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探讨

2010-11-26李培园尹俊杰吴永慧

成人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校园科学体育

李培园,尹俊杰,吴永慧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河北廊坊065000)

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探讨

李培园,尹俊杰,吴永慧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河北廊坊065000)

文章从介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涵义入手,阐述健康教育与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互动关系,进而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教育教学问题分析,提出加强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利措施。

大学生;健康教育;体育生活方式

一、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涵义与特点

国内学者苗大培给体育生活方式下的定义是: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笔者以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大学生为了满足多层次需要而形成的体育文化生活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总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其他职业群体以及同龄青年的体育生活方式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校园”特征,它是一定校园体育文化的产物。大学生们认识到体育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并且与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由于体育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属性不但能够满足他们在校期间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体育,并期望通过体育满足他们多层次需要是必然结果。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上有其独特性。表现在:(1)活动主体构成的特殊性;(2)主体体育价值观的时代性;(3)主体体育活动的稳定性;(4)体育消费水平的相关性;(5)体育信息获取的直观性;(6)闲暇时间的可能性;(7)活动场所的限制性;(8)活动形式的复杂性;(9)活动内容多样性。

二、健康教育与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互动

大学期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促进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仅能使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得以增强和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模式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以确立,并在获得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觉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有效地完成健康目的,这正好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对健康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形成体育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并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根本手段,是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目标。研究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促进措施,可以更综合和多层次地反映与评价“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三、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把握现代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必须从学生体育生活的时间、频度、项目、场所、消费和动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目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充足、频度较高、活动项目多样、场所固定、体育消费经济实用、体育活动动机多样化是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总体特性。另外,在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点发展趋势:(1)在意识领域,追求个性发展、追求实用性、健康理念有所加强;(2)在体育生活的行为特征方面,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内容表现出了明显的现代化与扩大化倾向,体育生活实践有逐步延长倾向,体育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3)从生活质量上看,大学生体育生活的自身质量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内容、层次、投入和情感体验效果都有了很大发展;(4)从群体特点来看,出现了很明显的性别分化趋势。

目前,课余体育生活辅导欠缺,实用场地设施和器材相对不足,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发展滞后,使得现有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形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大学生体育生活需求的发展而采用广泛的促进模式实施体育教育,加快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并拓展高校体育文化生活发展方向、加强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组织、建立高校课余体育生活辅导体系、合理开发校园体育经济和推广现代运动项目等是十分必要的。

四、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就是要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自我的和群体的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营造一种全民范围的健康意识。其次,健康教育又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强调改变人们的行为,以提高生活质量。而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包括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观念与内容的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干预,为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利用健康教育模式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效果进行评价等。为此,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1.高校政策与制度支持

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建设是发挥环境规范作用的基础。制度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健康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从健康教育的效果来看,没有良好制度环境作为基础,健康教育就缺少了一个有序的体育环境作为支持条件。一个有效果的健康教育,虽然很好解决了认知问题,可是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之间只存在因果关系,没有必然性。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健全的校园为基础,一旦健康教育面对一个不健康的校园时,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失败。

校园文明建设与管理应从政策上支持各项体育文化生活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市场的开发与发展,努力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利的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体现在它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以及设施、器材等物态体系,而且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这些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理想的一部分,是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需要得到相关政策和相应规章制度的支持。

2.组织与队伍支持

大学体育文化生活应当是充实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行为过程,不应只局限于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掘,课余的体育生活应当作为学生体育文化生活的主体形式被充分重视。因此,深化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改革,拓展课余的体育组织形式,建立健全课余的体育生活辅导制度应当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加强教育与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生活的易组织性,发挥体育社团、体育协会与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职能,组织大量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的发展。

另外,在建立健全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辅导制度的同时,加强课余的体育文化生活辅导队伍建设也成了一个很迫切的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其中推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辅导队伍中的骨干年轻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3.校内体育环境支持

校内体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心健康成长的具体实践环境,其影响是直接的,其作用更为密切更有实效性。良好的校内体育环境,不仅在行为上使学生置身文明净土,受到教育和熏陶,转化为内在素质;不良的言论和行为被同化,就会不知不觉克服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作风,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而且在思想上为学生营造了“我能行”的表现机会,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自觉性。

4.监测与评估支持

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对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体育素养的评价。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得注重全面的评价效果。例如:采用一定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分阶段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环境、促进因素以及教育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诊断和评价,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考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把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能力、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相结合来衡量和引导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并在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强调激励作用,以促进学生对体育文化生活兴趣的增加。建立科学的体质监测和体育文化生活行为控制与评估体系,是今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5.健康促进模式的利用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如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上,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健康促进模式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照PRECEDE-PROCEED(诊断-执行)模式,在开展促进大学生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过程中,要采用评估—诊断—评价等几个步骤。评估是基础,要对大学生的健身愿望、健身动机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诊断是关键,不仅要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流行病学诊断,了解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还要进行行为与环境诊断,了解影响大学生锻炼的主要因素以及教育与组织诊断,对影响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多种因素进行分辨,确定出倾向因素、促进因素和强化因素;最后要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6-8.

[2]宋和平.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4):55.

[3]马连鹏.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与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45-47.

[4]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林立.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05,25(2):121-126.

G647.9

B

1001-8794(2010)07-0057-02

2009-11-18

李培园(1978-),男,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科学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科学拔牙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