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2010-11-27李文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服务

马 鹏 李文秀

(1.广东金融学院 会计系,广东 广州510275;2.广东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系,广东 广州510275)

一、引言

由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在空间上趋于集中,且他们在地区间的扩散速度非常缓慢,长时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经济增长具有区域集中性的特征[1]。如赫希曼指出“经济起飞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多个地区,并且一旦某个地区实现了经济起飞,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经济增长在其发源点的周边地区集中起来”[2](P326—330);Feldman和Florida观察到,20世纪晚期的各种革新都集中出现在以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企业和大学所聚集的地区,而这些特殊资源的集中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地区再创新和发展的能力[3]。随着高速运输工具和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系统正在进入一个“零距离”时代,运输成本已不再是集聚的主要动力。而与技术进步相关的创新活动越来越得益于集聚化,追求创新集聚效应成为新一轮集聚的主要动力。于是,与创新活动相关性较强的服务业也开始出现集聚趋势,如伦敦的金融集群、东京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者服务业集群等等。而且,创新与知识、信息的紧密相关性使得服务业集聚与城市之间存在关联性,并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究竟影响服务业集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务业为什么会在城市聚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如何互动?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服务产品理论、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选取广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最初有关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多是基于传统的聚集经济理论,但Moullaert和Gallouj研究指出,传统制造业集聚的理论与模型并不适合服务业。于是,学者们都试图用一种新的框架来研究服务业集聚,其中的一个尝试就是采用与创新环境相关的集体学习过程,另一个尝试是全球化框架。前者认为,集群中企业通过知识的学习、分享和创造来提升创新能力,并将这种研究与“区域创新系统”结合起来,指出其关键是要区分能提升服务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性集体学习过程;后者认为,服务企业集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接近全球网络,这也是服务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一个原因[4](P60—61)。因此,与传统的制造业集聚相比,影响服务业集聚的因素有其特殊性。

首先,创新因素取代了传统的资源因素。服务业是知识化与信息化的主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创新与扩散解除了传统空间因素和物质因素对区位主体空间行为的制约,新的时空距离发生改变,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新成为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而且,技术创新对研究与开发和其他信息技术产业等技术依赖型服务业有着强烈的引力作用,也促使集聚的产生。

其次,概念距离取代了物理距离,成本因素不再是单一的运输成本因素。服务产品因其无形性、不可储藏性、不可运输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征,使得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必须近距离接触以节约交易成本。但信息网络技术等的广泛运用,使得面对面的接触减少,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因此,时间距离、经济距离和心理距离等构成的概念距离取代了传统的物理距离,多种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成为新的制约可达性的因素,交易因素也不再是单一的运输成本因素。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取代自然资源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服务的面对面接触需求以及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市场需求成为服务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与制造业相比,土地不再是决定服务业区位布局的最主要因素,相反,市场需求、潜力和范围因素(消费者人口总量与密度、构成、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人流量和市场范围与潜力等因素)和外部竞争等社会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服务业城市集聚的原因

理论上讲,集聚是正外部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相联系的生产机构的共定位,最早发生在制造业,相关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源于对其区位布局的解释,即集聚经济是服务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如丹尼尔对英国服务业区位布局研究时也发现,英国服务业最突出的区位特征是发生在伦敦附近的空间集聚过程[5]。但服务企业为什么聚集在城市呢?结合前面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服务产品、聚集经济和城市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服务业城市集聚原因主要有二。

(一)服务的产品特征和行业特征决定了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

一方面,服务的产品特征决定了其在城市的集聚,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同一性,服务业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服务业基地需要聚集于城市,城市容量越大,市场容量越大,服务业规模越大,越能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服务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城市的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时倾向于接近信息枢纽与中心区位,而城市刚好是信息汇集、处理和扩散的中心以及高科技人才的集中中心。分配性服务业,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业及传统批发业对基础设施的依附性极高,主要依附于城市的交通枢纽设施集聚;商品服务业对干线的依赖性很强,因而依附于城市在干线附件和节点处集聚布局。而消费性服务业主要依托于大型公共设施、先进的通讯设备和网络和大型交通中端设施、交通结点、干线或交易市场等,而城市一般是完善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节点的服务中心。

(二)城市经济和制度特征有利于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

一方面,城市的经济特征有利于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首先,城市一般拥有完善发达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或航空港口运输设施等,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方便旅行和运输,并降低相应的成本。尽管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曾使许多学者对服务业在大都市区的集聚产生质疑,但信息交流的便捷以及创新的可能仍然会促使服务业在大都市区集聚[6]。因此,服务业在大都市区集聚的态势并没有削弱,技术进步反而会促进其在大都市区集聚[7](P47—48),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向几个大的世界城市高度集中[8](P24—26);其次,城市拥有发达的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传播机构并提供广告、翻译、卫星资料等信息服务,一般是信息汇集、处理、传播与扩散中心,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与扩散。Coffey和Polese等也指出,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性、对知识和信息的高依赖性等特征也使得其选择中心城市作为自己的集聚区[9];第三,城市的本质特征就是集聚,包括人口、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组织社会组织的空间集聚。因而,拥有足够大的人口规模,消费需求与消费潜力巨大。正如Keeble和Bryson认为,中心城市拥有的大规模高素质劳动力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得服务企业更倾向于在其中集聚[10][11]。

另一方面,城市的制度特征有利于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的城市也是为了节约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城市化既是人类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引起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又是人类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此外,大都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服务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诱因。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上积淀起的城市经济社会,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品牌效应,它不仅可以促使企业自动地向这些城市区域集聚发展,而且还会完成人才的积累和集聚过程。

四、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

(一)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一般机理

服务业在城市的区域集聚一旦形成后,其集聚效应又是城市经济的主要动力,即服务业集聚因能带来企业内部和产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以及区域内范围经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首先,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一方面,服务业集聚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进而提其升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业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服务业集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城市范围内制造企业更方便的获得服务,进而提升竞争力。其次,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需求关联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知识外溢带来的外部经济的存在,服务业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竞争力的提升必然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第三,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服务业集聚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业集聚通过区域品牌优势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一方面,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另一方面,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因此,服务业集群的聚集经济效应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而区域品牌又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而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的一般机理

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两种经济效果,即专业化分工所引致的递增效益和由要素集聚引起的聚集经济,这两种经济效果又会导致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聚。首先,人口的集聚会导致服务企业的集聚。一方面,伴随着人口在城市的集聚,必然会对诸如商贸、餐饮、房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生活服务业产生巨大的需求。而城市化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人口集聚的过程,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城市的集聚。因此,人口集聚有利于形成规模化需求,而规模化需求又是吸引服务企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集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人口集聚会促进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其次,产业集聚带来服务企业的集聚。城市作为重要资源周转中心、价值增值中心、物质集散和流转中心、资金配置中心和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等,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要素的集聚,即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物质资本都会不断地集聚于城市。而要素的集聚往往会带来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聚,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聚集又必然会需要诸如金融、保险、通讯、交通运输仓储、财会、法律、技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的支持,进而吸引更多的服务企业布局在城市。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各种要素会快速在城市聚集,从而带来各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聚集,进而带动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

最后,城市的区位优势也为服务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条件。从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服务企业的集聚需要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需要靠近消费者等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支持,而这些只有城市能够提供。而且城市经济发展越好,这些外部环境会更加完善,相应地,城市内的服务业集群发展也就越快。

(三)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概念模型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开始向城市集中,再加上城市本身的区位优势,改善了影响服务业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创新环境因素和空间因素,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在城市集聚,而集聚会带来服务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和区域内部的规模经济(企业外部范围经济),这又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而城市经济增长和服务企业在城市的集聚又会导致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的集聚,并带来更多的区位优势(区为品牌、区域环境改善、区域信息集中等),如此形成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基于此,可建立如下概念模型。

图1 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的概念模型

五、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选择

因为城市经济发展与服务业集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联系统。第一,因为反映城市经济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在分析时只能选取有限几个主要指标来分析;第二,各类型统计数据有限,而且现有数据较少,数据大多没有典型的概率分布,这就导致现有以回归法等为主的数量统计方法很有可能得不到准确的结论;第三,现有评价分析工具有相似的特点对象的关联模型很多(如集对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神经网络分析、层次分析法等),但分析不具有相似特点对象的关联性模型分析很少。因此,本文选择典型相关分析来对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二)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6年)、《广州统计年鉴》(2000~2006年)、《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广州市属各区(市)的相关统计资料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由于上述各地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涉及行业有所差异造成,本研究选取了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业等部分服务行业。

(三)城市经济与服务业集聚关联度模型的建立

1.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广州的城市经济发展与服务业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分两组变量进行分析。第一组为反映城市经济发展实力的变量(共4个):Y1——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人),Y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Y3——社会劳动生产率(元/人),Y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第二组为反映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变量(共3个):X1——空间基尼系数,X2——赫芬达尔指数,X3——服务密度。

2.城市经济发展与服务业集聚指标矩阵的确定

设X为城市经济发展指标,Xij表示第i个城市经济指标第j年的数据(i=1,2,…,m;j=1,2,…,t);Y表示服务业集聚的指标,Yij表示第n个服务业集聚指标第j年的数据(n=1,2,…,l;j=1,2,…,t),则得到如下指标矩阵:

3.城市经济与服务业集聚指标矩阵标准化

由于服务业集聚指标和城市经济指标的度量方式及单位的不同,故要对其进行标准化,为准确地计算关联度奠定基础。将矩阵X、Y的各列作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X′、Y′

其中

4.差值矩阵的构造

利用式(3)和(5),可以得到城市经济与第n个服务业集聚指标的差值矩阵

5.关联度系数矩阵的确定

对(7)式进行变换,令

则城市经济与第n个服务业集聚指标的关联矩阵

6.关联度的计算

对(10)式的各列求平均值,则可以得到第i个城市经济发展指标与第n个服务业集聚指标的关联度,其计算公式为:

di越大,说明第i个服务业集聚指标与城市经济的关联度越大,也就是说,第i个服务业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越大。综合关联度体现了城市经济指标与第r个服务业集聚指标数据相似程度,是较全面地表征服务业集聚指标与城市经济指标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地一个数量指标。

(四)数据分析

1.服务业集聚程度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R广州11

2.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R广州22

3.城市经济发展实力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相关系数矩阵R广州12

经显著性检验后可得,只有第一维度的典型相关系数显著,其他典型相关系数不显著,通不过检验。因此,取第一维度典型变量为分析依据。但由于原始数据的计量单位不统一,所以用经标准化系数进行衡量,得到广州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变量的第一典型变量:

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的第一典型变量:

U广州是广州市服务业集聚程度的线性组合,即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越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而赫芬达尔指数越小,服务业集聚程度越低。且其中产业地理集中指数(X3)的载荷最大,说明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在影响广州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占主导地位。由综合关联度计算公式可知,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广州经济发展实力影响最大。V广州是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的线性组合,即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与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成正比。且其中社会劳动生产率(Y3)的载荷最大,这说明在广州市经济发展实力中,社会劳动生产率占主导地位。由综合关联度计算公式可知,社会劳动生产率对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影响最大。又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产业地理集中指数所带载荷的符号方向相同,即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广州市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时,产业地理集中指数也增加。

六、结论与启示

(一)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

理论上讲,绝大部分服务行业本身具有聚集经济的特征,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布局规划促进一些适合集聚的服务行业集聚发展。而且,城市完善发达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或航空港口运输设施等能带来旅行成本和搜索成本的降低(消费者到达消费点和搜索到最终消费品的成本),发达的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传播机构并提供广告、翻译、卫星资料等信息服务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与扩散,人口、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种组织社会组织的空间集聚使得对服务业的需求巨大,总部经济集聚区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带来的强烈市场需求,作为政治中心可以有效地引导服务业企业发展,文化底蕴作为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带来的品牌效应等等,都会诱发服务企业自动地向城市区域集聚。因此,要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找到城市化经济发展和服务业集聚之间的突破口,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即通过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用人环境等来吸引更多的服务企业和人才在城市的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服务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

(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内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竞争力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城市经济的增长;大量服务企业在城市的集聚又会分工和专业化经济、需求关联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知识外溢带来的外部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竞争力的提升必然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此外,服务业集聚还会促进创新在城市的产生与扩散和创造出区域品牌等,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带动其它行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城市经济基础,制定基于服务业集群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1]Masahisa Fujita Jacques-Francois.Does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Foster Economic Growth?And Who Gains and Loses from It?[J].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3,54(2),121—145.

[2]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3]Feldman M.Florida R.The Geographic Sources of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American Geographers,1994,(84),210—229.

[4]Sassen Saskin.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M].California:Pine Forge Press,1994.

[5]Daniels,P.W,O'Connor,K,Hutton,T.A.The Planning Response to Urban Service Sector Growth: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Growth and Change,1991:3—26.

[6]Marshall J.N,Wood P.A.The Role of Services in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Recent Debates and New Director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92,23(24):1225—1275.

[7]Kellerman A.Telecommunications and Geography[M].London:Belhaven Press,1993.

[8]Daniels P W.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M].Oxford:Blackwell Press,1993.

[9]Coffey W.J,Polese M.Intrafirm Trade in Business Services:Implication for the Location of Office Based Activities[J].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87,23(7),13—25.

[10]吴涛,李姗姗.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2—106.

[11]Keeble E D,Bryson J,Wood P.A.Small Firms,Business Services Growth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UK:Some Empirical Findings[J].Regional Studies,1991.25(5):439—460.

猜你喜欢

服务业经济服务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