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疗法的临床应用
2010-11-16张耀雷
张耀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疗科 北京 100020)
2006年3月20日至2006年9月15日,我们对70例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治疗外科软组织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痈、甲沟炎等),外伤及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静脉炎患者,关节、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颞颌关节炎、网球肘等),共70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如表1。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北京中成康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全KFA-100型毫米波治疗仪设备,将治疗器放置在治疗部位的体表投影区,尽量贴近皮肤,也可以隔单层衣物或薄层、不含水分的敷料、药物等进行治疗,但治疗器与人体皮肤的距离应<10mm。患者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上海工大电子仪器厂生产的HZ-Ⅰ型毫米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表1 一般资料
表2 不同病种患者2组疗效评分(,d)
表2 不同病种患者2组疗效评分(,d)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判断(例)
表4 2组患者感染面积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对比
表5 2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比(例)
1.3 临床观察记录
临床观察及记录指标:(1)感染面积(长×宽)。(2)临床症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及体温增高。(3)感染面积愈合率。(4)愈合时间。
临床症状轻重程度以--、+、++、+++表示。患者症状严重:(+++)记4分,患者症状明显:(++)记3分,患者症状轻:(+)记2分,无症状为(-)记1分。
1.4 临床评价标准
以患者在治疗前临床情况为依据,包括:医师体检及观察、患者的自我感受,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由主管医师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判断其疗效。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即局部红、肿、热、痛消失,体温正常,功能恢复,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恢复正常计4分;(2)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1项未恢复正常计3分;(3)进步: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计2分;(4)无效:治疗后72h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者计1分。
感染面积(长×宽)愈合率
愈合率=(原始面积-未痊愈面积)/原始面积
平均愈合时间:记录患者治疗后痊愈时间
1.6 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依据试验设计,收集所有临床指标数据,应用2组t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中的组间t检验方法对病人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感染面积愈合率进行如上统计学处理。表明在改善患者症状及加速愈合等方面两仪器无显著性差异。充分表明:此2种治疗仪在治疗患者外科软组织感染,外伤及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静脉炎,关节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颞颌关节炎,网球肘等方面疗效基本一致。
临床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见表2~7。
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
4 讨论
毫米波是指频率在30~300GHz(1GHz=109Hz),波长10~1mm的极高频电磁波[1]。毫米波治疗仪的辐射功率在60~120mW,功率密度在<10mW/cm2。在这个能量下,生物系统吸收电磁能量后不产生温度变化,因此,生物学的改变是属于非热效应。在不使人体温度提高的情况下,毫米波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强了组织细胞营养代谢,提高组织功能和再生能力,加速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的吸收。产生了消炎杀菌,消肿止痛的作用[2]。
表6 不同类疾病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7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差比较(,d)
表7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差比较(,d)
注:症状评分差=治疗前症状评分-治疗后症状评分表示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对北京中成康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全KFA-100型毫米波治疗仪进行临床观察,该治疗仪对于多种软组织及小关节的损伤有较好的消炎和止痛作用,尤其对于因急性扭伤引起的局部组织水肿、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毫米波治疗仪的非热效应,所以,该仪器还可用于一些不适宜进行热疗的软组织损伤。患者在使用该仪器进行治疗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该仪器可以运用于临床,可能会对炎性和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该治疗方式是对现有炎性和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的一个补充,对大多数炎性和软组织损伤患者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安全可靠、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1]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4.
[2]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