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2010-11-16孙东于水莲

中外医疗 2010年4期
关键词:膻中俞穴平喘

孙东 于水莲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 荣成 264300)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若病情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老年人多见。笔者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100例,并进行对照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组、穴位注射组、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3组,每组100例。3组病人各项条件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3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肺通气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诊断标准:本研究所选病例以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为主,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单纯型及喘息型支气管炎缓解稳定期不在本研究所选病例范畴。

(2)纳入标准: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符合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属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经呼吸专科医师确诊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单纯型及缓解稳定期不在本研究观察范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3)排除标准:①排除肺结核、矽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诊断;②合并心血管、内分泌、造血系统、肿瘤等严重原发或继发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

(1)取穴:主穴膻中,定喘,配穴肺俞、肾俞。

(2)操作方法:将膻中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核酪注射液0.5mL,快速刺入,“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快速注入,起针时用无菌棉球轻压针孔半分钟,以防药液流出皮外。依上述方法,定喘穴注射维生素K3注射液4mg,肺俞穴注射黄芪注射液2mL,肾俞穴注射当归寄生注射液2mL。

表1 3组患者有效率比较(例)

2.2 中药自拟扶正平喘汤处方

黄精15g,姜半夏10g,麻黄9g,黄芪30g,防风9g,地龙10g,僵蚕9g,黄芩10g,蝉蜕10g,百部10g。水煎300mL,分2次早晚空腹服。

2.3 治疗组为穴位注射加扶正平喘汤治疗,对照组为穴位注射组及中药扶正平喘汤治疗2组

2.4 疗程

穴位注射膻中隔日1次。其他穴位每日1次,每次取一侧穴位,次日则取对侧穴位,10d为1个疗程,休息5d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中药水煎300mL,分2次早晚空腹服,10剂为1疗程,休息5d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达到本次作前水平,肺部啰音消失或轻度者。显效:咳、痰、喘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啰音减少。无效: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无改变或加重者。

3.2 统计学处理

3.3 治疗结果(表1)

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47,P<0.01)。

4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老年人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基本病理为本虚标实,病理演变易虚易实,缓急多变,且有日趋加重之势。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研究所选穴位以膻中及经外奇穴定喘穴为主穴,配合肺俞穴、肾俞穴。膻中穴系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膻中主一身之气,是宗气汇聚之所,它具有调宗气、清肺热之功效[1]。定喘穴为经外奇穴。单一穴位或双侧穴位注射,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植物神经,降低过敏反应,对咳喘患者在止咳平喘,防止复发等方面收效显著。肺俞穴、肾俞穴均为背俞穴,背为阳,背俞穴又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之地。此穴位处方组合可以达到降逆平喘、宣肺化痰、温补肾阳之功效。核酪注射液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机会,能使症状减轻。黄芪注射液能扩张血管以及全身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穴位注射维生素K3是我国针灸应用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当归寄生注射液是常用的穴位注射药。现代药理研究,该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加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喘证”、“ 哮证”范畴,依据其本虚标实病因病机,选择自拟中药扶正平喘汤处方。方中黄精甘平滋润,能滋阴润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寒痰、湿痰所致咳嗽之要药;麻黄宣通肺气,止咳平喘,凡肺气壅塞,肺失宣降之咳喘证,皆可配伍应用;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防风祛风解表;地龙清热平喘;僵蚕化痰散结;黄芩清热燥湿;蝉蜕开宣肺气;百部润肺止咳。诸药合用,共达降逆平喘、宣肺化痰、温补肾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有镇静咳嗽中枢,解除支气管痉挛作用。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持久。亦有研究认为麻黄为β-肾上腺受体兴奋剂,可抑制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并缓解支气管黏膜的肿胀,为治疗喘咳的要药。黄芪可通过对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B细胞、细胞因子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实现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芩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有效成分黄芩素对实验性哮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蝉蜕可镇静和抗惊厥,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地龙、白僵蚕均有平喘作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及抗菌作用百部的松弛支气管痉挛作用缓慢而持久,能抑制咳嗽反射而产生镇咳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具有作用互补,功效相加,相得益彰的效果,既发挥了穴位注射在针灸经络系统的特殊作用,又体现了中医中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念。穴位注射不是穴位和药物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机体的经络系统,把二者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机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穴位注射给药途径中,药物的作用得到几何式放大,改变了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药物性能的发挥,达到治疗目的[2]。易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何树槐.针灸学(上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307~308.

[2]陈玉华,王海萍,洪秀瑜,等.穴位注射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47~49.

猜你喜欢

膻中俞穴平喘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