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帮扶方式 取得实际成效
——上海三年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巡视
2010-12-05彭忠斌
○彭忠斌
探索帮扶方式 取得实际成效
——上海三年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巡视
○彭忠斌
2006年底,根据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上海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了本市机关、企业、社区各级党组织对5个远郊区县及其35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的结对帮扶活动。三年来,探索了三种帮扶方式,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实际成效。
一、探索了三种结对帮扶的方式
一是“输血式”帮扶,着力解决生产生活上的迫切问题。针对经济薄弱村经济收入少、基础设施差、贫困家庭多等现状,许多单位把直接投入资金扶助作为帮扶的重要手段。到2009年底,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金额(含实物折价)累计达到2.19亿元,帮助结对村办了许多想办而又无力举办的好事、难事和急事。浦东新区8个镇、徐汇区13个街镇、黄浦区11个区属企业、市建设交通党委系统15个单位以及市经济工作党委系统10个中央在沪企业等,三年对结对村直接投入资金约4970多万元。市国资委系统的20多家大集团、大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三年内向崇明62个经济薄弱村投入扶贫资金1789万多元。市金融系统24家单位三年直接投入原南汇区21个薄弱村帮扶资金942万元。
二是“造血式”帮扶,着眼形成创收增收机制。许多帮扶单位从经济薄弱村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在扩大销售渠道、产业开发、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方面帮助结对村发展实体经济项目,有效增强结对村的“造血”功能。上汽集团扶助资金100万元,为结对的4个经济薄弱村配置了10台农用联合拖拉机,帮助组建了“四欣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完成机耕土地3万余亩。2008年,上汽再次出资100万元,为合作社添置了9台秸秆粉碎机。不仅使新农村的建设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万元以上。市新闻出版局扶助资金39.2万元,帮助奉贤区金汇镇墩头村建立草莓生产基地,并在村里建成全区第一家草莓种植合作社,无偿帮助做好草莓的包装设计和销售工作,“墩头草莓”成为金汇镇的“一镇一品”产品,带动了一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是“活血式”帮扶,着重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各帮扶单位积极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医疗服务、文化下乡、教育培训等活动,加大智力帮扶力度,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增强农村工作活力。一些科研院所、高校、医疗卫生、金融机构等单位发挥特有优势,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投资理财培训、医疗定点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活动;一些市级机关涉农部门加强调研指导,为结对村提供农业政策咨询,帮助规划发展道路;一些文艺团体、传媒单位以及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等纷纷组织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活跃农村生活。三年来,共捐赠各类书籍数万册;举办辅导培训、讲座咨询、文艺演出等100多次,参加3500多人次。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内动力。
二、取得了五方面的实际成效
一是建设了一批村级基础设施。结对单位充分考虑结对村的实际需求,积极筹资为结对村进行路桥水电、公用场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修建道路、疏浚河道690多公里,翻建危桥27座、修建民房124幢,改建村级活动场所4.91万多平方米。中铁二十四局出资为结对的三星镇南桥村建造村级办事处,不仅投入22万元资金,还自行负责设计图纸、编制预算,派来施工队伍,从头包到尾,援建了一个“交钥匙工程”。申能集团出资53万元为结对村修筑村级道路;锦江航运有限公司出资45万元帮助结对村修筑水泥白色道路;市规土局、市规划设计院、市规划测绘院筹资187万元支持结对村道路、管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兴办了一批实体经济项目。结对单位充分依托自身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引进项目、提供人才、智力和财力支持等途径,帮助结对村兴建实体产业,三年共落实帮扶项目795个。徐汇区枫林街道根据陈家镇裕北村蟹苗养殖产业发展特点,两年共投入120万元资金,积极帮助裕北村开发蟹田米项目,并帮助裕北村搞好“枫裕蟹田米”商标注册,开拓销售市场,2009年陈家镇“蟹田米”生态种植面积达1.2万亩,实现了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市农科院、市绿化局、市港口和交通运输管理局、市旅游委、上实集团等单位为结对村兴建水果栽培基地、蔬菜大棚基地、“农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引进优良品种和专业技术,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增强了村级经济“造血”机能。
三是解决了一批急难愁问题。结对单位重点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问题,通过上门走访解决群众眼前之“急”,通过项目扶持解决群众长久之“难”,通过资源倾斜解决群众现实之“愁”。三年来,共资助35020户农民实施“有线电视家家通工程”,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000多吨,销售额上亿元。市农科院得知结对村急需改良果树品种后,当即出资24.5万元,并派专家现场指导嫁接,改良蜜梨品种,帮村里建起了“上海蜜梨”基地。针对结对村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各结对单位想方设法帮助打开销路。徐汇、黄浦等区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方式,利用家得利连锁超市和28家标准化菜场等商业网点,实现崇明农产品销售930多万元。市委党校为庙镇庙南村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点和合作社,三年共销售农副产品18万元。上海铁路局接到崇明优质农副产品目录和商洽专函后,团购崇明农副产品30多万元。市征兵办在资助29万元的基础上,帮助结对村在大型农贸市场争取到3个经营门面,解决该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四是帮扶了一批农村困难群体。结对单位采取帮助就业、资助学业、扶持创业等方式,扶助了一批农村困难群体。三年来,捐赠困难慰问金1976多万元,惠及困难农户27392户;维修孤寡、伤残家庭危房100多户;推荐村民实现非农就业500余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筹资30万元解决结对村40位80岁以上老人每年142元的合作医疗基金和生活补助金。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帮助推荐结对村的大学生上岗就业。上海虹联公司到结对村定向招工,一次录用12名村民。市客运轮船公司先后从结对村录用了5名家境贫困的农村青年上岗。上海市邮政公司、上海铁路局分别到结对村招录了25名农村青年就业。
五是加强了一批农村基层组织。结对单位与结对村党组织通过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组织资源、发展资源有机配置、优势互补,促进了结对村的组织建设,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干部的素质。结对单位立足实际,帮助结对村策划开展文明村、卫生村、平安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尽力改善村级文化、体育、医疗等条件,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村发展“软实力”。上海航运交易所出资33万元、远程教育集团出资24万元为结对村建造活动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资30万元帮助结对村改建村民活动中心和医务室。更多的单位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工作互联互动互补、党员双向互动过组织生活、干部双向交流等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使村级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358个结对村在2008-2009年村“两委”换届中,都顺利进行了换届,未出现任何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 李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