental Toughness?An Investigation of Elite pports Performers[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02(14):205-218.

[10] Gould D,et al.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aching: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Intercollegiate Wrestling Coaches[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87,13(1):293-308.

[11] Maddi S R,Hess M J.Personality,Hardiness and

Success in Basketbal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2(23):360-368.

[12] 郭经宙,倪湘宏,张志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18-20.

[13] 丁雪琴,郭松,陈勇嘉,陈健.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及心理调节[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17-19.

[14] 王智.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和有关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7):41-45.

[15] 熊焰.竞技状态及其特征剖析[J].体育学刊,2004,11(3):128-130.

[16]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03-252.

[17] 邢尊明.集体性同场对抗性项目项群心理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

[18] 马国义,张庆春,崔建强,刘丹.我国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水平落后的传统文化审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76-78.

[19] 彭远志.田径速度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维度构成及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3):49-53.

Research on Mental Toughness of Excellent Male Athletes from Event Group in China

LI Jing1,LIU He2,HE Pi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2.Department of PE,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6,China)

Objective:Research on the feature and difference toughness and event group of excellent male athletes in China,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raining practice.Methods:121 excellent male athletes were tested by scales of TMTIS.Results:The average of TMTIS questionnaire is 4.13±0.42,positive effort 4.47±0.29,anti-pressure 3.58±0.62,endurance 4.32 ±0.35,score of skill event group in the anti-pressure dimensions is higher than endurance event group(t=2.819,P<0.01),the rest of the group comparison,3 dimensions of mental toughness are different.Conclusion:The athletes are with higher-level of mental toughness,better positive effort and endurance,worse anti-pressure.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haracters of sports items,anti-pressure of athletes in the skill ev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thletes in the endurance event group.In the skill event group,anti-pressure of antagonistic nomial group of the same sit is worse than others.Positive effort of athletes in fighting events is better than others.Endurance of accuracy expression events is worse than others.In the endurance event group,anti-pressure of athletes in endurance even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thletes in speed and strength events.

male athletes;mental toughness;event group;positive effort;anti-pressure;endurance

G804.86

A

1004-3624(2010)04-0093-0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w2010260)

2010-03-25

李 静(197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抗压性坚韧性项群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抗压性能的研究进展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罗克休充填冒顶区域在一号煤矿四号风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