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

2010-12-03

中学语文 2010年14期
关键词:天道酬勤阿基米德牛顿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1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从概率来说,每个人都有被“牛顿的苹果”砸中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苹果树下走动的人,但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人。想想我们如果有幸被苹果砸中后会怎样表现吧:

一个生性乐观的人,会感谢上帝赐福,把苹果珍藏起来,到处炫耀。

一个悲观郁闷的人,会自认倒霉、晦气,一脚踢开苹果,连你也来欺负我,啊呸!

一个贪吃的人,会拣起苹果,用袖子一擦,就大口吃了起来,吃得满嘴生津。

一个幽默的人,会像杂耍一样,把苹果扔了接,接了扔,欢欢喜喜,自得其乐。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会把苹果拣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好,“苹果无主,我心有主”。

一个浪漫的人,会把苹果当成送给情人的礼物,啊,苹果就像情人的美丽脸庞。

一个生活拮据的人,会把苹果装进衣兜里,盘算着回家怎么给孩子们分食。

一个写诗的人,会揉揉砸痛的脑袋,诗意大发: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落果之静谧。

一个胆小的人,会跳起来就跑,啊,有鬼呀,快跑呀,世界末日就要来了!

一个憨傻的人,会恼羞成怒,抱着果树又踢又打,我让你砸我,敢和我较劲,我和你没完。

一万个被苹果砸脑袋的人,可能只有一个人在考虑为什么;一亿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人会想到这里边可能有科学价值;而几千年来,数百亿人里只有一个牛顿突然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这苹果树下的千年一悟,用咱们禅宗的理论来解释,那就叫“顿悟”,是六世祖慧能那一派的招数。禅宗有顿悟与渐悟之争,顿悟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牛顿可不就是通过苹果砸脑袋的日常生活,认识掌握了万有引力的真理吗?

不过,这里很容易产生一个认识误区,因为我们大都是功利心强的人,总觉得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那一套,太麻烦也太耗时,拂拭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还是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令人神往,也来得干脆,就像牛顿被苹果砸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泡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定律,门捷列夫梦中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瓦特看到水烧开后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其实,那都是以讹传讹的科学童话。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时时勤拂拭”,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灵感出现,也不可能有任何科学奇迹的发生。否则,科学院遍栽苹果树,研究所改成澡堂子,科学家们只消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咱们就能成果不断,发现惊人,那还不活活气死牛顿,气疯阿基米德!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科学上从没什么侥幸成功的事,舒舒服服就能成就大师也从未耳闻,所以,“牛顿的苹果”之类故事还是少说为佳,至少不要过分神化。

[感悟]这是一篇哲理深邃、启人心智的说理性散文。文中,作者采用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假想为前提,历数种种人被“牛顿的苹果”砸中后的不同表现,说明成功总是留给那些勤奋而又善于思考的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勇于实践而又有所准备的人。文章告诫我们: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科学上从没什么侥幸成功的事,舒舒服服就能成就大师也从未耳闻。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很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但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成功的背后绝对离不开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思考。其实,“牛顿的苹果”跟普通的苹果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它砸中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善于思考而又有所准备的人,所以牛顿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些人总是在抱怨,为什么我就没有那么好的机遇呢?其实不是机遇离你遥远,而是你还没有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准备,让机遇擦肩而过了。

猜你喜欢

天道酬勤阿基米德牛顿
“Quisiera tener la capacidad de volar”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巩固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解读阿基米德原理
牛顿忘食
阿基米德原理知多少
岁月不居 天道酬勤
风中的牛顿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失信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