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森林营造技术》课程设计探索*
2010-12-01张玉芹
张玉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基于工作过程的《森林营造技术》课程设计探索*
张玉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从林业行业职业岗位群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入手,在对造林更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紧密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职院校《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工作过程;森林营造技术;职业能力;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设计
《森林营造技术》是我院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通过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经反复论证后确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专业支撑作用。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笔者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紧密结合林业行业标准、造林更新工岗位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思路 根据林业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课程组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造林更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企业专家一起确定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培养目标,校企重构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学习项目(造林地调查、林种与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结构设计与培育、造林地整理、造林方法选择、造林设计、主要林种营造、幼林抚育管理、造林检查验收等)。围绕学习项目(情境)与要求,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参见图1)。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真实情境,将教学环境尽可能设置在实训场所、生产现场,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林业企业“员工”与“工区主任或林业工程师”,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情境。同时定期选派学生到林业基层单位顶岗实习,吸取生产上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真正能将学习和工作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无缝对接。
图1 课程设计思路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针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特点,我院邀请林业技术专家与课程组骨干教师,通过林业行业、企业调研,对林业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分析和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造林更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企业专家一起分析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制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内容。
林业行业岗位群与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林业行业、企业调研,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与课程组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论证,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从事的核心工作岗位有林木种苗生产与管理、森林营造和培育、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森林火灾防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等。依据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苗木培育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信息收集、分析及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林业行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营造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深入行业、企业调查,掌握造林更新工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课程组骨干教师召开课程论证会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确定出造林更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造林更新工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营造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图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林业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参照原劳动部造林更新中级工和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结合林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确定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
表1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表
以工作工程为导向,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在专业人才调研、造林更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从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要求分析入手,紧密结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跟踪国内、外林业行业职业标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目标,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规律,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知识点、技能点,按照造林更新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解构、重构、增删、整合序化,形成了9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项目(情境),教学过程中开发出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见图3)。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既是造林更新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内容涵盖了造林更新岗位所需求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及职业性。
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图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森林营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应本着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相辅、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根据教育规律和能力递进规律,将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教学阶段(见图4)。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骤工作过程实施教学。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图4 教学实施图
第一个阶段,课堂教学:全面采取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每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布置任务——资讯讲授——问题探讨——制定计划——任务实施——检查验收——撰写项目报告或实习总结——学生展示交流——教师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提高”过程,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阶段,综合教学实习(整周实训):综合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引导文教学等教学方法,在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下,以真实(或模拟)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实行小组制,由4~5名学生组成一组,承接(或模拟)当地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作业设计、工程造林检查验收、生态公益林抚育管理等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要求,在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编写项目任务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审定,反复讨论完善;然后,学生按实施方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投标(呈交项目报告);企业教师或校内教师验收,并进行评估,反馈意见,学生修改完善。在这种真实(或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毕业前夕,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各林场、各县林业局、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各县水土保持站、祁连山林业管理局、民勤沙生植物园等生产一线顶岗实训,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完成序列化的工作任务,享受企业待遇,遵循企业规章制度,接受行业、企业文化熏陶,在工作中学习生产上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真正做到将工作和学习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实现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的全面升华,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基础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过程考核+终结考核”的评价方式。依据23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标准,对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考核,其中包括课堂提问(5%)、学生作业(5%)、平时测验(10%)、项目参与程度(5%)、实训报告(10%)、课堂小论文(10%)、出勤纪律(5%)、课程综合设计(20%)、及期中(10%)、期末(20%)终结性考核成绩等项目,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的参与度。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源于企业、高于企业,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内容的组织呈螺旋式上升,学生能力以进阶式递增;基于行动为导向的“三阶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达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1]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6-17.
[2]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3-35.
[3]黄云鹏.强化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15-17.
张玉芹(1964—),女,硕士,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营造技术》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08年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肃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08G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712
A
1672-5727(2010)11-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