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0-12-01肖淑梅张友宏叶丽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关键词:汽车职业高职

肖淑梅 张友宏 叶丽华

(1.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2.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肖淑梅1张友宏1叶丽华2

(1.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2.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

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并以扬州职业大学汽车专业课程改革为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对今后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展望。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口号提出多年,参考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成熟模式,我国高职院校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受到我国国情、生产企业用人机制、高职院校培养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完全照搬外国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国际上看,很少有国家使用“高等职业学校”这一名称,这个概念很具中国特色,是指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院校。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安排,而是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应知应会”要求来确定,要求学生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于理论知识学习是围绕“培养岗位能力”这一中心进行,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一毕业就能顶岗工作,因此,其课程教学模式必须摈弃传统普通高校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以某职业(群)为定向,培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核心能力”,即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沿袭着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具,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知识偏多、偏深,偏重于学术性,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便是调整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不利于课程整体优化。

教学方式陈旧 理论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没有实现“微格式”成绩评定,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创新能力差。

“校企结合”模式流于形式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人力资本的质量要求较低,疏于对员工的培训,且过剩的劳动力使企业没有吸纳学生开展“半工半读”的岗位需求,再加上我国没有像国外那样对“双元制”教学进行法律保护的政策,使得所谓的“校企合作”都是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实习而已,没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改革的建议和实践探索

(一)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应定位准确并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从本质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着独特规律和发展机理的新型教育,其专业和课程应充分体现市场与社会需求,设置技能性强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急需的专业,设置就业需求量大的专业,尤其应能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我校汽车专业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走这条路线。修订2002~2004级的课程大纲时,我们面对当时市场上会使用各种高级诊断设备的汽车维修人才紧缺的状况,将专业和课程定为“高级维修”方向,大幅度增加了维修课时量,并且要求学生取得 “汽车维修中级技工”、“维修钳工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毕业,才能取得大专文凭。

2004~2006级课程大纲的修订,则又参考了当时扬州地区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行情态势,增加了 “汽车制造与装配”方向。在学校政策和资金的大力资助下,我们与当地的扬州亚星客车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由学校出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就深入到工厂实习,全程采用“师徒制”,在汽车装配线上实行“半工半读”,使学生的课程学习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2006~2008年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与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汽车检测”研究室,各种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实训设备充实了我们的课程教学,而且也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条件。因此,我校申报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同时增加了“检测”方向的课程(见图1)。

图1 我校汽车专业调整图

历年来,由于我校的汽车专业定位准确,毕业生秉承了在学校养成的优良传统,肯吃苦,能思考,会动手,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

在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很多学校都对教学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不外乎两方面:一是“以硬件为核心”,添加实训设备,购买实验器材;二是“以教师为核心”,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种调整都是局部的“量”的调整,缺乏系统意识,对教学体系结构没有真正的改变。高职教育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对于其体系的改革应有“系统”意识。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课程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的是一个“行动体系”,高职院校应从地区实际出发,从本校特色出发,分清该体系的驱动、接受和控制要素是什么,使整个体系运转高效。图2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图,我校汽车专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实施了行动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

确定理论和实践的比例 在教学实施中,不同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体系结构,也必将发挥不一样的教学功能。我校在大纲修订和教学实施中,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已经逐步确立了“五五比例”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人员配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加以匹配。目的是为了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图2 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图

教师的培养 我校的教师观是需要理论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经过大力扶持和各项培训考核,目前汽车专业在编教师100%为“双师型”教师,即拥有中级技师以上的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如汽车维修技师、维修钳工技师、数控车技师、数控铣技师等;半数以上教师还具备了中、高级考评员资格。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知和实施有了新的提高。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多数高校课程安排的普遍模式是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几周的实习或实训项目。这样的“理”与“实”没有实现真正的结合。项目教学是目前国外职教较为成功的方案,我校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学生上午的课程一般为理论课,下午时段都是实践课;在内容上,大胆摒弃传统教材的章节教学,而是根据汽车的各个总成安排“项目”,学生上课就开始接受不同的项目,即接受问题。实践课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次实践课均安排考核。考核的内容、方式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完全“微格”的处理方式,每项都有分数细则,识图、动手能力都有考查标准。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当然,这种组织形式的成功实施还有赖于整个学校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分工合作。

大力改革现有教材 汽车专业以各课程主讲教师牵头编写了多本实践教材。教材完全是建立在本校实训环境和条件下的,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指导书》、《底盘拆装实训指导书》、《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指导书》、《汽车冲压技术实验》、《汽车冲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车制造工艺课程指导书》等,实践指导步骤翔实规范,已经过多届学生使用,反映良好。现正在筹划编写理论课程教材,其新思路是坚持走项目导向的理论教学之路,以“模块”的方式编写各章节,并与实践教材彼此呼应、相互穿插。

建立多种教学评价机制 督导制和学生评教制在各高校实施已久,但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评价工作主要由校教务处统一组织,评价主体往往限于校内专家和学生,这种教学评价在收集教学信息方面是有限的。我校汽车各专业的评教工作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改善与调适,建立了点、线、面结合的多元评价格局。如精心设计完善的问卷内容;将目标体系通过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指标,使评价的各项指标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组织不定期的学生座谈会;评教结果及时反馈;请校外企事业专家进行实地考核等,将评教落到了实处。这样,多方位促使教师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课程教学模式展望

每所高职院校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以“工学结合”模式支撑起来的高职教育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未来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道路应走向何方?我校汽车专业教学正在摸索一条踏踏实实的改革道路。笔者认为,将来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课程的核心从“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

第二,专业技能内涵除了强调知识和动作技能相结合外,更加侧重于创造性技能。

第三,大力做好课程体系的优化衔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剪刀版”,而应体现实践教学的穿插结合。教材内容不以学科体系为顺序,而是模块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安排方式,这是实现高职教育新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第四,大力改革实践教学规划。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全不同于本科教学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模式。必须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理念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是关键所在。未来的高职实践教育应具备:(1)情境性。现场教学、虚拟仿真、岗位教学等方式应写进教学法大纲,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从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问题和项目任务入手,培养综合职业能力。(2)系统性。实践学习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技能的提高是螺旋上升的。(3)全面性。实践教学除了完成课程任务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课程应能调适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与人交往的能力。(4)开放性。高职实践教学必须及时吸取行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向社会招聘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并且把企业、社会的评价纳入到教学评价中来。

高等职业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模式也应像当初设定本科教育模式那样,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规划和实现。我校汽车专业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我们将在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进。

[1]李海宗.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98-99.

[2]么志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营销[J].才智,2008,(21):9-10.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15.

[4]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23.

肖淑梅(1975—),女,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工程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扬州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教育技术。

张友宏,扬州职业大学副教授,汽车与电气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8

A

1672-5727(2010)11-0141-02

猜你喜欢

汽车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汽车的“出卖”
我爱的职业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3D 打印汽车等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