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现一种特定的感情——广播专题音乐的选择与运用
2010-11-16宋志勇
□宋志勇
龚红敏
音乐通过声音来表情达意,它就像文学用文字、绘画用线条和色彩一样,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表现手法。目前中小广播媒体大多未设专业音乐编辑,这就要求专题节目编辑必须学习一点音乐知识,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是要培养对音乐的辨别力。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复声、管弦乐等要素的互相配合,使作品呈现丰富多样的表现力。节目编辑只有掌握了一定音乐知识后才能提高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能力,才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如贺绿汀作曲的《森吉德马》舒缓部分表现了辽阔无边的大草原的壮丽景色,而明快部分则表现了内蒙古人民载歌载舞的愉快生活;冼星海的《黄河颂》旋律宽广、刚健、雄浑,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情赞颂。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更善于抒情并且最能以情动人。这是因为音乐时间性的运动、运动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张弛与人类感情活动的特点相似。因此,它对感情的表现更直接、更真切、更生动。正是由于音乐有抒情的直接性,我们在选择专题节目音乐时要多注意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内涵。编辑的感情体验有直接感受,也有源于自身生活经历的间接理解认识:快速活跃的旋律能使我们体会到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而当听到《江河水》的缓慢、如泣如诉的乐曲时,凄凉、哀怨的情绪便油然而升。有了这样一种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把握,节目编辑选择配乐作品才知道根据广播专题的主题、基调和节奏选择相关的乐曲。
二是要使音乐与文字作品相吻合。首先,要做到音乐不嘈杂、不喧宾夺主,使文字内容更突出、醒目、清晰;其次,文字内涵通过音乐的衬托,实现意象组合之意境,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如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诗中的泰山在杜甫眼中远非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揉合了作者波澜壮阔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杜甫当时雄奇豪迈开阔的意趣。与此相配合,应选择那些节奏强烈、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音乐作配曲。尽管不同的节目编辑对音乐的感受力不同,为同一作品选择的配乐可能不同,但是最终的评判标准是一样的,这就是新诞生的配乐广播专题是 “一个全新的最能表现特定感情的艺术形象。”如同黑格尔所说:“艺术作品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的听众而存在。”
广播专题除了根据作品的内涵选择相适应的主题音乐作品外,还要注意对配乐作品的整体结构的准确把握。音乐结构包含旋律、乐段、乐章等,了解音乐整体结构对配合文字作品中不同段落中的不同感情的表达至关重要。因为一个音乐作品不是所有乐段都符合文字作品中的内容及意蕴。好的配乐应根据文字作品的需要有所取舍,这样才能使文字与音乐合二为一,达到统一和谐的审美效果。
总体来讲,专题节目、文学作品每一篇所选择的音乐都不应该雷同,才符合“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的哲理。