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2010-11-24颜辉萍
颜辉萍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颜辉萍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学校武术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武术教育必须将体育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教育、中小学武术教育、高校武术教育纳入在一个整体内全盘考虑,使各级教育机构的武术教育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做到逐级向前发展与提高;高校的武术教育应力求个性化特色;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学校武术教育只有做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武术才能真正地在学校中立足。
学校武术教育 改革 发展 整体性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一直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武术推向学校,成为大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各体育院校也开始了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样,学校武术教育自然就成为继承和普及武术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被列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大纲对武术课的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内容作了具体的要求。而体育院校的武术专业课程中也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这样,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学校武术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做的。遗憾的是当前的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思考。本文试图从武术教育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思考着手,研究解决当前武术教育中存在的尴尬局面。
2 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构想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应将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教育、小学武术教育、中学武术教育和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纳入一个整体内来全盘考虑,各级教育机构应有相应的教育内容。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教育为大中小学培养合格的武术师资力量,而大中小学的武术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应在武术师资力量培养的过程中有所体现。两者应该是相互呼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小学、中学和普通高校的武术教育内容应该逐级上升、各具特色,并且符合各自的教育对象。为此,本文将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发展的构想如下:小学武术教育应立足于武术的启蒙与初学;中学武术教育应具有提高与发展特性;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应具有个性化特色;体育院校武术教育统筹兼顾其他武术教育,培养出适合各级武术教育所需的武术专业人才。(见图1)
图1 学校武术教育内容
2.1 小学武术教育应立足于启蒙与初学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将小学武术教学可分为三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既有相对独立又有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整个小学武术教育应逐级地向前发展。小学武术教育应达到怎样的程度,一直是武术教育家在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将小学武术教育定位于启蒙与初学阶段。根据《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之精神,小学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分为三个水平阶段,即水平一为“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为“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为“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水平发展阶段,是逐级向前发展的。所以,将小学武术教育定位于启蒙与初学,符合《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实际上,这个精神已经给小学武术教育确立了一个总的方向。只是在这个方向上,小学武术课程所要确立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与手段,即三个发展水平上具体要教什么,怎么教。
但是,要设置三个发展水平上的具体武术教学内容确实不易,这需要发挥武术教育家们的集体智慧,坐下来认真研讨,如何使小学生通过武术的学习,让他们喜欢武术、喜欢武术课,内容的设置非常重要。小学武术教育内容不能太难,要有基本的武术要义;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出简单易学性、趣味实用性、文化突出性等特点,还要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武术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设定为:水平一为武术的启蒙教学;水平二为武术的次级教学;水平三为武术的中级教学。三个水平级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相互贯通,并且是逐级向前发展的,就像小学中的其他课程一样。在此基础上,武术教育的决策机构(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或武术研究院),拿出与三个水平相适应的武术教育(不仅仅是武术技术类教学)内容。
2.2 初、高中武术教育应具有提高与发展特性
初、高中武术教育,应走出“架子武术”的教学模式,按照提高、发展学生武术能力的思路,来设置初、高中的武术教学内容。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都是以套路教学为主,一直都是“架子武术”的教学思路,即端好武术的功架就是练好了武术,武术考试也是以套路动作是否标准为依据。可是学生们并不仅仅想满足于学好一套武术功架,他们更希望学到真正的武术。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武术?武术不等于套路。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武术首先要端好武术的架子。但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一直在端架子,这样的武术学习当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习武兴趣自然就会下降,甚至荡然无存。这也是造成初、高中武术教学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所以说,这种教学思路与模式必须改革。
自从武术散打兴起以后,学校武术教学就开始从单一的武术套路教学向技击对抗与套路结合的综合性上发展。为了提高和发展学生在武术方面的能力,有人曾提出武术教学中应采用“招法——套路”或“打练结合”等教学模式。初、高中的武术教学可以采用“招法——套路”的教学模式。所谓“招法——套路”,就是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武术套路进行教学,教学中将套路中的招式拆解下来,进行招法实用练习与对抗练习。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武术套路的内容的选择上,开始思索教一些简单、易学,而实用性高的传统套路,如少林拳、形意拳等,并且在弓马步的要求上放低了标准,武术教学不再是以前的‘基本功——套路’,而是‘招法——套路’的学习模式。在实践中,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喜欢上了武术和武术课。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实用的技击术,提高其健身、防身自卫能力,而且,还能更多地传授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技击是武术的核心,也是学生习武的兴趣所在。武术教学一定要突出技击性,否则就失去了练习武术的意义。这也是过去多年中,中小学武术教育不能吸引学生习武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武术教育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更为重要。教学内容是死的,而教学手段才是武术教育的生命力。要使中小学生喜欢武术、喜欢武术课,一定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如“打练结合”教学中,使用手靶、脚靶、沙包等用具。改变过去“一块场地,统一口号,练习套路”的教学模式。
2.3 普通高校武术教育应具有个性化特色
如果说,小学、中学的武术教育能够做到逐级学习与发展,那么在普通高校中的武术教育,完全可以从传统武术的拳种教学入手,再结合散手、擒拿等对抗项目,以及保健类的太极拳、导引等课程,形成高校武术教育的个性化特色。高校的教育对象都是年满18周岁的青年人,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具选择性和洞察力。他们在武术学习方面更希望学习具有文化特性和实用性的武术。因此,根据普通高校的选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武术课程设置为一般选修与提高课程。当前的许多高校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有些高校已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化的武术教学特色。从高校武术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来说,这对高校武术专业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武术教师应具备较宽的武术技能能力,不仅要掌握现代武术的基本技术,对传统武术也要有多方面的掌握,起码对两三个传统武术拳种有较深的理解,并能够胜任高等学校武术教育要求。
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武术师资队伍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高校中的许多武术教师都是从竞技武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传统武术的拳种知之甚少;像“擒拿”这种具有独特武术魅力的项目,在许多体育院校中的开展也不是很到位,甚至没有形成一门课程,更不要说一般的高等院校。要解决这种困境,必须抓住源头,即加强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在武术技能方面的培养。
2.4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应统筹兼顾
2.4.1 武术专业的本科教育应与中小学武术教育接轨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应做到统筹兼顾,学科定位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本科生的培养,因为培养的是具有武术专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所以在武术专修的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清楚当前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纲要,了解中小学具体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与任务。除了要学习有代表性的武术技术以外,还应学习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并掌握适合于中小学生学习的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定要让体育教育毕业的武术本科生,能够在中小学较好地传授武术技能,传播武术文化。
当前的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培养的仍然是武术专门人才。但是,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前仍然没有较为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说是培养教师、教练,但是他们毕业时没有相应的资质证明,无法从事武术教育方面的工作。说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社会上根本没有这样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与具体工作,有的只是些兼职性质的活。
2.4.2 武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注重技能与理论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武术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去向更多的是高校,从事高校武术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了符合“高校武术教育的个性化特色”的需求,武术专业的研究生,在武术学习方面应更多地去掌握传统武术的套路、技击与功法练习,并对某一、二个拳种有较深的研究。可是,目前许多体育院校毕业的武术研究生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而武术的功底及技术都很差,毕业后无法胜任高校的武术教学任务,更不用说胜任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专业的教学。“重理轻技”是当前武术研究生培养中的最突出问题,也是高校(包括体育院校)中只注重“高学历”人才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因为体育更多的是技能的传授。所以说,要使高校武术教育真正做到具有个性化特色,高校武术的师资培养就应做到技能与理论研究的同步发展。
3 结语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不是某一所学校的问题,也不是某一级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武术教育系统内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必须将体育院校的武术人才培养教育、中小学武术教育、高校武术教育纳入在一个整体内通盘考虑,使各级教育机构的武术教育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做到逐级向前发展与提高;高校的武术教育应力求个性化特色;体育院校的武术教育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学校武术教育只有做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武术才能真正地在学校中立足,学校也真的能成为武术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场所。
[1]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颜辉萍.试论“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J].搏击·武术科学,2004(4).
[3]王 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5).
[4]王 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7).
[5]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On the Reform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Yan Huiping
(P.E.School of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21)
Trough studying the current school Wushu education conditons,the paper finds that school Wushu education is reforming,but the reform haven't reach the expecting effect.The consideration about school Wushu education must include the cultivaiotn of P.E.college Wushu talent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ushu education and college Wushu education,and try to make Wushu education in each education schools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 with each other.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ushu education should develop and improve one stageto stage graudually;college Wushu education should have its features;P.E.colleges Wushu education should be overall consideration.Only school Wushu education keeping coordianting development can Wushu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 in every schools and colleges.
school Wushu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ment integrity
G85
A
1004—5643(2010)01—0061—03
颜辉萍(196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